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毯叔
昨天朋友圈疯传一张图

某支行16名员工,为了完成基金比赛任务,凑了1333万自购基金
结果比赛赢了13.3万奖金,人均不到1万;
买的基金却亏了226万,人均亏14.2万……
第一眼这个消息,我被逗笑了,天底下还有这种“傻事”,为了赢点奖金把自己的钱都亏没了?
后来仔细想想,后背一阵发凉……
首先,亏14万是什么概念?
是银行基层员工省吃俭用一年的工资,是二线城市的一套房子首付,是自己攒了半辈子的养老钱,这事儿发生在谁身上都不好受
如此不好受为什么员工还要参加?
你以为他们是自愿参加的吗?
当然不是,银行员工也不傻,他们比谁都知道股市有风险
可是,在银行只要你不配合领导完成任务,就要被扣绩效,丢掉晋升机会,甚至丢掉工作,而自掏腰包,起码能保一时安宁,在“立刻死”和“可能死”之间,人只能选择后者
毕竟,对银行人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完成“指标”
信用卡指标完不成?自己办!贵金属卖不动?自己囤!基金任务压顶?自己买!
这不是银行人敬业,而是“跪着求生”
到头来亏钱了,行长可不会给你补,只会说上一句,任务总算完成了……
当然,今天我不想再说“同情”的话,这些话,说再多也无用
我更希望大家去思考下,员工为完成任务众筹买基金的本质是什么?
是银行员工职业能力与选择权的缺失
因为没得选,你只能听话!
如果你拥有说走就走的能力,拥有一笔“Fuck U money”,谁还能在职场上绑架你?
如果你拥有众多客户资源,有自己的被动收入,你压根不会陷入“被动完成任务”的困境
真正的安全感,从来都来自能力,而非妥协
这几年,金融圈的发展陷入停滞,以后业务内卷只会越来越严重
如果你不想再被“剥削”,就必须尽早掌握主动权,与其用“众筹”搞定指标,不如用实力赢得自由
说两条路径,大家可以早做准备:
1,在职场重新规划新赛道,新方向,比如转到更注重专业能力的领域,像私人银行、资产配置顾问等,拓宽你的职业选择权
2,尽早发展自己的第二曲线,开拓一个拿到市场闭环的副业,让市场反馈给你说走就走的勇气归根到底,拥有选择权的人生,才不会被他人左右*「毯叔盘钱」所有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读者结合个人财务状况,独立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