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为了完全掌控世界,在亚太地区苦心经营,构建起了一套极为复杂且影响深远的政治布局。然而特朗普的出现直接摧毁了这一套美国政府用了几代人的时间构建起的亚太控制体系。
美国人的布局,其核心是经济与安全,首先是经济层面美国将自身、欧洲以及日本等二战后繁荣地区整合为政治经济集团,把“以规则为基础的经济体系”拓展至亚洲全域。

然后是安全层面,美军凭借一系列军事同盟,如美日、美韩协定,以及在关键地区的驻军,像琉球基地,为盟友提供安全保障。这一布局不仅助力美国企业深度融入亚洲供应链,尽享红利,还使得亚太国家因安全依赖,在政治上对美国忠诚有加,长期维持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而特朗普精确拆除了这两根支柱。他的关税政策如同一把利刃,直直刺向美国控制体系中的经济支柱。特朗普对日韩的汽车、越南的纺织品等盟友核心产业出口美国的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越南甚至面临高达46%的税率。这种近乎“杀鸡取卵”的经济压榨,使得盟友不堪重负。日本首相石破茂罕见地强硬拒绝美方要求,便是盟友忍耐已至极限的鲜明体现,美日之间原本看似牢固的经济纽带,正因此而断裂。
在安全方面,美国以关税施压,试图让盟友分摊更多防务费用,例如要求日本承担更多驻日美军开支。这一做法,无疑暴露了美国将安全同盟工具化的本质,极大地削弱了盟友对美国的信任。韩国、日本甚至开始讨论发展核武器以“自保”,美国长期以来为盟友提供安全担保的可信度急剧下降,这一安全支柱摇摇欲坠。

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本欲针对中国,却未料到最终结果适得其反,不仅未能孤立中国,反而推动亚太国家加速向中国靠拢。当下,中国已然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占其进口份额的26%,并且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在区域内的基建投资。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即便受到美国关税冲击,却巧妙借助“中国+1”供应链转移策略,吸引来自中美双方的投资,经济韧性反而增强。
在政治战略合作层面,中日韩重启自贸协定谈判,东南亚国家如越南、柬埔寨等与中国强化政治合作,甚至探讨安全协议,这直接对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发起挑战。中国实施的稀土管制等反制措施,更是令美国军工企业在产业链上陷入被动局面。
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已然削弱了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领导力,而特朗普如今推行的“无差别关税”政策,更是进一步撕裂盟友网络。以越南为例,若接受美方苛刻的零关税让步等条件,将丧失自身产业竞争力;若抗拒,则面临经济崩溃风险。这种两难境地,迫使越南总理范明政表态“不因美国牺牲其他市场”,转而寻求多元化合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正积极推动“非西方主导的全球化”,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以及构建数字贸易规则,重塑亚太经济秩序。

美国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例如一天内对华释放缓和信号,旋即又加码制裁,使其在盟友眼中彻底丧失信誉,盟友们愈发倾向于选择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而中国无疑成为更好的选项。
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本质上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短期内,他试图通过勒索盟友,填补美债危机带来的资金缺口;长期来看,却摧毁了美国历经70年构建的亚太霸权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