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美国教育界炸开了锅。
哈佛大学竟然铁了心,坚决不买特朗普政府的账,对其提出的“整改”要求果断说“不”。
特朗普政府哪能咽下这口气,当天就放狠话,直接冻结给哈佛的约22亿美元拨款,还有那6000万美元的项目合同款项也一并没了。
这冲突一爆发,瞬间吸引全球目光,哈佛大学和特朗普政府之间,这是要掀起一场怎样的风暴?
其实啊,特朗普对美国教育那是早就看不顺眼了,尤其是高等教育这块。
他觉得高校太“左”,过度追求多元化,对反犹主义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他心里,这些大学简直成了左派的“老巢”,和他秉持的右派理念背道而驰。
所以,特朗普政府就想通过各种手段,把高校好好“整治”一番,让它们按自己的想法来。
而联邦拨款,就成了他们手里的“大杀器”,想着用这钱来拿捏高校,让高校乖乖听话。
可哈佛大学是什么地方?美国高等教育的标杆,有着几百年传承的学术自由传统,对多元文化那是包容得很。
校园里支持巴勒斯坦的声音、倡导性别多元化的声音到处都是,这和特朗普政府的立场完全是针尖对麦芒。
哈佛一直认为,私立大学就得有高度自治权,在教学、招生、研究这些关键事儿上,政府是不能瞎插手的。
这不,碰上特朗普政府这强硬的“整改”要求,直接就炸了。
早在这之前,特朗普政府就开始对哈佛施压了。
3月31日,美国联邦教育部等几个部门联合宣布,要审查给哈佛大学及其附属机构的87亿美元拨款,还有那总值2.556亿美元的项目合同。
月初的时候,更是逼着哈佛整改,什么禁止校园抗议活动参与者戴面罩、废止DEI项目、配合执法机关行动,一样都不能少,不然就别想拿到联邦资助。
到了4月11日,特朗普政府直接给哈佛下了一份详细的“整改”清单,从管理和领导层改革,到招生、聘用政策,再到终止DEI项目,方方面面都要管,还要求哈佛把招聘数据和录取数据都交出来。
哈佛一开始也做了些讨好特朗普政府的事,他们请了跟特朗普关系好的游说公司,还解雇了中东研究中心的教职员工,想让特朗普政府消消气。
可这非但没让特朗普政府满意,还在哈佛校内引发了轩然大波。
学生们都炸了锅,觉得学校这么做不对,教职工们也强烈反对,大家都在说学校这是自毁学术自由的招牌。
随着特朗普政府的要求越来越离谱,哈佛内部坚守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声音越来越高。
学校里不少人站出来,在校园论坛上发声,在教职工大会上抗议,都说不能任由政府这么瞎指挥。
终于,在4月14日,哈佛校长艾伦?加伯站出来了,他发表公开信,态度强硬得很,直接说政府的要求严重越界,这是侵犯了哈佛的权利,私立大学可不能被政府随意拿捏。
哈佛的律师也赶紧发声,绝对不允许政府接管学校,这要是开了先例,以后私立大学还怎么独立自主发展。
其实早在4月10日,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哈佛大学教职员工分会和全国分支机构,就已经在波士顿联邦法院提起诉讼了,目的就是阻止政府审查那约90亿美元的联邦合同和拨款。
诉状里写得明明白白,政府这是想把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策偏好,强行塞给哈佛,这严重违反了美国《民权法》和宪法第一修正案。
这一场法律诉讼,就像一把利刃,直接刺向了特朗普政府的“整改”计划,也让这场高校和政府之间的博弈,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哈佛大学这一强硬反抗,在教育界激起了千层浪。
有人拍手叫好,代表华盛顿多所高校的美国教育委员会主席泰德?米切尔,就把哈佛的回应夸成了“路线图”,给其他大学对抗政府干预提供了榜样。
可也有人怕了,不少高校还在观望,担心和政府对着干,会给自己招来大麻烦。
就拿哥伦比亚大学来说,高达4亿美元的联邦资金瞬间被砍掉。
这绝非一笔小数目,对学校的日常运营与长远发展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无奈之下,哥大只能服软,计划与特朗普政府展开谈判,试图通过改革部分政策来重新争取拨款。
哥大为何如此迅速地妥协?一方面,尽管这些常春藤高校坐拥巨额捐赠基金,然而其中大量资金存在使用限制,不少被投资于房地产、私募基金等长期资产,难以在短期内变现应急。
联邦资金一旦中断,众多依赖其支持的基础研究项目将被迫停滞,科研人员的薪资与经费也将失去来源,整个科研生态系统都会遭受重创。
另一方面,联邦政府手中握有诸多“强硬手段”。
例如,能够启动对学校的合规性调查,以违反联邦法律为由,要求学校提供海量文书资料。
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费力,即便最终学校证明自身无过错,也会被折腾得疲惫不堪。
此外,政府还可调整税收政策,取消大学捐赠基金的税收优惠,这无疑会给高校财务状况带来沉重打击。
综合考量之下,哥大选择了妥协,虽然拨款回来了,却被校内师生骂惨了。
还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朗大学等知名院校,也都因为这事受到了惩罚,超过100亿美元的联邦资金被撤回、暂停或者正在接受审查。
这场大学和政府的博弈,已经不只是教育领域的事儿了,更成了美国政治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战场,各方都在这场风暴里,接受着考验。
目前,特朗普政府已冻结了对哈佛22亿美元的多年期拨款以及6000万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项,甚至还威胁要取消哈佛的免税资格。
这场高校与政府之间的激烈博弈,后续究竟会如何发展?是哈佛继续坚守立场,还是双方会开启新一轮协商?众人都在密切关注,拭目以待。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