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毯叔。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交过AI税么?你被AI税暴击过么?
AI时代来势汹汹,现在不掌握点AI技能,都不好意思和人聊天。
我估计不少朋友,都已经了解和掌握了一些AI工具,比如AI绘画、AI做PPT、AI写文案等等。
但我要和你说,这些只是AI应用中非常小一部分,因为AI应用的大头其实是在企业生产端。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用AI提效,比如银行利用AI建立智慧客服,服装厂利用AI打造数字化生产线等等,AI正在赋能各行业、各产业进行升级。
但想法很美好,真正应用起来,就遇到问题了。
什么问题?就是开头我和大家提到的“AI税”。

大家都知道,我们使用AI工具,是需要算力支撑的,比如你用Chatgpt写段文案,用Midjunery绘画,想要效果好,还都得买个会员,因为这些平台需要为你提供服务器和算力支持,而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
个人如此,那就更别提企业了。
企业部署AI需要高昂的硬件、软件和人才成本,一台高性能服务器的价格可能抵得上小企业半年的利润,而定制化AI开发费用动辄数十万,许多企业都望而却步。
说到这儿,你就明白为啥英伟达股票能一直往上涨了,今年很多巨头企业都向英伟达大量采购GPU,订单动辄都是10亿级别金额。
所以说,AI带给我们的不止有红利,还有巨大的使用成本,很多公司都要将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算力,这就是我说的,一笔相当昂贵的“AI税”。

图源:网络
这笔“税”,大企业还能支付得起,但很多中小企业就无能为力了。
前不久我和某创业公司的老板吃饭,他是做低空经济领域的,谈到AI这个红利时,他和我吐槽,现在他们公司的资金投入,80%都用来购买了算力。
要知道,他们公司已经拿到两轮融资,算是比较有资金实力的潜力股了,而在中国,更多的公司,都是交不起“AI税”的公司。
现在中国有5000多万中小企业,其中“专精特新”企业有13万家,这些企业创新能力强、潜力大,对AI算力需求也大,但因为缺乏低成本的算力、高质量的数据等资源,很多企业在AI业务升级上实际非常缓慢。
这就导致什么现象呢?
那些巨头企业在新的AI产业竞争中很快可以占据优势,而中小企业因为没钱搭车,只能眼看着差距一步步被拉大,面临被收购、甚至破产的命运。
这就是我说的,AI时代,企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被拉大的真实原因。

但今年年初,一个国运级的产品出现了,它就是DeepSeek。
为什么说它是国运级的产品?不仅仅因为它打破了美国独家垄断AI的局面,还因为它的出现,很多程度上解决了“AI税”的暴击。
DeepSeek大幅推动了技术普惠,通过混合专家模型(MoE)架构、FP8混合精度训练技术等,大幅提升模型效率,实现成本压降与性能提升,显著降低中小企业的使用门槛。
说简单点,就是以往你需要10个算力才能解决的事儿,现在可能1个算力就够了。
这一次,DS重构了市场格局,通过低成本、高性能、开源使用的模式,让更多中小企业以AI+业务升级的方式参与道新的市场竞争中。
当然,仅靠DS还不够,毕竟企业们还是需要交“AI税”,只不过少交点而已。

图源:网络
那怎样才能更大幅度降低“AI税”呢?
这个问题,我注意到了,你注意到了,国家当然也注意到了,而且已经开始行动。
现在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央企,正在以云服务的形式,推动AI算力规模落地,积极优化算力资源布局,让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一样,能最大程度地用好AI,更好地链接到DeepSeek能力。
前阵子我去福建参观一个纺织厂,叫“东龙纺织”,他们在做经编花边的时候,以往都是靠人工质检员去做识别,不仅效率低,关键还容易出错。
现在他们联合福建移动,在经编花边领域引入AI瑕疵检测技术,结合福建移动5G+云+算力的优势,通过5G+AI视觉识别算法,自动化检测织布机过程中的瑕疵,相当于引进了一个“AI质检师”,用火眼金睛给产品找茬,瑕疵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

而且他们还融合移动5G+AI+算力的能力,对92台织布机、验布机做了适应性改造,将“事后质检环节”前置。
什么意思呢?
以前都是生产完再检测,现在是检测与织布同步进行,仅这一个改变,不仅让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也大大提升了。
而这个项目总共才花了897万,相对于产出效果来说,性价比拉满。
如果没有移动算力能力的加持,只靠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光是购买服务器、算力、设备等资源,花费都不止这个数了。

而这样的现象,正在全中国各行业、各企业之间发生。
比如,苏州的某机械厂,基于中国移动OnePower-轻工厂产品,深度融合5G+工业互联网技术,为汽车零配件生产线量身打造了一套智能化管理系统,生产流程实现全面了可视化、数字化管理,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管理成本也大幅下降。
还有,珠海的某离散制造企业,通过部署移动云的SaaS产品,实现了采购流程自动化、图纸管理高效化和生产管理智能化,采购成本降低25%,交货周期缩短20%。

图源:网络
还有电池工厂、灯具企业、无人商铺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而且不光是中小企业,包括水利、能源、农业、政务司法等关键领域和行业都在被赋能。
比如水利行业,国家高度重视智慧水利体系建设,中国移动推出了“九天·物联”水利大模型,支持DeepSeek、九天双引擎,集成水利大模型平台与智能体开发平台,以“边缘计算+AI智能决策+软硬件融合”为核心,实现千亿级物联水利大模型向端侧设备的无损压缩与动态部署,赋能数字水利建设。

还有石油能源行业,中国移动帮助中国石油这家能源巨头,部署了国内首个全栈全规格全尺寸的国产私有化央企DeepSeek项目。
针对中国石油的业务特点,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了涵盖多模态、语言、视觉、语音及结构化数据的昆仑大模型,同时移动云凭借强大的算力网络能力,为大模型提供了快速响应、灵活扩容的高质量资源支撑,进一步加速了昆仑大模型的应用效果优化、研发周期和健康生态的构建。
中国移动利用自身的数智技术、算力资源,帮助无数企业乘上AI的发展东风,可以说推动了企业版的“AI科技平权”。
而且为了推动AI更广泛的落地,最近中国移动还召开了《2025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

这次大会上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格外引人关注:
一个是围绕“算力资源能力升级”,探讨AI时代下如何深化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另一个是围绕“AI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展开一步步推动AI技术应用落地,各种高效的算法模型和智能的应用场景赋能中小企业。

这次大会上聚集了各方力量,有政府部委,有国企,有民企,有高校,有硬件制造商,也有软件开发商,还有系统集成商,大家拧成一股绳,合力推动AI规模落地。
在这里面,中国移动作为央企,在AI时代扮演的就是“供给者、汇聚者、运营者”角色,连接着产业链上下游众多的合作伙伴,通过自身的数智化升级,做AI产业技术推动者,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所以,回过头来说,中小企业所面对的“AI税”的困境,绝非死局。
AI的到来,不是要拉大各企业之间的差距,而是要科技平权,全面赋能各层级产业的发展。
通过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技术普惠和生态协作,AI从大企业的奢侈品,也可以变成中小企业的必需品,中小企业同样能在AI时代构建强竞争壁垒。
AI对中小企业来说,不再是一种税,而是深度提效、缩小差距的万能助手。
归根到底,在AI时代,不再是“大鱼”吃掉“小鱼”,而是“快鱼”吃掉“慢鱼”。
如今,成千上万的企业在AI的赋能下,已经从”慢鱼”进化成了“快鱼”,未来AI产生的变革还会更多,直到彻底改变整个产业发展形态,乘着这股东风,慢车道的企业也能切换到超车道,我们又怎么会不起飞呢?

*「毯叔盘钱」所有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读者结合个人财务状况,独立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