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勒晴]
笨牛(原名刘志和,当时知青们都习惯用绰号称呼他)是我的初三同学,也是知青点里的一个开心果。他性格开朗,整天笑容满面,脸上总是带着一副憨厚的表情。无论遇到什么难题,他总能以几句风趣幽默的话语逗得大家捧腹大笑,驱散了众人心头的阴霾。
1969年4月初的一天,笨牛骑马踏上了旅途。此行的目的是前往公社卫生院购置一些消炎止痛的药膏,同时顺路去邮电所寄出并取回他们知青点的信件。
笨牛和我这些部分北京知青被分配到腾克公社一个名为莫克里的小村庄。这里地处偏远,出行办事主要依赖骑马或驾车。知青们初到村庄不久,正处于适应乡村生活的阶段,骑马以及驾驭马车、牛车已成为大家必须迅速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
男知青在学习骑马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挨摔、挨踢、被马撕咬、被马尾巴抽打,这些都成了他们日常训练的常态。尽管学骑马的人很多,马匹也不少,但马鞍却十分稀缺。生产队的马鞍只有寥寥几个,仅供放马人使用,而社员家中的马鞍则从不外借。
达斡尔族村民自幼与马为伴,孩童骑马时无需马鞍,而大人自制的马鞍则如同艺术品般被珍藏,因此,马鞍外借的情况几乎不曾发生。此外,我们后来了解到,不会骑马的人在骑乘时需格外小心,切勿将前脚掌完全伸入马镫。
一旦失足落马,脚很可能会被那锋利而牢固的马镫死死卡住,后果不堪设想。大多数知识青年都选择骑无鞍马进行练习,而笨牛则是少数几个拥有马鞍练习骑术的知青之一。
笨牛在练习骑术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
然而,他凭借出色的体育功底和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再加上牢记骑术要领,很快在知青中成为骑术的佼佼者。而那些没有马鞍、在光背马上练习骑术的知青,有的因为马匹瘦弱,有的因为没有掌握好骑光背马的技巧,屁股都被磨破了。受伤程度各不相同,严重的甚至发炎流脓,白天只能叉开腿走路,到了晚上则趴在炕上,大家相互帮忙,举着油灯,用同一个姿势擦血、脓,上药。没过多久,药膏就用完了。那些没能及时上药的知青疼得直咧嘴。
这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既没有供销社,也没有卫生所,更缺乏药品,距离公社卫生院有30多里地,来回70多里。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这紧急关头,笨牛二话不说,翻身上马,扬鞭疾驰,直奔公社卫生院。
骑马途中,笨牛得意地想:“在这紧要关头,还得靠哥们儿给你们露一手。过去在学校里,你们一个个都那么神气,这个成绩好,那个是课代表;这个出口成章,那个写字画画出众。可出了学校,到了社会上谋生,那可是咱哥们的强项。不信?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一时兴起,他哼起了小调:提起了那宋老三,夫妻二人贩大烟,一生无儿也无女,却养出个美貌女婵娟。
随着马蹄声的节奏,他唱得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唱第一段时,马的耳朵前后左右地摆动,歌声惊起了山林中的鸟儿,四散飞去。唱第二段时,马耳朵向前竖起,不再晃动,马的速度也加快了一些,鼻子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路边林子里,小动物逃窜时,小树枝被碰得咔咔作响。
这些景象和动静丝毫没有引起笨牛的注意,他正陶醉在自己的歌声中:女儿年方她二八一十六,取了个小浪名,名字叫大莲.......
以往,笨牛在唱高音时总是力不从心,但今天他心情愉悦,一提丹田之气,嘿,竟然一举唱了上去。这一嗓子可不得了,山林里的野鸡、飞禽,以及那些平时听到枪声都无动于衷的鸟类野兽,听见这吼声,纷纷四散逃窜。
胯下的白马受到惊吓,突然像疯了一样狂奔起来,笨牛险些从马背上摔下去。幸亏他反应迅速,紧紧抓住缰绳,俯下身子,抱紧马脖子,双腿夹紧,闭上双眼,只听见耳边呼呼的风声,那速度简直快得惊人。
如果笨牛以他当时狂奔的速度参加那达慕赛马大会的20公里比赛,或许真能斩获奖项。
然而,此刻的笨牛早已被恐惧笼罩,仿佛死神正向他逼近。他肠子都悔青了,懊悔不该一时逞强抢风头。只要能保住性命,哪怕摔断腿折断胳膊,他也认了。今天的一切都是小脑太发达惹的祸,不,是这嗓子太响亮害了自己啊。
笨牛拼尽全力拉住缰绳,经过二十多里的狂奔,马儿体力逐渐耗尽,步伐也慢了下来。笨牛看到了生存的希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浑身上下酸痛僵硬,仿佛每一寸肌肉都在发出抗议。幸运的是,马匹此时已恢复到正常的小跑速度。他努力稳住身体,忍着疼痛在马背上挪动,终于进入了我们东霍日里的北京青年点院内,并停了下来。
透过窗户,大家看到有人骑马进了院子,便急忙迎了出去,定睛一看,原来是笨牛。他骑在马上,头发湿漉漉地贴在背上,脸色苍白如纸,眼睫毛上还挂着水珠,衣服和裤子紧紧裹在身上,早已湿透。马的全身,连同鬃毛都粘在了一起,鼻孔一张一翕地喷出白色黏液,嘴里吐出白沫。
我心中一惊,眼前的景象简直惨不忍睹!我急忙走到马前,一把抓住马笼头,对他说:“你快下来啊!”笨牛紧紧抓住我的肩膀,小声说:“帮个忙吧,你同学我的腿动不了啦。”
笨牛住了一晚,第二天才缓过劲来。不得不说,他确实很有责任心。他先去卫生院买了药膏,又去邮电所寄出和接收了他们知青点的邮件。由于急着回屯子送药,吃过午饭后,他便牵着马出发了。我送他到村口,看着他牵着马,一瘸一拐地渐渐走出了我的视线。
知青的插队生活虽然艰苦,却让我们学会了坚韧与自立。尽管常常被生活中的小挫折所困扰,但大家从未轻言放弃。每一次跌倒后,都会拍拍身上的尘土,勇敢地重新站起。这不仅是对身体的磨炼,更是对心灵的锤炼,在困境中愈发坚韧不拔。
#说知青,你们当过知青吗?##你有知青生活阅历吗?##历史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