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润钊
阅读提示
占全国不锈钢产量15%、全球不锈钢产量10%……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宁德福安何以打造全球最强“钢铁侠”?记者近日来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福安湾坞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园,对话企业负责人和一线科研工作者,解码当地不锈钢产业发展。
抗拉强度相较于常用不锈钢提升55%,屈服强度较传统不锈钢提高46%……不久前,某新能源汽车企业宣布其与其他3家企业一起自主研发的高强韧不锈钢材料UFHS成功下线,引发业内关注。这款新材料应用后,可极大增强汽车油箱在极限工况下的安全性能。
今年2月底,由该材料打造而成的高强韧不锈钢燃油箱总成顺利下线,成功填补了国内高安全性、轻量化燃油箱材料的技术空白。闪耀着银色金属光泽的合金材料上,拓印着“青拓”二字。
记者近日走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福建宁德福安湾坞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园了解到,在青拓集团的带动下,曾经“讨海为生”的福安湾坞已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及深加工基地。而宁德也凭借占全国不锈钢产量15%、全球不锈钢产量10%的产能,成为全球不锈钢产业重镇。
让人人都用得起不锈钢
去年,中国冶金行业最高科学技术奖——冶金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青拓集团主持完成的“铬镍系不锈钢RKEF-AOD双联法冶炼新工艺与含氮高强化产品开发及应用”项目获得一等奖。该公司也成为首个获得该奖的民营企业。
日前,记者走进青拓镍业公司炼钢车间看到,生产线上机器轰鸣、热浪升腾,一炉炉镍铁水经过冶炼后,经由连铸机轧制,化成一条条火红透亮的不锈钢板坯。
据青拓研究院主任工程师孔庆毛介绍,镍是不锈钢冶炼最重要的原料,然而,我国镍储量和镍产量匮乏,长期依赖进口,价格居高不下。为打破镍资源“卡脖子”难题,青拓集团提出“让人人都用得起不锈钢”的设想。
“过去,镍铁和不锈钢生产两大工艺流程各自独立,红土镍矿经矿热炉冶炼的镍铁水需先浇铸成镍铁块,再在电弧炉进行二次熔化,制成钢坯,导致冶炼工序能耗高、成本高。”在青拓研究院质量管理部部长石显云看来,要“让人人都用得起不锈钢”,就要减少镍的生产成本并且降低不锈钢中镍的含量。
青拓的突围之路就从“撮合”这两道工序起笔。在青拓镍业公司炼钢车间控制室,炼钢部副部长周小明告诉记者,采用青拓的新工艺,每吨不锈钢可节电580千瓦时,工序成本降低330元以上,综合炼钢成本降幅超30%。
工艺“上新”,让青拓集团一跃成为不锈钢行业翘楚,也让宁德福安抱上了不锈钢千亿产业的“金娃娃”。
不断首创工艺、首发产品
产业经济学中有一个“微笑曲线”概念——前端研发设计和后端品牌营销处在价值链曲线的高端,位于中间的制造环节附加值反而最低。而在宁德,由青拓领衔的不锈钢产业,则期待着用创新重塑企业全价值链,拉平这条“微笑曲线”。
2020年,该公司研发的超纯铁素体笔尖钢QF24sn投放市场,打破了由国外进口材料长期掌控国内笔尖钢市场的行业格局。2021年,企业成功轧制0.05mm、0.03mm、0.02mm“手撕钢”;2023年,成功轧制出0.015mm超薄“手撕钢”,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的柔性折叠显示屏、太阳能组件等领域……
多年来,青拓集团依托青拓研究院攻关不锈钢生产工艺改进、质量提升及新产品开发应用,在不锈钢行业领域不断首创工艺、首发产品。
记者在福安市湾坞镇半屿村看到,青拓特钢不锈钢中厚板项目工地正加紧施工,全球首创的“热轧、热装、热退”一条龙生产模式将在这里落地。
“一条龙生产靠的是智能制造。”福建青拓特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亮告诉记者,热轧、热退和在线表面处理是3个紧密相关的工艺环节,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需要高度的自动化和精准的控制,这种生产模式的应用将会减少不锈钢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物料浪费,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政策鼓励和地方“软环境”的推动下,青拓集团在湾坞半岛仍在不断“裂变”,诞生了青拓实业股份、青拓新材料等子公司。在青拓影响下,甬金科技、宏旺实业等成为国内知名大型不锈钢深加工企业。
目前,生产高强度、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不锈钢新材料产品,赋予不锈钢材料“更多的可能”,正成为产业链上越来越多不锈钢生产企业的共同愿景。根据测算,今年宁德不锈钢新材料产业产值有望达到2600亿元,不锈钢加工能力有望突破1500万吨。
延伸产业链助邻县打造百亿级产业园
从青拓集团出发,到产业链下游企业福建宏旺实业有限公司仅需5分钟车程。距离优势是这家企业选择落户湾坞半岛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初选择这里,看中的就是靠近原材料这一优势,既能节省物流成本,又能实现上下游快速联动响应。”福建宏旺生产部副总经理胡军介绍,依托青拓码头,福建宏旺的产品北上南下都非常便利。
走进福建宏旺年产60万吨四机架连轧连退酸洗联合机组生产车间,一条条“无人化”的现代化生产线映入眼帘。这个项目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推进产线集中控制。较传统生产线,单位能耗预计降低20%,生产效率提升20%。
“这都是青拓研究院联合宏旺共同开发的数字创新成果。”胡军介绍,青拓研究院有3人常驻福建宏旺提供技术支持。更让胡军欣喜的是,青拓集团旗下各公司,从原料开始,炼钢、热轧、冷轧都采用一贯制管理,技术可以第一时间共享。
在宁德,不锈钢产业的链条并不止步于福安,还从沿海地区向山区延伸。
记者采访时注意到,一辆辆满载不锈钢卷的卡车正从青拓物流仓库出发,驶往周边的周宁县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为浙江青山钢管福建分公司厂区等不锈钢生产企业提供优质原料。该产业园负责人告诉记者,以青山钢管为“链主”,40多家不锈钢深加工企业不断向园区聚集,传统的农业大县拥有了首个百亿级的产业园。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