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号凌晨,56岁的毕光钧从绍兴玉兰花园28楼一跃而下。
大多数人没有听过他,但绍兴人很多都知道他,他是绍兴很有名的老板,开的纺织公司一年能赚很多钱,也给很多大牌做衣服面料,还生意把做到了国外。
毕光钧的死讯传开,纺织圈炸开了锅。
这个手握21家公司、员工800人的老板,给自闭症群体捐了3000多万的慈善家,怎么突然就走投无路了?
2024年,一个中东客户带着一份堪称“超级大订单”的合作意向。
这位客户出手极为阔绰,给定金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下,签合同的过程也是干脆利落,没提任何刁难的条件。
毕光钧满心欢喜,想着这单要是做成了,公司肯定能再上一个大台阶。
他没多犹豫,一咬牙把自己全部的身家都投了进去,还怕资金不够,四处托关系、找银行贷款,就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好按时完成这笔大订单。
工人加班加点,机器连轴转,好不容易布料都做好了,可谁能想到,那个中东客户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一下,毕光钧投进去的4亿资金,就这么白白打了水漂。
公司的资金链瞬间断裂,债主们得知消息后,一窝蜂地堵在了公司门口,天天拉着横幅讨债,那场面乱成了一锅粥。
毕光钧四处奔波,到处找朋友借钱周转,找其他合作商寻求帮助,可市场环境本就不好,大家都自身难保,根本没人能拉他一把。
不管他怎么努力,这个资金窟窿就像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上。
曾经风光无限的老板,开始失眠、焦虑,大把大把地掉头发。
他每天对着账本发呆,眼神里的光一点点熄灭。
慢慢地,抑郁症悄无声息地缠上了毕光钧。
他开始害怕见人,总是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办公室里,拉上窗帘,拒绝外界的一切。
每次看到员工们焦急又无助的眼神,想到患有自闭症的儿子,还有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妻子,他心里的愧疚感就如潮水般汹涌,将他彻底淹没。
他去看医生,按照医嘱吃了药,可一点效果都没有。
手机里存着给儿子画的最后一幅画,遗书里写满了对家人的亏欠。
凌晨时分,他一步步走上28楼天台,望着这座他奋斗半生的城市,纵身一跃。
这份产业对于毕光钧而言来之不易。
1991年的柯桥轻纺城,毕光钧用借来的 5 万块钱支起一个简陋的摊位。
那些膀大腰圆的同行们,常常在一旁嘲笑这个小个子,说他是不知天高地厚的 “愣头青”。
但毕光钧心里憋着一股劲。
白天,他在市场里四处打听流行趋势,观察顾客的喜好;晚上,他窝在租来的小屋里,对着泛黄的纺织书籍钻研色彩调配。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他终于调配出 19 种新颖的色号。
一家大型外贸公司的采购经理偶然路过他的摊位,立刻被这些独特的布料吸引。
经过反复洽谈,对方下了 500 万的订单,直接让他在纺织圈站稳了脚跟。
从面料到成衣,从国内到国际,毕光钧的生意越做越大。
他带着自家设计生产的产品,成功登上了米兰时装周这样的国际大舞台,在各地成立了 21 家公司,最鼎盛的时候,员工人数多达 800 人。
哪怕后来行业遭遇寒冬,生意不好做,很多老板都选择裁员降低成本,毕光钧却坚持不裁员,员工们私下里都对他赞不绝口,都说毕老板这人够义气,跟着他干心里踏实。
1999年,儿子毕昌煜被确诊自闭症。
妻子辞去工作专心照顾孩子,毕光钧一边忙着跑生意,一边学着怎么和儿子沟通。
那些年,他常在办公室里对着儿子的画作发呆,怎么也想不明白,好好的孩子怎么就关上了心门。?
转机出现在2014年。
有一天,毕光钧像往常一样翻看儿子的画作,突然发现儿子画的那些抽象画,虽然看着奇奇怪怪的,可仔细一瞧,透着一股独特的灵气。
他当时心里就琢磨,要不把这些画印到布料上试试看?反正也是死马当活马医,没想到,这一试可不得了。
那些带着自闭症孩子独特笔触的面料一推向市场,瞬间就火了,成了国际时尚圈的新宠。
后来,毕昌煜的画作跟着父亲一起登上了时装周的舞台,父子俩的故事在行业里口口相传,成了一段佳话。
毕光钧深知自闭症孩子内心的丰富世界,也清楚他们融入社会有多难。
他一拍脑袋,决定成立公益基金,自掏腰包先捐出了一大笔启动资金,前前后后一共捐了 3000 多万。
然而,就是这样好的一位老板,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
毕光钧的死讯传开,员工们自发组织悼念。
纺织圈的同行们叹息不已,网友们也纷纷留言:“太可惜了”。?
大家都在讨论那些“订单骗局”,也开始关注企业家的心理健康。
毕光钧的故事,像一记重锤,敲醒了这个忙碌的行业。?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