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宋桂娥] 还记得1971年1月,我刚高中毕业,居委会便向我们青年通告了前往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农场接受再教育的
[讲述人李昌达] 为助力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1965年8月18日傍晚,江阴市澄江镇的313名知青,怀揣着崇
[讲述人:陈玉娣]我在掘港农场工作了十年,起初在十连务农六年,随后在农场创办的纺织器材厂工作了四年。在连队种田期间,我大
[讲述人:勒晴] 笨牛(原名刘志和,当时知青们都习惯用绰号称呼他)是我的初三同学,也是知青点里的一个开心果。他性格开朗,
[讲述人:呜咽(化名)] 1968年,我在内蒙古插队,每次回家,家里人和朋友们都要特别关切地问这几个问题:你们那儿吃得好
1968年,我前往莫旗插队。冬季的严寒让我时常因难以忍受而逃回北京。然而,重返京城后,我却总感觉有人在暗中窥探我的行踪。
“阿满哥!”这一声轻柔的呼唤,如同微风拂过静谧的湖面,轻轻荡起一圈又一圈细腻的波纹。61岁的王路生站在曾经下乡插队时居住
[讲述人:赵宁] 1969年,我作为一名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插队落户。在
1968年,我到莫旗的一个小村庄插队,村旁有一条河。几十年过去了,依然清晰地记得这条河曾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如果你想出村
[讲述人:赵宁]小时候给儿子讲我下乡插队的趣事,他总是笑得前仰后合。儿子渐渐长大后,我给他讲述当年插队时的经历,他觉得那
[讲述人:赵宁 女知青] 窗外春雨绵绵,轻敲窗棂,唤醒沉睡的绿意,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思绪随雨丝飘远。 雨滴落在书页
[讲述人:苏林]1969年,我们来到莫旗沽尔河公社插队,在那里度过了数年的时光,而生活中最令人怀念的莫过于“吃”。我所说
有人说唱歌是因为恐惧,有人说唱歌是因为想念,还有人说唱歌是因为开心,反正就是这么回事:“话一说完,歌声就响起来了。”不过
[讲述人:胡泮魁] 挂在咱家墙上的那个镜框里,镶着一张超有故事的老照片,里面是个厦门来的女知青的半身像。每次我盯着她那漂
[讲述人:陈震] 1969年,我下乡插队,因为学了祖传的医术,做了队里的赤脚医生,那时候,认识了一位名民办教师。 这名教
1969年,我下乡插队时结识了“十一叉”,他是我做知青期间印象最为深刻的人之一。 “十一叉”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的大
[讲述人:李太沭]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每当这悠扬的歌声响起,我脑海中便浮现出蓝天、白云、辽
[讲述人:李太沭] “蓝蓝的天上自云飘,自云下边马儿跑......”,每当听到这悠扬的声,我脑海中就浮现出蓝天、自云、草
1969年3月19日,我们江阴纺校14个同学,怀揣着对“建设兵团”的无限向往和憧憬,与603名知青一起告别了江阴,经过一
[讲述人:王二宏] 1969年末,我下乡插队,插队的那个村子,距家尚不足10华里。知青点上的知青们,都是同一军营的“部队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