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2卷 肃宗明皇帝下
咸和二年(丁亥,公元三二七年)
本文重点:
不得已。人生很多时候就是不得已。
原文:壶知必败,与温峤书曰:“元规召峻意定,此国之大事。峻已出狂意,而召之,是更速其祸也,必纵毒蠚以向朝廷。朝廷威虽盛,不知果可擒不;王公亦同此情。吾与之争甚恳切,不能如之何。本出足下以为外援,而今更恨足下在外,不得相与共谏止之,或当相从耳。”峤亦累书止亮。举朝以为不可,亮皆不听。
卞壶看着他无法说服庾亮,于是给远在外地领兵的温峤写信抱怨。卞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虽然朝廷势力也不弱,但是苏峻近在咫尺,势力也不弱。一旦发生冲突,胜败未可知。所以他主张持重处理。其实也是在寻求温峤的支持。
但是庾亮就像王八吃了秤砣,铁了心,谁说也没用。

原文:峻闻之,遣司马何仍诣亮曰:“讨贼外任,远近惟命,至于内辅,实非所堪。”亮不许,召北中郎将郭默为后将军、领屯骑校尉,司徒右长史庾冰为吴国内史,皆将兵以备峻。冰,亮之弟也。于是下优诏,征峻为大司农,加散骑常侍,位特进,以弟逸代领部曲。峻上表曰:“昔明皇帝亲执臣手,使臣北讨胡寇。今中原未靖,臣何敢即安!乞补青州界一荒郡,以展鹰犬之用。”复不许。峻严装将赴召,犹豫未决。参军任让谓峻曰:“将军求处荒郡而不见许,事势如此,恐无生路,不如勒兵自守。”阜陵令匡术亦劝峻反,峻遂不应命。
苏峻虽然不想应召,但是也没有想着就跟朝廷对着干,毕竟真的反叛,手下的人也不一定都全部支持自己,所以他申请去青州前线。既然朝廷认为我在卧榻之侧,你们不放心,那么我就走的远远的,去前线为国效力还不行?
庾亮还是不同意,就是摆明了要把苏峻弄到眼皮子地下看起来,至于庾亮动没动过以后要干掉苏峻的心思,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苏峻肯定会担心自己有这样的结局。
苏峻很纠结,打算应征,但是他的手下不同意。一旦苏峻离开,他们就都成了朝廷的砧板鱼肉,任人宰割了。只有聚在一起,他们才能安全。于是劝说苏峻,干脆反了!苏峻一看,大家心这么齐,那就干吧!
不得已。
读至此处,我很理解苏峻,他也是一个被逼上梁山的人!庾亮其实也是不得已,他也很无奈,他实在是对苏峻不放心,站在他的角度,给苏峻换个位置很正常,你不听话我就干你,年轻气盛啊!

原文:温峤闻之,即欲帅众下卫建康,三吴亦欲起义兵;亮并不听,而报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朝廷遣使谕峻,峻曰:“台下云我欲反,岂得活邪!我宁山头望廷尉,不能廷尉望山头。往者国家危如累卵,非我不济;狡兔既死,猎犬宜烹。但当死报造谋者耳!”
矛盾迅速白热化。
庾亮以为凭他的实力,可以干掉苏峻,所以拒绝温峤的入援。因为庾亮对温峤西边的陶侃也不放心。心胸格局不够啊,太年轻,此时他应该做的是稳!稳住局势!庾亮把事做反了!
苏峻很委屈,王敦之乱如果没有我的入援,你们能搞定吗?刚刚替你们解决了危机,反过头来就要收拾我!我非得打到建康去,把出谋划策的人揪出来打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