“自由绘画”系列推介计划|林楠:作品是特定时空下自我存在的物证

文化其实是个泉 2024-07-18 02:25:03

艺术家简介

2013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硕士方向2020年开始自由创作文字、绘画、装置,都是她的表达媒介形、色、质背后,是思考体系的支撑她不愿重复自己,希望在热爱的主题间不断游移,留下特定时空下的生存痕迹

INTERVIEW

专访林楠

库艺术=库:过去一年您的生活和创作状态是怎样的?能否概述一下这一年中您的主要创作方向或作品主题?林楠=林:生活总是被各种事情分割成一段段,对我来说连续的创作时段总是很宝贵。当我忙于其他工作时,也会思考关于创作的问题,随时记录想法,充盈我的灵感库。有些想法并不成熟,但都是未来的创作线索,当我遇到可以延续、深化某个想法的灵感时,就会即刻记在备忘录。目前这样的想法有很多,我在头脑中不断完善这些作品,等待它们成熟的时机。

21 x 29cm

水色

2023

幻想的涟漪14 x 20cm水彩2022过去的创作主题没有那么成体系,都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尝试各种绘画媒介。但浏览作品集,还是会看到连贯的个人风格。“梦”是我一直描绘的主题,梦境与现实的反差张力是我创作的源泉。潜意识和记忆碎片都是出现在画面中的抽象元素。这半年,我大量阅读、听课,补充艺术史知识,看展、看很多艺术家作品,慢慢梳理自己的创作脉络。未来的创作方向会集中在这些关键词上:结构、遥远的相似性、空间感、时间。

夜之交响

28 x 42cm

水墨

2022

暗香

28 x 42cm

水墨

2022

库:能描述一下您通常的创作过程和方法吗?从灵感产生到作品完成是如何一步步推进的?请以您近期的作品为例来分享一下?林:我认为艺术家工作室的本质是实验室+工厂,所以很多创作过程初期都是一种实验探究的过程,当延续一段时间后才会形成一定的流程和方法。我用很长时间理解马树青老师的那句话,“艺术家的工作方法决定了作品风格。”我总想尝试新的材料,当了解了一种材料后,我就去探索下一个。在我的灵感库里,有很多材料清单等待实验。

我的创作分为两类,对于色彩绘画类的作品,我会更多用右脑的感性和直觉判断作品是否完成,这个过程总是一气呵成。还有一类是理性观念为主的创作,我会让一个想法在脑子里储存很久,发酵甚至变馊,不断完善作品的呈现,当时机成熟时再去实施。比如去年12月开始的纸浆系列,我用9天时间尝试了新材料,创作了7件作品,选出3件参展。从这件作品开始,我把理性和感性同时融入创作,在此之前,更多是用右脑创作。

夏天的风20 x 20cm水色2023秋日私语20 x 20cm水色2023库:您认为您的作品与自身关联性如何,与您过去或当下的经历密不可分?

林:徐冰说过,“艺术是最真实的。”艺术家没法欺骗自己,艺术创作是对自己的灵魂拷问。这也是我投入创作的动因,我希望认知自己,发挥天性。我的作品绝对是我的镜像,如实的反应着我某一阶段的所思所感。很多创作者把作品比做自己的孩子,这一点我感同身受。

我10岁前都在一个小区长大,建筑、院子、街道的尺度,塑造了我对空间感的偏好。哈尔滨的冰雪氛围,梦幻、朦胧、空灵,这也塑造了我的审美直觉。这些气质都可以在我的作品中感知到。

水舞光影

摄影

尺寸可变

2024

时间之隙摄影尺寸可变2024

库:在工作时您如何保持兴奋或在场状态?如何调动您的感受?

林:在没有其他要紧工作的时候,我会把一天中最好的时光留给创作,从早上起来到中午。我一直有一个激发灵感的习惯,当我浏览大量图片后,闭上眼睛,眼前就会像过幻灯片一样闪现各种画面,有的就会转化为创作。我很擅长发散思维,这也是大脑电化学反应最激烈的时刻,灵感就是各种信息的连接和碰撞。还有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据说人在22点时灵感最多,我也会把手机放在枕边随时记录跳出的想法。当我思考很久的想法成熟时,就会立即行动。

梦境碎片数字绘画尺寸可变2024阿卡西之谜数字绘画尺寸可变2024库:在绘画创作之余您是否还有一些其他的兴趣爱好?是否有哪位艺术家对您的创作有所影响?

林:我喜欢独处或者深度交流,一个人旅行或者阅读、看纪录片,我看过的纪录片比电影多,当我对一个领域感兴趣时,纪录片是最好的入门老师。

我喜欢的应该是某些流派,艺术家都是个案,深入了解每个人后,都会发现启发我的点。

遥远的相似性明胶版画21 x 29cm2024库:参与过库艺术创研工作坊的学习后给您的创作带来了哪些改变?

林:2022年7月我参加了第四期自由绘画,让我对架上绘画有了新的认知,也对每个老师的创作方法有所了解。

2023年5月我参加了第二期色彩绘画,对色素的物质属性、色彩理论的发展及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2023年11月我参加了图像、媒介、物质与观念工作坊,对AI时代绘画的着力点有了多维度的认知。

在学习艺术的路上,是库艺术伴随我成长的。我过去的专业和经验都在设计领域,虽然这两个领域看似离得很近,但当我跨界过来时,发现本质完全不同。以上课程的学习笔记,我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消化理解,并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

交织的梦25 x 25cm纸浆2023

交织的梦

34 x 34cm

纸浆

2023

库:您现在仅靠艺术作品销售能够支撑生活吗?家人是否支持您的选择?

林:过去几年并没有销售很多作品,艺术创作对我来说是一种精神世界的享乐与探索,我愿意用其他收入支持这种创作。我是自己的甲方(提出需求),也是乙方(实现需求)。历史上伟大的作品都有赞助人,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美第奇家族,到我喜欢的建筑师高迪,他有古埃尔的资助,欧美国家的艺术家有艺术基金扶持。只有这样不带任何商业利益的创作才能产生对人类文明有深远意义的作品。

我先生是设计师,他非常理解并支持我做的任何事情,还给我各种好的建议,我非常感谢他给予我如此自由的环境,这是放飞自我的基础。

平行世界的际遇

35 x 48cm

纸浆

2023

库:如果请您用一个词为这一年做一个注解,这个词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林:构建自我创作体系。随着对艺术理解、对自我剖析的深入,构建自我创作体系就像打地基,是未来创作的核心和发展动力。这个过程就像对自己考古挖掘,从不同维度剖析符合自我的观念、媒介。当然这个系统是动态发展的,会随着我的阅历不断调整。所以我认为即时实现当下想法非常必要,作品是特定时空下自我存在的物证。

林楠作品“再次描绘——十二位艺术家的绘画”工作坊成果展现场北京798瀚艺术空间2024库:近期在艺术创作方面有何规划,有什么展览计划?

林:我在寻求合适的展览机会,落地已经规划好的几件作品。

希尔伯特的无尽边际

38 x 38cm

纸浆

2023

ESSAY

学术主题介绍

很多人会去揣测历史,选择“面向艺术史而工作”。事实上,“历史”也是一种观念,虽非任人涂抹,却也会因人而异。放眼当下:艺术史何在?当下的“历史”,正在于创造。

六年来,库艺术所倾力打造的 “自由绘画”创研工作坊及其后续的多个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坊,不仅深化了对绘画艺术的研究,更挖掘出了一批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家。他们怀揣对艺术的纯粹热爱,坚定地走在个人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库艺术教育这一平台的成果,也看到了我们正在创造自己的历史。

为了让更多的人领略这批艺术家的风采和作品魅力,库艺术教育现隆重推出“自由绘画系列推介”计划,旨在发现和推广那些最具个性,最有发展潜力和艺术语言特色的艺术家个案。通过广泛的媒体平台宣传、联合798艺术区画廊(美术馆)举办个展、双个展或携带作品参展艺博会等方式,全方位展示艺术家的才华和创作力。力求在这一系列的学术活动中,将“自由绘画”打造成志同道合者聚集的广泛的知识生产平台,让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库艺术“自由绘画”工作坊(第六期) 报名即将截止

“自由绘画”创研工作坊

第六期导师阵容揭晓

谭平、保科丰巳(日本)、顾黎明、黄拱烘(德国)

线下交流时间:2024年7月22日-8月4日

为期14天的集中式交流与创作

举办地点:北京

招收人数:28人

策划方:库艺术教育

主办方:艺时代(北京)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客服微信:kuyishu001

联系电话:010-84786155

0 阅读:0

文化其实是个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