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集集如何跳开平价电商弊端6个月斩获近1亿用户

业界风云汇 2019-03-14 11:40:10

58块钱想买到一块劳力士,几乎不可能。但想要买一块质量过关的非品牌腕表,58块钱应该已经足够。

尤其是近两年社交电商的崛起,越来越多主打低价高质的社交电商平台涌现,“低价=低质”的传统认知被逐渐改变,用户转而相信便宜或许真的可以买到好货。

趋势向好,但也不乏害群之马,试图以低劣商品蒙混过关,打出极低的价格扰乱市场正常运营秩序。这对于认真做事的商家和平台来说,危害极大。显然,只有揪出这些行业蛀虫,肃清乱象,社交电商才有希望真正收获用户认可。

业界风云汇获悉,社交电商淘集集近日对平台商品进行一番彻查之后,主动下架4000件低劣商品。后又制定商家信用规章制度,对信用评价不良的商家进行严惩。

作为一家上线仅6个多月的新玩家,按理说淘集集此时最应关注的就是丰富平台SKU,加速扩张规模。但淘集集却反其道而行,有意去控制商家以及商品的数量。这一举动背后,其打击虚假、良性向前的决心了然于目。

文:木木(业界风云汇)

“拼”出个新世界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电商格局已然稳固之时,社交电商这颗幼苗从缝隙中顽强地钻了出来,并且长势十分喜人。

拼多多异军突起,仅用时三年便赴美敲钟。淘宝、京东、苏宁、国美等老牌电商玩家纷纷入局,加码社交电商领域。此外,还有淘集集为代表的新生力量也呈现出了惊人的增长速度。

据艾媒咨询统计, 2019年我国社交电商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6万亿元,用户规模将达到5.46亿人。

根据淘集集内部的数据显示,所有用户中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占比达到62.7%。CNNIC在《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有也有提到,一二线城市高收入年轻用户更注重购物品质和消费体验,网易严选、盒马鲜生等品质电商、创新业态带动该用户群体消费升级;而三四线城市“长尾”消费群体构成的新增量用户,则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平台低价拼团模式满足自身消费升级的需求。

可见,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加上电商玩家对下沉市场的发力,让众多“五环外”的用户需求得以释放。相较于品质,他们对商品的价格要更加敏感,这是各大电商平台必须尊重的消费分级趋势。

但不容忽视的是,社交电商野蛮生长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无形中被放大。“凡是人民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乐于奉献的”,三四线城市用户喜欢低价,某些商家便以低价为导向打起擦边球。

比如傍名牌现象,“小米新品”牌电视,“冰动”、“咏动”、“激动”牌饮料,模仿知名品牌的视觉标识,再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这些摆放在城乡结合部商店货架上的商品,大批转移到了某些社交电商平台。

从之前多篇报道来看,用户对傍名牌等低劣商品首先是心理上的抵触,其次买到手之后商品质量和使用体验无法保障。对于商家而言,低劣商品的售价通常会低于市场均价,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而从社交电商和整个行业的角度出发,低劣商品泛滥的情况下,用户给或将把社交电商与低劣商品画上等号,给平台带来难以挽回的品牌损失,之前拼多多就曾因此摔过跟头。综上,低劣商品之于社交电商,就如同一颗毒瘤,务必要切除。

潮水退去,谁在裸泳?

便宜和好货能不能兼顾?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首先是平台这方要坚定打击虚假的立场。低劣商品一直存在,电商兴起之初,淘宝也蹭因平台商品质量问题惹上过一些争端。而经过不断探索,现在无论淘宝、京东、还是苏宁、国美,各自的管理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至于方兴未艾的社交电商,便宜和好货兼顾是一门必修课。像淘集集这样的平台,核心优势之一就是低价,肯定不能丢掉。只有在此基础之上,对商品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有限的成本之内,品质虽不能做到向高价品牌商品看齐,但必须保证严选。

因此,淘集集近日主动下架了平台4000件商品。业界风云汇了解到,淘集集针对低劣商品已经建立起一套成熟的识别机制。

通过系统关键字+人工巡查两种方式配合执行,先是系统初步排查,从商品文案、图片、定价等方面着手筛选。比如10块钱的Dior口红,这类打着知名品牌,定价却反常的低价商品,都是重点排查的对象。这之后再配合人工巡查,巡查小组7×8轮班作业,对平台商品质量进行把关。

其次是用户和商家要自发抵制低劣商品,从内部推动行业自清。多年前马云在回应淘宝商品质量问题时曾说,“有人想花58块钱买一块劳力士,我能怎么办?”反映的正是某些用户盲目追求低价,这种心理也是行业乱象幕后推手之一。

为有效唤醒用户和商家的自觉意识,淘集集最近密集出击,推出商家红黑榜,开通知识产权维权通道,制定《淘集集商家信用规章制度》,为用户和商家提供打击虚假、劣质商品的渠道,加强对商家的监督。

据悉,《淘集集商家信用规章制度》于2019年3月11日正式生效,其中除了提到创建信用评价体系之外,还明确了对信用评价不良商家的一系列惩戒规则。比如全部或者部分商品降权、屏蔽、下架、禁售。严重失信的商家,平台还将与其终止合作,并把相关信息报送市场监管等部门。

与以上这些举措对应的,是淘集集创始人张正平讲过的一句话:电商赛道有很多前辈,前辈在成长的时候遇到的那些坑,希望淘集集可以尽可能地去规避。

消费分级势不可挡

风口之下,社交电商平台快速崛起并不是难事。但是要在增长前面加上“良性”这个限定词,或许就鲜有几家平台能够达标。

放宽对入驻商家以及上架商品的审核标准,从而丰富平台的SKU,吸引更多用户聚集,带来数据上的全面增长。电商平台如果选择走这条路,那换来的繁荣注定是短暂的。即便有个别平台能够长远地走下去,那也会落下抹不去的原罪。

所以,业界风云汇认为,淘集集发展战略是——要增长,更要良性增长。自查自省,制定严苛的规则,让低劣商品难以找到生存土壤,淘集集力求从“省”、“好”、“多”三个维度,为用户带来价格最低,质量最好,品类最多的商品。

从数据来看,这一战略已经初见成效。目前淘集集用户量已接近1亿,月活超过2千万,复购率达到了65%。

一方面,淘集集在过去6个多月时间里,一直都保持着高速增长。比如2018年10月份,易观提供的数据显示当月月活千万级的移动App中,淘集集以120.61%的环比增速位列榜首。另一方面,受益于对商品质量严加把控,淘集集的用户满意度在业内也是领先。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Q4全国零售电商TOP30消费评级榜单中,淘集集以9.778的用户满意度排在第一位。

此外,跳出平台自身,淘集集所做所为还体现出其对整个行业的担当。体量尚小的淘集集洁身自好,放弃“草莽式”增长,做到了众多大平台都没能做到的事,身体力行地推动电商行业健康发展。

张正平表示,淘集集目前的追求是先做到、再做好。我们不妨畅想一下,随着淘集集在业内话语权不断扩大,其或许会从更多方面去兑现“价格更低,品质更好”的承诺。比如追溯到供应链上游,从源头去做优化。再比如反向定制,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去指导厂商的生产......

这并非不可能之事,只是任重道远。拥抱消费分级趋势,扭转用户传统认知,前方还有诸多挑战在等待着淘集集。

人看从小,马看踢蹄。新人淘集集当前的表现,其实正是未来的伏笔。

0 阅读:137

业界风云汇

简介:一群互联网和媒体人融合后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