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报117:七嘴八舌说协定,群策群力迎复关

花木花木 2024-08-27 01:05:17

我到工交部任主任之后,还要求记者们关注“入关”问题,并采写相关报道。

所谓“入关”指的是中国加入“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因为我们不但要求加入,还要求恢复我国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因历史原因退出),因此很快又改称“复关”。当时国内普遍认为,不出意外,中国将于1993年3月正式加入,最迟也不会超过年底(实际2001年12月才加入,“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早已变身“世界贸易组织”,“入关”已成了“入世”),中国的企业将面临如何扬长避短,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因此,我希望我们部也能帮助保定的企业未雨绸缪,做好应对的准备。

因为这是个全新的问题,记者们也得现学习,所以写稿不多,我记得克记者曾写过一篇《国际标准:打开市场的关键——谈谈“入关”与“采标”》。

其实,我对这个问题也知之甚少,当然不光是我,市里主管经济的领导们也强不到那儿去,为此,市里请“入关”谈判代表、顾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主任薛荣久教授,来给保定市的干部作讲解性的报告。我有幸听了这个报告会,也大致知道了“入关”是怎么回事。总体感觉就是中国要将自己的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从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有许多规则与我们的规则相冲突,我们只有改变才能适应。

我希望通过宣传,使企业知道其中厉害,尽量多获其利,力争少交学费。安排之后,我作表率,先写了个开场白,发在1993年1月12日《保定市报》。文章如下:

“入关”临近当何如

战国

元旦的钟声一响,“入关”将近倒计时,对企业来说,再讲未雨绸缪怕为时已晚,看来只能说临阵磨枪了。

小学生临阵磨枪,只为应付考试,我们企业可要面对真枪实弹的“商战”。老外们学《孙子兵法》、读《三国演义》、兴《三十六计》热,可不是为了消遣,是挖空心思从我们老祖宗那儿讨“武器”,以战胜別家老外,当然也包括我们。为“入关”后不吃亏计,我们也不妨搬点军事条文。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入关”无非是竞争,虽残酷无情,但公平合理。老外们“入关”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曾开丝绸之路的中国为什么不能?“入关”后我们能享受多边无条件最惠国待遇,还可享受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利用这些“安全阀”可保护我们的民族工业,降低关税也不会一步到位,允许我们有个调整、理顺、适应的过程。因此,大可不必为此而惶惶不可终日。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企业一直在政府的襁褓中生存,没有经受过真正的优胜劣汰考验,因此,对“入关”也不能等闲视之。狼的存在,虽然对整个羊群来说,是提高素质的好事,但对个体的羊,尤其是弱小的羊儿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我们的企业要力争不当这个牺牲者。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要认真学习关贸总协定的条款,犹如体育比赛要懂得有关规则,不然只能输得稀里糊涂,要钻进去,当行家,以用足、用话、用好这些“洋政策”。二要研究国际国内的市场。信息准确及时,是决胜千里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尽快建立了解信息的渠道,养成分析的习惯。三要找出企业在“入关”上有哪些不适应的方面,面临那些方面的挑战,要尽量把困难想得多一些,想得重一些。

不打无准备之仗。企业要针对在“入关”上那些不适应的方面和面临的挑战,尽快找出相应的对策,想方设法加以实施。千万不要认为,“入关”不“入关”那是上边的事,我们听呵就是了。计划体制下形成的“等、靠、要”的习惯,会使你丧失最后的宝贵机会。关贸总协定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十四大已确定我们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必须成为能够独立在市场经济“大海”中遨游的强者,必须向“摇篮企业”告别。尤其是一些亏损企业,必须主动进行“游泳”的强化训练。不然别说“入关”后要“下洋”,就是在国内“下海”也有性命之虞。

与这篇文章配合着发在一起的,是我写的一篇对保定汽车制造厂厂长李平玉的专访,内容是李平玉谈如何面对“入关”。内容如下:

挑战后面是机遇

——保定汽车制造厂厂长李平玉谈“入关”

本报记者 苑战国

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后,“洋车”是否会长驱直入?人们憧憬的保定“汽车城”是否还有“戏”?日前,我们请保定汽车制造厂厂长李平玉谈了看法。

李平玉认为,“入关”对中国的汽车工业来说,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中国汽车工业一直在关税壁垒、许可证等措施保护下生存,缺乏因国际竞争而形成的压力和动力,发展缓慢。“入关”后估计有三分之二的企业,主要是基础差、规模小的厂家,可能被淘汰。但冲击也带来了调整的机会。目前全国120多家汽车制造厂年产汽车90多万辆。而日本大小厂不足10家,却年产1100万辆。优胜劣汰的局面,可以使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联合,达到规模经济。当然,“入关”也不是辕门大开,中国的汽车工业作为幼稚工业还将受到3至5年的保护,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上质量、上水平、上规模。

他说,目前美国1个半人1辆车,而中国1000多人才1辆车。“八五”我们国家原计划达到年产90万辆的生产能力,而最近获悉“九五”期间将计划达到300万辆,党的十四大还把汽车工业列为我国大支柱产业之一,说明中国的汽车还会有一个大的发展。“七五”打点基础,“八五”重点上一上,“九五”大发展,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谈到保汽,李平玉说,我们早在三年前就有思想准备,制定“八五”计划时,就力争上新产品,上生产规模。后来通过兼并企业,引进车型,争取列入“八五”计划,基本达到了目的。

新车型是吸取国外先进车型的优点,结合中国国情重新设计的轻型车,即BQ—1020型,可以达到国际八十年代末期的水平。样车曾在我省及广东、上海、海南等地试展,很受欢迎。用户纷纷订货。因为我们的质量比日本同类车毫不逊色,而价格比它低,也符合中国的国情,既使“入关”,我们的车在质量、价格上仍有竞争力,请家乡父老们放心。

当然,要做到这些,还有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上批量,上质量。批量上去了才能降低成本,批量上去了质量才有保证。为此,我们引进了美国的冲压设备,由台湾加工模具。三万辆的新厂区正在紧张施工,预计今年可基本完工,明年可批量生产。另外,还将通过合资搞几个配件厂。

李平玉说,保汽是我省列入国家计划的最大厂家。目前,我们除继续抓好老产品生产,力争多积累资金外,就是集中力量抓产品开发,抓工程进度。我们感到了“入关”的压力,但将把压力变为动力。我相信,我们能在三五年内,完成保汽的技术改造,从而走向成熟。我也相信,保汽生产的轻型车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采访之后,我又采访了化纤厂厂长郑广银。化纤厂已取得了进出口自主经营权,像他们这样的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入关”,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稿件刊登于1993年2月22日《保定市报》。内容如下:

闯过无奈是精彩

——化纤厂厂长郑广银谈“复关”

本报记者 苑战国

拥有进出口自主经营权的企业,如何迎接“复关”?日前,记者带着这一问题走访了化纤厂厂长郑广银。

郑广银认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在不断提高,企业有进出口业务,而没有自主经营的权利,就会面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却对“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他介绍说,该厂于去年2月开始申请进出口自主经营权,10月获批准。此前7年的出口业务均由4家外贸公司代理。11 月,该厂组建进出口业务部,但没有贸然独闯国际“江湖”,因为“江湖”险恶,用不好自主权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会依然“无奈”。

该厂采取了与代理公司联营合作,共同做本厂生意的方式,培训队伍。使该厂人员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向对方学习,熟悉情况,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派人到海关进行专业培训。以便尽快闯过“无奈”,走向“精彩”。

郑广银还认为,“复关”后,中国想闯入世界,其他国家照样想打入中国,不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便很难取胜,因此,拥有进出口自主经营权的企业,就必须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有针对性地做准备。

由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原因,粘胶长丝的生产,在发达国家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控制,产量逐年减少,这就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会。该厂的主要产品是粘胶长丝,年产万吨以上,有三分之一左右出口,因此,可以利用关贸总协定有关规定,改善国际营销环境,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厂加强了国际市场信息的搜集,及时了解用户需要的品种、数量及可以接受的价格。针对国际市场风险大的特点,该厂结算时采用先付款后提货的“TT”付款方式。为提高出口的经济效益,该厂采取国内外互促互补的经销原则,在国内价格高时就减少出口,促使国际价格上涨。

而涤纶长丝,发达国家在技术、设备、成本上都有较大优势。“复关”将使拥有4000吨生产规模的化纤厂受到冲击。去年,大陆出现台湾水货,就使该厂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减少1036万元,这实际是“复关”的预演。针对这一威胁,该厂一方面在提质降耗,开发新品种上下功夫,一方面加快技改步伐,并于2月6日在涤纶分厂实行模拟封闭式管理。另外还采取多种经济手段,稳定老用户,开辟新市场,以实现产销平衡。

除了报道具体企业情况,我还想让读者了解对外经贸主管部门的应对措施,便采访了市对外经贸局局长尹洪瑛。专访稿件刊登于1993年3月22日《保定市报》。内容如下:

樊篱拆去天地宽

——市对外经贸局局长尹洪瑛谈“复关”

本报记者 苑战国 刘宇青

“复关”将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这对我市的对外经贸工作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有什么对策?日前,市对外经贸局局长尹洪瑛谈了自己的看法。

拆去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樊篱,无疑会给我市经济带来新的机遇。首先,“复关”将改善我们的国际贸易环境,这有利于我市的产品出口和先进技术引进。其次,将推动我市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和出口企业经营方向、经营策略的调整。当然,由于我们不熟悉国际惯例,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要交点儿学费。另外,国内市场国际化,也将对我市一些技术起点低、规模小的企业构成威胁。

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我市采取了积极的对策。在优化外贸经营结构上,经国家批准成立了保定市进出口贸易公司,并有6个大中型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从而结束了多年来我市不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局面。在经营思想上,树立大竞争、大外贸、大市场的观念,实行“三外”(注:外贸、外资、外经)并举。外贸突出“新”字,开发新口岸、新市场,上新产品、新水平。目前,我市的出口贸易90%是河北口岸,80%以上集中在港、日、美、欧,回旋余地小而具有较大风险。因此,正在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近期,将把开拓独联体、东欧、非洲、中美洲和周边国家市场,作为重点。外资突出“高”字,即提高投资项目的规模、档次,提高项目的成功率、资金到位率、开业率、出口创汇率。外经突出“大”字,在“三来一补”、劳务出口、发展海外企业、跨国公司等方面,要迈出一大步。在经营方式上,采取出口创汇、代理出口、商品收购、边贸易货,齐抓共上,以变应变。

为了增强与进口商品的抗衡能力,还要组建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集团。要把我市的优势企业联合起来,形成拳头;要积极参加跨地区的企业集团;要以外贸或骨干企业为龙头,搞工贸、农贸、技贸、商贸结合,创办各种类型的联营企业或出口企业集团。这样就能以强制强。

总之,要充分利用“复关”前的时间和“复关”后所允许的3-5年保护期,尽快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因为机遇更钟爱那些强者。

附:保定市对外贸易局的举措

刊登于1993年4月22日《保定市报》

主动出击,真抓实干

我市对外经贸工作有新进展

本报讯 (记者苑战国)“机遇等不来,必须去抓,去抢。”市对外经贸局局长尹洪瑛日前对记者说,他们最近采取的一些新举措,都力图体现主动出击的精神。

保定市进出口贸易公司是我市唯一具有综合进出口权的单位,为一权多用,使更多企业受益,该局除组建了6个内部分公司外,还主动联系,在电业局、商业局、乡镇企业局、物资局、南市区、科技城东方集团组建了6个分公司。并与向阳厂搞工贸联合,使之成为公司机电产品进出口部。目前,该局正与几家企业协商成立科工贸联合体。

该局在为我市7家企业申报获批自营进出口权的基础上,今年,又在积极为保棉一厂、化二、化三、兴华服装厂、保定被服厂、中原酒精厂、八达集团、南苑集团申报这一权利。

今年以来,该局还组织人员到韩国、美国进行招商引资和贸易洽谈,已与韩国签了500多万元贸易合同。近期,还将组织人员去俄罗斯、加拿大和香港。新开发口岸5个,使我市进出口口岸由去年的15个增至20个,一季度出口量比去年同期提高13%。该局还与天津市口岸委商定搞联合体,并在力促天津市口岸委在我市设立办事处。该局在一季度已审批发展三资企业36个,总投资额达4106万美元,比去年同期提高1350%。

(除稿件、名片、笔记,其余照片来自网络。)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