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德军成片冻死在莫斯科时,为何不烧树木取暖?苏联人做法很绝

国产车之家 2025-04-24 13:49:50

二战时,德国军队战斗力居世界之首,其装备持续更新迭代,确保德军保持强大战斗力,所向披靡。

进攻苏联时,德军遭遇重大失败,即便派出国内最强装甲师,亦未能扭转战局。

面对苏联严寒的考验,众多德国士兵在苏联土地上被冻死,大批人员因此丧生。

为何他们不砍伐树木取暖?其中必有深层缘由。

【战无不胜的装甲师】

1941年,二战进入关键阶段,纳粹势力横扫千军,整个欧洲陷入极度恐慌之中。

希特勒感到背后寒意袭来,彼时苏联正全力推进五年计划,国内建设如火如荼。

希特勒意识到,拖延出兵将使德国陷入极度不利,随即调遣重兵,直指苏联。

希特勒对此战极为重视,连遣两员大将:古德里安,曾以卓越战略击败法国;曼施坦因,德军史上罕见的军事天才。

两位大将的出现必将引发动荡,苏联迅速应对,派遣镇国大将朱可夫,以稳定局势。

苏军初期极为被动,德军装甲部队轻易突破其防线。

希特勒对前线传来的捷报深感满意,计划在未来数月内征服苏联。

斯大林焦急万分,尽管不断增派军队,却仍无法有效阻挡德军迅猛的推进。

通过斯摩棱斯克会战等两场战役,可见德军战斗力惊人。斯摩棱斯克会战尤为显著,展现了其强大实力。

苏联地区纵深广阔,斯摩棱斯克是通往莫斯科的关键通道,因此成为双方必争之地,此战对双方均至关重要。

古德里安指挥下,苏德两军展开激战。最终,苏军落败,四十余万士兵被俘。

苏联当时在欧洲战斗力颇强,尤其在重工业大力发展后,坦克等重型装备展现出强大威力。

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后,迅速将目标转向下一个工业重镇基辅。

斯大林与朱可夫就放弃基辅争执激烈,朱可夫鉴于德军士气高昂、攻势凶猛,主张暂弃该地。

斯大林视基辅为战略要地与象征,下令必须坚决守卫该区域。

此战役中,苏军六十余万人遭俘,对苏联而言,这是又一次重创。

苏联军队人数虽众,但仍难以承受如此迅速的俘虏速度。

苏联士兵对未来迷茫,部分指挥官也对苏联现状失去信心,他们均竭尽全力,誓要战斗至最后一刻。

德军迅速推进,已逼近莫斯科,仅剩二十多公里之遥。

德军信心满满欲胜此战,曼施坦因筹划红场阅兵细节,包括礼服款式与阅兵形式,以备元首希特勒莅临检阅。

【苏联的方法】

斯大林早预见问题,苏联国土广阔,德国难以一举征服。前文已述苏联纵深大,德国无法短时间内完全占领。

军队需长时间消化,故补给至关重要。时间消耗意味着补给成为关键,确保军队持续作战能力。

因此,苏联有机会在此方面动手脚。初期交锋时,斯大林已察觉到苏联的困境。

他下令民众提前撤离,同时要求将城市中工厂的可移动机械全部转移,以确保安全。

老百姓事务繁多,首要之事乃将家中牲畜悉数带走,无一例外。

家中食物需政府派车全部运走,同时树木也无一幸免,全部遭到砍伐破坏。

对周边林场实施全面砍伐,将砍伐所得的木材运回乌拉尔山,以备后续使用。

任何建筑,可拆卸部分均被取走,不可拆则直接炸毁,随后将有价值物品运走。

最重要的是铁路,需全部拆除,拆下的铁轨也被运回乌拉尔山以备后用。

撤退前,他们向河中倾倒大量污染物,导致河水被严重污染,无法饮用。

德国军队抵达某地区后,所见基本是荒芜焦土,一片光秃秃的景象。

德国起初未予重视,因其计划即将占领苏联,认为胜利在望。

苏军展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成功将战事拖延至冬季。

这对德军而言极为致命,入侵苏联时他们未预料需在此过冬,故未携带厚衣物。

气温骤降,众多士兵冻死。他们欲伐木取暖,却发现四处树木已被砍光,只剩光秃秃的景象。

此温度对坦克影响显著,众多坦克遭遇启动困难,无法打火。

苏联人早已习惯此状,乌拉尔山前期运达的物资在当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在此重建工厂,不断向前线运送武器装备。德军此时方觉事态严峻,但为时已晚。

苏军奋勇抵抗,德军渐感不支。原本即将攻下的苏联,形势逆转,苏军逐步夺回主动权。

最终,反击战打响,德军彼时已丧失士气和战斗力。

苏联红军最终击败纳粹德国,当苏联旗帜在帝国大厦飘扬时,纳粹德国宣告战败,锤子镰刀的标志象征着胜利。

0 阅读:10

国产车之家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