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报120:没有救活的玻璃总厂(1)|市领导帮助筹措资金

花木花木 2024-08-30 01:40:31

《市领导帮助筹措资金,玻璃厂只待重新点火》

在扭亏战役的报道中,有一个厂我最为关注,那是就是保定市玻璃总厂。它是同院安哥曾经工作过的工厂,是我大弟正在工作的工厂。它是一家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因为事故停产,一直难以复工。

在所有工厂中,我知道的第一家工厂就是玻璃厂。1954年我从饶阳老家来到保定,3年后同院王大娘的小儿子安哥也从饶阳老家来到保定,不久他就上了班,去的就是玻璃厂。他是我认识的人中,第一个到工厂上班的人。那时玻璃厂正在筹建,他应该是建厂的元老了。记得他曾说过,他们厂试制成功了玻璃纤维,还拿回过样品让大家看。我要了一小绺拿着玩儿,没想到弄得身上奇痒,赶紧扔了。

后来,安哥就成了厂里的骨干。1972年同院田叔的大儿子大堂通过安哥去玻璃厂当了工人。第二年,公安局从企业选拔干警,安哥又推荐了大堂。1976年,我妻子从内蒙兵团返城,找不到工作,安哥把她安排到玻璃厂当临时工,在瓶胆车间当工序检验员。之后,还帮助妻子去了缝纫机零件厂。

1984年,大弟想调动工厂,又是安哥帮忙,把他安排到了保定玻璃总厂(1983年因化工五厂并入,改称总厂)。印象中安哥曾任副厂长。

大概是在1985年,保定市筹建电子玻璃厂,安哥被调去搞筹建。电子玻璃厂建成后他任厂长。

1986年9月,我曾报道玻璃总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后,总厂党委自觉保证厂长职权实施的消息。当时厂里形势不错,前7个月已盈利62万多元,保温瓶一级品率、加工收获率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跃居全省同行业之首。

后来,企业效益连年下降,到1992年已亏损700多万元。更要命的是,9月份煤气车间在检修时出现突发性事故(印象中是发生爆炸),造成全厂停产。

玻璃总厂的问题在市里也挂了号,算是老大难单位,在扭亏战役中是重点攻坚对象。我全程报道了玻璃总厂的扭亏过程。

1993年2月份,报道的是市领导招集各路“诸侯”,到玻璃总厂现场办公,商量对策,当然,最核心的是怎么给他们筹钱。消息刊登于1993年2月11日《保定市报》。内容如下:

市领导在玻璃总厂现场办公

请各路“诸侯”帮企业扭亏

本报讯 (记者苑战国)2月9日,已停产4个多月的玻璃总厂,突然热闹起来。市委副书记林东晗、副市长王坦请来经委、计委、体改委、税务局、财政局、工商行、一轻局等各路“诸侯”,共同帮助该厂尽快恢复生产。

玻璃总厂是建于1958年的老企业,由于多年没有进行大的技术改造,厂房老化,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单一,加之管理混乱,事故不断,难以正常生产,连续多年亏损累计达723.9万元。去年9月10日,煤气车间在检修时出现突发性事故,停产至今。目前,该厂已基本具备了恢复生产的条件,市场也出现了行情看好、价格上涨的良机,但因缺乏资金,无法开工。

为不误“农时”,市领导召开了这个帮助企业打好“扭亏战役”的现场办公会。会上,各部门群策群力,基本确定了帮助该厂尽快解决资金问题的具体办法,并针对该厂具体情况,提出了多渠道筹资、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第三产业等建议。

王坦强调,从厂长到职工必须有一种好的精神状态,有一种破釜沉舟的拼劲,决不能被困难吓倒。不然,即使解决了资金,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林东晗提出要抓好班子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上下齐心,尽快改变企业的落后面貌。

8月份,我报道了玻璃总厂维修改造好设备,就等资金到位开工的消息。稿件刊登于1993年8月28日《保定市报》。内容如下:

停工不丧志,背水决一战

玻璃总厂生产启动工作就绪

本报讯 (记者苑战国 通讯员商玉贵)停产近一年的玻璃总厂现已出现生机。职工士气高涨,设备检修基本完成,销售渠道畅通,待市长办公会确定的资金到位,即可点火投产。

去年9月,该厂因发生煤气事故而停产。今年5月,轻工业局调整了厂领导班子,由杨忠鑫任厂长,并派出副局长杨建新进点包厂。新班子上任后,把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职工斗志,作为首要工作。他们大胆从青年工人中提拔了5名厂长助理,并对骨干队伍进行整顿,同时在全厂开展“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教育,引导职工坚定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树立起了重振玻璃总厂雄风的信心。

杨建新

针对以往多次因发生事故而造成停产的历史教训,该厂聘请专家,组织精干力量,重点对多年失修的关键设备吹制大炉和煤气系统进行维修改造,并全面检修了加工车间、配电室、污水处理系统等。同时还成立了厂安全领导小组,健全了安全生产网络系统,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为解决产品滞销问题,该厂首先进行市场调查,摸清了市场行情。由于保温瓶重新出口,国内市场需大于供,价格已上扬50%,该厂的主导产品,全省唯一优质品的5磅瓶胆,是市场俏货。其次,厂长亲自抓营销,整顿队伍,制定政策,调动了销售人员积极性。目前该厂已与175家百货站建立起良好的业务关系。

同时,该厂还采取多种措施自救。通过积极回收货款,勒紧腰带过日子,已自筹资金70万元。除用于检修设备,还购进了碱、重油、湘砂等开工急需的原材料。该厂还利用现有场地和临街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目前,已有7个项目正在积极筹备,其中纸箱厂、霓虹灯服务部即将开工、开业。同时,还加快了招商引资步伐,已有两个项目在洽谈。

目前,该厂正在做最后的冲刺,力争8月底点火。这样,今年可有3个月的生产期,预计能够完成利税67万元,全年减亏142万元。

我还为消息配发了评论。内容如下:

艰苦创业精神不能丢

本报评论员

玻璃总厂的变化令人振奋!

气派的门,平坦的路,青翠的花,一扫破破烂烂旧貌,这些都是5个月没发工资的干部、职工义务劳动干出来的;冒酷暑检修设备的近二百名工人,只拿了少量生活补贴,可他们已没日没夜地干了3个月;检修的费用,开工的原料,已花了70万元资金,而这些钱正是这些长期不发工资的干部、职工自筹而来的。极平常的事,听了却催人泪下。

一个时期以来,不少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下海”,而“下海”就是想方设法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流通领域、投机领域搞价格加码、买空卖空的名堂,而出实力,使实劲,实实在在去创造财富,则被认为是思想落伍,甚至讥为“傻冒”;害怕艰苦,追求舒适,鄙视劳动,攀比奢靡,极为风行;一些企业的同志,在新形势、新困难面前,一筹莫展,消极等待,依赖思想严重,至使企业一直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这个新变化。总之,艰苦创业的精神,仿佛随着“观念更新”,应该弃之如敝屣了。

艰苦创业的精神真的过时了吗?否!非但没有过时,而正为时代所强烈呼唤。翻开百年近代史,先辈为中华民族崛起,洒血抛头,可皆因时代局限未能取得完全成功。而今,冷战结束,世界相对和平,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环境;西方经济衰退,而太平洋沿岸国家经济起飞,又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良机。我们能否自强于民族之林,关键就要看我们能否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抓住发展的机遇。

当前,我们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变型期,政府需要转变职能,企业亟待转换机制,这都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劳动,而切身利益却可能受到冲击。如果我们不能光大艰苦创业的精神,这一转轨过程就绝难完成。

市场经济遵循公平竞争、优胜劣败的原则,没有高昂的斗志、自立自强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便没有资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搏击。市场变化万千,充满风险,想当常胜将军是不可能的。如果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无心恋战,便只能是一蹶不振,被淘汰出局。

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被它所吓倒。发扬和光大艰苦创业的精神,就是要有敢于压倒一切困难的勇气,要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的志气,要有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虽不能保证我们百分之百的胜利,但丧失这种精神,却会使我们百分之百的失败。

当前,我市的经济发展,也是风险与机遇共存,成绩不小,问题不少。一些危困企业还未能彻底翻身,一些效益不错的企业也面临更新改造的艰巨任务,从全局情况看,还需要有更大的投入,才能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形势需要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让艰苦创业成为行动的口号和时代的强音!

(除稿件、工厂简介,其余照片来自网络。)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