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396:卢谌的一生,是当时中原大地无数人的缩影

香薇看历史 2023-12-23 07:58:16

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9卷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

永和七年(辛亥,公元三五一年)

原文:燕王逡还蓟。

慕容俊在南下受挫之后,变进攻为防守,自己回到龙城祭天,告慰祖宗在天之灵。

如今中原形势大变,机会来了。

他回到更加靠近中原的蓟城,这是一种信号,继续经略中原的信号。

原文:三月,姚襄及赵汝陰王琨各引兵救襄国。冉闵遣车骑将军胡睦拒襄于长芦,将军孙威拒琨于黄丘,皆败还,士卒略尽。

冉闵在之前一直赢,打谁赢谁,可是现在他开始显露出颓势。

原因何在?

冉闵自顾逞强,没有修炼好根基。什么是根基呢?根基就是人心向背。为了逞能,冉闵对民力的使用比石虎时期还过分,导致人心离散,反映到军事上,一个由人心离散的士兵组成的军队很难打胜仗。这就是大势,很明显,冉闵大势已去。

原文:闵欲自出击之,卫将军王泰谏曰:“今襄国未下,外救云集,若我出战,必覆背受敌,此危道也。不若固垒以挫其锐,徐观其衅而击之。且陛下亲临行陈,如失万全,则大事去矣。”闵将止,道士法饶进曰:“陛下围襄国经年,无尺寸之功,今贼至,又避不击,将何以使将士乎!且太白入昴,当杀胡王,百战百克,不可失也!”闵攘袂大言曰:“吾战决矣,敢沮众者斩!”乃悉众出,与襄、琨战。悦绾适以燕兵至,去魏兵数里,疏布骑卒,曳柴扬尘,魏人望之恟惧,襄、琨、绾三面击之,赵王祗自后冲之,魏兵大败,闵与十馀骑走还。降胡栗特康等执大单于胤及左仆射刘琦以降赵,赵王祗杀之。胡睦及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中书监卢谌等并将士死者凡十馀万人。

王泰劝冉闵固守,以待敌人之可胜。道士法饶劝冉闵主动出击。两种不同的方略摆在冉闵面前,该如何抉择?绝不可逞血气之勇,也不可以跟着感觉走,应该分析双方优势、利弊和长短,然后做出选择。

面对地方势力救兵云集的情况,历史上有的选择收缩,采取保守的方略,先稳住自己,确保不败,然后寻机出击,最终获得大胜的先例。

也有选择趁敌救兵立足未稳,人心未固的机会,主动出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最终获胜的先例。

从这个角度上说王泰和法饶的建议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此时冉闵也到了强弩之末,他围攻襄国期年,一直未能攻下,而敌人的救兵已经近在眼前,此时他的内部必然士气不是那么高涨。

面对错综复杂的军事局面,当一支军队只有主将雄心勃勃的时候,主动出击,失败的概率基本上100%。冉闵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形势。所以他败了!

王泰看透了这一点,所以他劝冉闵不要亲自出战,万一失利,大势将无可挽回。

卢谌的一生,可谓是当时人们的普遍遭遇,他颠沛流离四十余年,先后依附刘琨、段匹磾、段末波、石虎、冉闵。襄国一战,被杀,终年六十七岁。卢谌的四十年,只是中原大地无数人的一个缩影,我们透过他的经历,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华夏大地,可谓是炼狱一般的存在。生灵涂炭,百业凋敝,民不聊生。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此话不虚!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