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狂奔到又快又稳,美团超级平台的故事还在继续,并且不断探索着更多边界。
3月11日晚间,美团点评发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业绩报告,其中值得关注的亮点颇多。
单就数据来看,包括一增、一降以及一个新起点。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92.3%,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收入比重下降至24.3%。新的起点指的是,美团点评2018年总交易金额突破5000亿元。
增是为何?降是为何?5156亿元总交易金额背后又是何在做支撑?
解读之后,答案都指向美团点评超级平台不断放大的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从外卖餐饮到其他生活服务,从提供信息到贯穿消费全程,从食物链到生态链的良性闭环,超级平台既是美团过往成绩的见证,也已成为其未来继续向前的动力保障。
文:木木(业界风云汇)
一个增长,一个下降
一增一降,传递的是美团整体向好的信号。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美团实现营收652.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92.3%。与此同时,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收入的比重下降至24.3%,2017年这一数字为32.2%。
业内人士认为,效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美团已经建成的超级平台。而要探究具体为何,我么就不得不说一下美团在2018年到底都做了什么。2018年,美团的战略重点是放在提升用户体验、扩大服务品类以及餐饮外卖消费环境之上。可以从消费者、商家和配送三个方面说起。
消费者端,美团通过增加平台服务品类、推出餐饮外卖会员以及假日优惠套餐等营销手段,提高用户活跃度的同时增强用户粘性。
比如外卖业务,美团2018年加大对用户的补贴力度。付出换来回报,美团在外卖市场的优势进一步巩固。美团餐饮外卖2018全年交易笔数达63.9亿笔,同比增长56.3%。交易金额达2828亿元,同比增长65.3%。
而放眼整个美团平台,2018年年度交易用户达到4.0亿,较2017年的3.1亿呈现出29.4%的增幅。每位交易用户平均每年交易笔数,由2017年的18.8笔提升至23.8笔。在这背后,美团拓展服务品类的脚步一直没停。2018年7月份,美团推出“美团闪购”业务,将配送服务从外卖扩展至超市便利、生鲜果蔬、鲜花绿植等。
商家端,2018年美团在积极地进行赋能和扶持,帮助商家触达更多消费者,并助力商家进行数字化转型。
最基础的供应链环节,美团在2015年就已经着手打造“快驴进货”,帮助餐饮商家解决进货、运输、仓储等供应链难题。目前,快驴进货能够为餐饮商家提供包括米面粮油、蔬菜鸡蛋、时令水果、肉禽水产等生鲜产品,以及酒水饮料、方便速食、调料酱菜和餐厨用品等在内的各种商品。并且,快驴进货已经实现规模化运作。
还有餐厅管理系统。针对性商家各自的定位不同,美团对餐厅管理系统进行量身定制。去年12月,美团收银推出茶饮版,喜茶、茶颜悦色等国内十大知名茶饮品牌都已经接入。升级后的系统,平均每单能为经营者节省3到5秒的时间,并完成整体业务经营的数字化和餐厅与线上平台的对接。
商家入驻美团的积极性因此被调动起来,2018年美团平台年度活跃商家较去年新增140万至580万家,同比增幅达到32.1%。
配送,是连接消费者和商家的桥梁环节。过去几年美团外卖骑手队伍不断壮大,骑手增多,规模效应使得配送成本下降,毛利率因此提升。
运力充足之后,在配送领域做出了许多新的探索。比如每天为60万骑手保驾护航的“超级大脑”——美团外卖智能调度系统。基于海量的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调度系统每小时路径计算高达29亿次,帮助美团降低配送成本并提升效率。再如2018年7月份,美团建立无人配送开放平台,试图以外卖配送场景撬动无人驾驶的未来。
以上这些共同成就了一增一降,成就了2018年美团的超预期增长。财报显示,2018年美团餐饮外卖和到店及酒旅两大主体业务实现盈利,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新业务也增长显著。
5000亿的新起点
一增一降之外,美团财报中还有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数字——5156亿。
2018年,美团总交易金额达到5156亿元。突破5000亿元大关。2017年同期为3572亿元,同比增长44.3%。作为衡量美团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业内就此有不少分析称,美团已经完成从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
首先,总交易金额突破5000亿元凸显美团在生活服务电商领域的领跑优势。尤其是当前大市下,取得这一成绩更显难能可贵。
易观发布的《2018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年度盘点》显示,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已经逐渐成熟,交易规模进入稳步增长阶段。2017H1至2018H2,本地生活市场线上交易规模环比增长率已经从28.9%平稳下降至23.9%。相比之下,美团的增速要高于整体市场。另据易观统计,2018年本地生活服务整体交易规模为15620亿元。这意味着,总交易金额突破5000亿元的美团已经独占近三分之一。
并且,美团一定程度上还在推动着整体市场向前。易观在报告中提到,行业稳定增长的原因之一是“本地生活创新消费模式出现”,其中就包括美团闪购。而不久前,美国商业杂志《Fast Company》公布的2019年“50大最具创新精神公司”榜单中,美团更是凭借“开创性的交易性超级应用”为由强势登顶。
其次,总交易金额突破5000亿元之于美团是量变到质变的爆发,美团此后正式进入一条全新发展轨道,而此前多年的积累将转化为美团持续增长源源不断的动能。
创立9年时间,为让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美团已经从单一的餐饮外卖服务衍生至用户生活的各个行业。送餐到家有美团外卖、到餐厅吃有到店服务、送原材到家有小象生鲜。另外旅游、住宿、出行、电影、休闲娱乐、亲子、教育培训等生活消费需求,美团也都已全面覆盖。
美团还完成了从提供信息到深入参与整个交易流程的转变。发现商家服务,到预定,到支付,再到最后的评价分享。在适应消费侧需求升级的同时,对于供给侧的需求升级,美团也已经提上日程。美团创始人王兴认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数字化相结合,数字经济才完整。因此美团才推出营销、配送、IT、供应链、经营、金融等六大服务,赋能商家。
另外,2018年美团也尝试着从中国走向世界,向外界进行商业模式、科技创新等能力输出。王兴把2018年成为美团点评全球化探索的元年。进军印尼食品预定及外卖领域,布局海外酒店住宿行业,填补全球出行版图,美团在过去一年动作频频。
2018年总交易金额突破5000亿元,可以看做是美团的一个新起点。
美团的发展路径与亚马逊有许多相似之处。亚马逊历史上有过三次转变。1994年创立,用时三年成为“地球上最大的书店”。又三年时间,2000年亚马逊宣称自己已是“最大的网络零售商”。而后,亚马逊在2001年定下目标,要做“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至今未变。
美团2010年起家于团购,之后转做外卖,外卖领域树立绝对优势,其他生活服务领域在进行无边界地延伸。时至今日,终于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一站式生活服务超级平台。就如亚马逊两次做大规模之后找到新方向,美团在已经建成的超级平台基础之上,接下来必定是继续以用户、商家的需求为核心,在生活服务电商领域深耕。
这也正与王兴的观点相符,“随着互联网深入下半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迎来新机遇,我们将继续践行‘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企业使命”,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数字化,让商家在美团获得增长动力,让用户在美团全面满足需求。
超级平台:规模效应+网络效应
如果说规模效应是互联网公司的核武器,那么网络效应就是生化武器。
美团点评在“Food+Platform”战略下组建起的超级平台,实现了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的叠加。
到家业务是美团的核心流量入口。其中,餐饮外卖是最主要的业务线。《2018年中国及时配送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美团外卖日均订单量已经突破2100万单。显然,外卖已经是美团最大最重要的流量入口。DCCI发布的《网络外卖服务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提到,美团外卖市场份额达到64.1%,领跑“631”格局。
利用自身在餐饮外卖领域的优势,以及消费者对“吃”的需求,美团不停地开拓并带动新业务。也就是常说的高频带动低频。外卖餐饮是典型的高频、刚需场景。2018年有3亿多用户使用过美团外卖,这些用户理论上都可以被再次导流到到店、酒旅等相对低频的业务。
同时,美团还在坚持高频做流量,低频做利润。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是美团的高毛利业务,2017年该业务毛利率达到了88.3%,贡献了总毛利的78.4%。2018年到店及酒旅全年营收158.4亿元,同比增长46%,与餐饮外卖业务合并实现盈利。
这也就解释通了,为何美团的无边界探索和增长两件事是同步进行的。过去多年间,在团购、外卖、酒店、票务等领域,美团都是以后来居上的方式拿下市场第一。财报数据证实,2018年这一势头仍依然保持。2018年美团新业务及其他实现收入112.4亿元,2017年同期为20.4亿元,同比激增450.3%。
到店业务是美团生态的基石,包括到店餐饮、酒店、机票、娱乐、美容、亲子等各类生活服务,其中占比最大的是餐饮和酒店预订业务。在业内人士的解读中,到店既是美团业务的起点,也是其他业务发展的基础。
通过为用户提供线下消费的信息搜索和点评服务,美团围绕撮合交易,横向切入各个垂直消费场景。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曾说过,“我们要用Platform把整个本地服务的不同品类cover掉,就是美团的大战略。”
如今,美团已经搭建起一个满足所有生活需求的一站式平台。并且,各项业务之间并非是独立存在。把各项业务看作是“点”,美团正在编织起一张完整的生活服务之网。
以2018年美团布局的出行领域为例。出行虽然在财务上拖了美团后腿,但是美团管理层对于出行场景的重视丝毫不亚于其他业务。衣食住行中,“行”是仅次于“食”的高频需求。餐饮、零售、酒店住宿、娱乐等其他场景,美团都已经布局完毕,“行”能够有效地将这些点串联起来。
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美团在财报中提到,“我们完成收购摩拜以更好的服务我们用户的高频短途需要、扩大平台所触达的消费者群体、收集更多基于位置服务数据并扩大其他服务品类的交叉销售机遇。”
而随着王兴把战略重心转移至下半场,美团在ToB和ToC两端同时发力,有研究机构预测称,未来三到五年之内,美团的本地生活服务之网将变得更加纵横交错。
美团对未来的规划也正是如此,未来将着重加强新业务与核心业务之间的战略协同作用,并表示要进一步寻求改善平台的变现能力。50%是互联网公司营收增速的门槛,按此标准,美团显然是处于狂奔状态。美团接下来探索的态度变得审慎,但并不意味着其增速将因此放缓。
又快又稳,或许才是美团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