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善导演的《封神第一部》,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自7.20上映以来,目前票房已经接近8亿,看起来势头还不错。
然而,2年前,还在《封神》后期制作中的导演乌尔善,谈起职业生涯里最危险的这次执导时说:
“如果这部电影票房失败,我将用10年来还债”。
为此他提前将父母接到身边,并给孩子买教育险等保险,确保他至少到18岁,教育都不受影响。
乌尔善导演的这句话不仅揭示了电影制作成本的高昂,更展现了导演对于艺术的执着。
首先,从电影本身来看,《封神榜》在剧情设置、人物塑造、视觉效果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创新。
尤其是视觉效果上面,妥妥大片的标准。
电影里面无论是打斗场景还是恢宏建筑的画面,每一帧都是金钱的味道。
影片中的一些服化道,美术,选角,非常出色。
然而,这些创新并没有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因为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逻辑自相矛盾点太多,无法自洽。
比如冀州城那么容易被攻破的话,苏护哪里来的底气不朝商?
比干挖心以证明妲己是狐妖这个操作着实没必要,难道就没其他办法了吗?
比干挖心是为救人还可以理解些!
还有,为什么雷震子短时间内就长了这么大?
姜皇后单纯是为了死而死,难道死之前都不考虑儿子殷郊吗?
诸如此类,逻辑不能自洽的太多了。整部影片如果去掉美术、特效这一块,就味同嚼蜡。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最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票房收入,更在于其能否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能否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然而,《封神第一部》在这方面的努力并未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同,这无疑对其艺术价值构成了一定的质疑。
《封神榜》这个故事,拍摄的人太多了,大家对故事本身已经耳熟能详。
导演并不想重复之前妲己狐媚惑主,纣王骄奢淫逸的老路,因为历史上的殷寿确实有能力,也很有“野心”。
但故事的主干是不会变的,商朝灭亡,西岐取而代之。
《封神榜》因为故事本身的限制,想要呈现出故事的整体轮廓意味着要消耗大量的金钱。
同时也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导致这部电影最终无可奈何的走上堆砌特效以耗资多少亿为卖点的神话奇幻大片的老路。
正如乌尔善导演的名言中所体现的:“如果这部电影票房失败,我将用10年来还债。”
这句话不仅是对电影本身的一种反思,更是对于艺术创作者的一种鼓励和激励。
艺术创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甚至需要承受失败和挫折。
乌尔善导演对电影的用心,观众在观影的时候其实是可以感受到的。
比如他校正了纣王的形象,成汤亡国之因不再是因为纣王好色渎神,而是弑父败坏人伦,必遭天谴。
这个明显更加有说服力。
总的来说,《封神第一部》虽然目前在票房上只有8亿,在同期电影里面也算是比较能打的。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使其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在这个商业化日益严重的时代,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
然而,正是因为有了像乌尔善导演这样的艺术家,我们才能看到那些充满人性光辉和文化魅力的电影作品。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
艺术永远不会被商业所取代,真正的艺术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绽放出最美的光芒。
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不能仅仅追求票房和商业利益,更要注重电影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尊重。
看完久久无法平静,不是一般的烂片,人没人样,妖没妖样,仙没仙样,剧情混乱,说好的30亿大投资,拍出来还没3亿效果!5个人一起看,看完全部觉得是烂片,辣眼睛🙈
第一集中纣王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