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保安逆袭当校长:所有的惊艳,都曾饱受苦难

艳子伴读 2023-07-05 17:10:32

1995年的一天,7个外国年轻人试图进入北大参观,没有证件又不会说中文,19岁的少年保安张俊成自然不敢放行。

看到一个土里土气不懂外语的保安百般阻拦,他们脸上立刻露出了轻蔑和不满。

悻悻走到马路对面后,他们却排成一行,轻蔑地对着张俊成比了个倒立的大拇指。

谁曾想,3年后这个被侮辱的年轻保安,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专科),他也成为了“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

1976年,张俊成出生在山西长治的一个小山村,家里有7个孩子。因为贫穷,家庭经济困难,其他兄弟姐妹都没有上过学,他是唯一一个上完初中的孩子。

张俊成辍学以后,除了帮助家里干农活,张俊成还要去打工,在漆黑难闻风险高的矿洞里,辛辛苦苦挖上整整一吨铁矿石,换来的薪酬却只有二三十元。

张俊成时常在想“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大山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1994年,机会终于来了。当时张俊成正在一家汽车配件厂当临时工,得知一家北京的保安公司来招人,张俊成二话不说就报了名。

为了能够留在北京,张俊成在这26天里铆足了劲训练,终于在500人里面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北大保安队的一员。

离家的那一天,他看着父母苍老的脸,心中暗暗发誓:“我不闯出名堂就不回来。”

当张俊成第一次穿着北大保安制服,看着进进出出跟他同龄的少年,一个个朝气蓬勃、谈吐不凡。

他忽然发现:自己面前永远有一堵大山,大山外是更大的世界。

想起之前在老家的辛苦工作,张俊成更加珍惜在北大站岗的日子。他干劲十足,上岗时站得笔直,业务考核次次满分。

平时工作也很积极热情,帮师生搬东西、接送来访宾客,不到两个月,他便从一名保安员升任班长,后来又因为良好的表现被评为“北京市十佳模范示范岗”。

工作顺风顺水,张俊成以为,自己已经翻过了大山,融入了这座城市,一个现实却将他狠狠拍回原地。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高等学府,自然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打卡。

一日,他像往常一样在北大西门站岗的时候,有7个没有证件的外国年轻人,操着一口外语叽里咕噜。

张俊成听不懂,老外不由分说就要往校园里闯,张俊成自然不敢轻易放行。

眼看进不去,他们也只好作罢。这几个外国人悻悻走到马路对面后,轻蔑地对着张俊成比了个倒立的大拇指。

这个侮辱的动作,直接将这个19岁的年轻人打回现实。原来自己不管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自己天生就是种地的命。

张俊成想要回家,却想起当初离家前说的话,张俊成在内心质问自己:“真的拼尽全力了吗?”

第二天,张俊成下班后,没有像平时那样回到宿舍,而是去书店买了两本英语书,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英语。

可是对于初中就早早辍学的他,英语哪里是那么好学的?哪怕他利用空闲时间自学到两三点,英语还是跟天书一样,发音更是一塌糊涂。

一次,一位女老师经过,好奇地问他在干嘛?张俊成坦然说道:“老师,我在学英语。”

女老师闻言仔细打量了这个19出头的少年,露出了赞赏的目光。

只是接下来的一句话,直接让张俊成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好学是个好事情,可我听你读了有几天了,以为你说的是德语。”说完还帮他纠正了发音。

此时的张俊成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迎来转机。

一个月后,张俊成接到了一个电话。

那天纠正他发音的英语系的曹燕老师,暗地“考察了”张俊成一个月,帮他办了两张免费的听课证。

有了这两张证,张俊成不仅免除了高昂的学费,还可以跟着学生们一起学习。

张俊成感动得热泪盈眶,发誓不能辜负贵人的期待。但是他的英语底子确实太薄了,十几年的差距哪里是他努力一下就能追上的,不被落下就只能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

白班站岗不能看书,张俊成便主动申请连上夜班,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周六日也不休息,拿着书本拼命学习。

用张俊成自己的话来说:“我见过每一个时间点的北大。”

皇天不负有心人。现在张俊成的英语,讲得比中文还要丝滑,和他交流过的人说他“英语说得比普通话还溜”。

很多看过他学习的学生,也从一开始的疑惑和不屑,变成了尊重。

1995年,张俊成上演了传奇,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专科),他也成为了“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

他终于成为了曾经羡慕的北大学子的一员,从北大的“门外”走到了“门内”。

自此张俊成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学习一路开挂,3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13门专业课的考试,成功拿到了北京大学法律专业自考专科毕业证。

张俊成火了,他的事迹不仅被很多媒体相继报道,更是带动了十余位保安相继攻读自考或参加成人高考。

截止2017年,已经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的考上了研究生,有的当上了老师,人生逆袭,实现了阶级的跨越。

而他的名字,早已经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张名片,很多学生和老师都争相找他合影。

他的故事被写进《北大燕园卫士》校刊,照片被印到了北大的地图册上,还受邀去各大高校演讲,成为了当时“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

毕业后的张俊成,婉拒了北大的挽留,选择回到了家乡长治,当一名中学老师。

他说:“我要把在北大学到的东西,带给家乡的孩子。因为我比谁都清楚,“落后”是什么滋味。”

他要让更多的孩子利用“知识改变命运”。

像张俊成一样先天条件差的人很多,可能用的资源却很少。人生路上,遇到贵人愿意拉你一把,真的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

但是与其说曹燕给了张俊成一次受教育的机会,不如说张俊成为自己打开了那一扇本已经生锈的天窗。

从一个小北大站岗保安,到成功考入北大,张俊成被帮助他的贵人的光照亮过,并通过不懈努力,把自己也变成了一束光。

现在,他通过教书育人去照亮更多人的路,让更多的人走出了大山,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这或许也是教育的意义吧,是薪火相传,是一棵树去动摇另外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0 阅读:152
评论列表
  • 2023-07-05 19:13

    老头老太太都七十多了,一周休两天,有空陪他们去医院看个病,这就很好了,别的都不重要。

    艳子伴读 回复:
    哈哈,民间还是有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