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袁维之] 刚满十六岁,我便响应“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来到山西省汾阳市杏花公社杏花村插队。在山西的二十二
[讲述人:鲁天龙] 1968年,我离开北京,前往农村插队,落户在杏花村。在田间劳作之余,我时常悠然漫步,登上子夏山,静静
[讲述人:谢愉] 翻开尘封的记忆,那些深藏心底的岁月又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1968年10月,我刚刚高中毕业,便与另一
[讲述人:马春茹] 我渴望笔下的文字能如青春般跃动,如同永不停歇的音符,即便记录下的是青春的苦涩,也愿它成为心中甘甜如蜜
[讲述人:马春茹] 秋收季节,我和肖怡君、荆逢新、卜嘉民、王英男等人,驱车来到阔别数十年的东白音歹屯,看望下乡时的老房东
[讲述人:钱应乾] 1964年10月,我离开家乡江阴,前往昆村插队落户,直至1979年5月,我通过顶替政策回到江阴原籍,
[讲述人:黄剑宝] 一支售价仅八角五分的竹笛,陪伴我度过了八年的插队时光。从江阴的故乡到苏州的田野,它始终是我不可或缺的
[讲述人:白云] 1968年,我怀揣着行李和一种单纯而不知愁滋味的异样兴奋心情,乘车来到了卧凤沟公社。在公社短暂停留后,
[讲述人:马春茹]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每当我读到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时
[讲述人:舒平] 我是在1969年秋天去北大荒插队的,那时,我还未满十六岁,母亲便离我而去,偌大的院落中,只剩下我和父亲
[讲述人:卢明刚] 在我下乡的岁月里,有许多难以忘怀的劳动经历、独特的生活体验,也曾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情感。 知青的生涯
这是一名女知青初到农村插队时的日记。 在日记的空白页上,她细腻地记录了自己初来乍到的复杂心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以及对这
[讲述人:柳泽生] 1971年5月,生产队传出消息,据称县里发布了一份“红头文件”,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场“打狗歼灭战
1973年底,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爆发了急性黄疸型肝炎。许多知青不幸被感染,疫情迅速蔓延,整个兵团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那些
窗外,风声呼啸,夹杂着玻璃碎裂的尖锐声响。一阵令人不安的沉寂后,他目光深邃而专注地凝视着我,眼神中渐渐流露出一丝迷离。他
[讲述人:柳晴] 1969年,我来到北大荒插队。那年秋天,收割结束后,回家探亲的人们陆续离开了。由于我的家刚刚搬去干校,
[讲述人:柳青] 1969年,我来到北大荒插队,那片肥沃的黑土地见证了我青春的激情与汗水。心中始终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讲述人:赵学军] 1969年5月18日,浙江省1400多名知青积极响应号召,前往北大荒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插队落户
[讲述人:关纪新] 可以说,18岁到21岁是人生中无比珍贵的时光,每分每秒都价值连城。然而,我却将这段寸金难买的青春岁月
[讲述人:田艳光] 从1968年开始,在莫旗巴彦街的八年插队岁月里,我像候鸟一样,每年秋冬之交返回北京探亲,待到次年春天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