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打了一个多月,也门胡塞武装却表现得异常强悍。
他们不但成功击落了好几架MQ-9“死神”无人机。
要知道,每架价值高达3000万美元。
还用自己的导弹和无人机,对美军两大航母战斗群发动攻击。
美国这个军事大国,看起来竟然拿这个地区武装没什么好办法!
为什么会这样?
回想一下,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世界军事霸主,靠的是什么?
就是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压倒性的军事实力。
越南战争时期(1955-1975年)。
美军,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和海军,却被越南游击队用简陋的地道和陷阱打得焦头烂额。
最终,超级大国不得不从这个小国撤军。
阿富汗战争(2001-2021年)也是类似。
美军投入了大量高科技武器,可面对塔利班的游击战术。
20年后,仍然没能取得真正胜利,最后也是撤军收场。
胡塞武装的优势现在到了也门,历史似乎在重演。
胡塞武装有什么厉害的地方?
第一,“穷”出来的防御优势
也门是什么地方?
它是阿拉伯半岛上最穷的国家,人均GDP还不到1000美元,胡塞武装控制的西北地区更是穷中之穷。
这地方:
没有大型工厂可炸
没有繁华商业区可打
甚至连像样的公路和桥梁都少得可怜
美军花几百万美元发射的导弹,在这里连个值钱的目标都找不到!
这就像是一个大富翁,想通过烧对方的豪宅来打击对手,结果发现对方住的是茅草屋——烧了也造不成多大损失。
历史上有个著名例子:
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时,俄国人采取了“焦土政策”。
宁可自己烧掉粮食和房屋,也不给法国军队留下任何可用的资源。
结果,拿破仑的60万大军最后只剩2万人撤回。
而也门的情况是天然的“焦土状态”,根本不需要刻意制造。
胡塞武装把武器藏在哪?
就藏在也门西北部连绵起伏的山脉中,无数天然形成的洞穴和人工挖掘的地下基地里。
这些地方:
卫星拍不到
雷达探测不到
即使找到入口,炸弹也很难深入内部
自古以来,山洞就是弱者对抗强者的天然庇护所。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太行山、太岳山的山洞里建立了坚固的根据地;
越南战争中,越共在地下挖了长达250公里的隧道网络;
阿富汗塔利班在托拉博拉山区的洞穴中,连美军的“钻地弹”都难以彻底摧毁他们。
第二,蚊子战术:小虫子最难打
胡塞武装打仗的方式很像蚊子——到处飞,叮一口就跑,永远不会跟你正面硬刚:
没有固定的大本营,指挥系统高度分散。
武器装备隐藏在各处,看准机会发射几枚导弹或无人机,然后迅速转移。
美军那些庞然大物——排水量10万吨的航母、重达170吨的B-2轰炸机——就像是大象在打蚊子,力量再大也用不上。
这种战术并不新鲜。
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就说过: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
二战时,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打了四年才打到日本本土;
而现在,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和导弹技术虽然简陋,但胜在便宜、数量多,用完就丢。
第三,装备进步了。
不像几十年前的游击队只有步枪和地雷,今天的胡塞武装已经有了性能不错的导弹和无人机。
据说,他们从伊朗那里,得到了不少技术支持。
这些武器虽然比不上美军的顶级装备。
但造价便宜,用起来灵活,关键是数量多。
第四,美军自身的限制。
自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后,美国国内对大规模派兵的支持度直线下降。
现在的美军,必须考虑国内民意和国际形象,不能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地投入地面部队。
有先进武器并,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
越南人用竹签陷阱,对抗美军直升机。
阿富汗人用简易爆炸装置,对抗美军装甲车。
如今,胡塞武装用便宜的无人机,对抗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航母战斗群。
这种“穷人的战争”对抗“富人的战争”的模式,在历史上一次次证明了其有效性。
当一个大国遇到一个不按常规出牌的对手时,技术优势往往会被削弱。
这不是说美国武器不先进。
而是在特定环境和特定对手面前,这种先进性可能发挥不出预期效果。
战争不仅仅是武器的较量。
更是战略、战术以及意志力的比拼。
科技强国对抗意志坚决的地区武装,胜利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大国的尴尬:高科技的盲点美军的装备是世界一流的,但这些装备设计出来是为了打什么样的仗?
航母战斗群,用来控制海域和投送力量。
隐身轰炸机,用来突破防空系统轰炸高价值目标。
精确制导武器,用来摧毁敌方指挥中心和军事设施。
问题是,胡塞武装根本就没有这些“高价值目标”!
这就像用高尔夫球杆去打乒乓球——工具没错,但不适合这场比赛。
胡塞武装深刻理解了自身的优势——贫穷反而成了保护伞,分散反而增强了生存能力,低技术却获得了成本效益。
在现代战争中,有时候“小、散、隐、灵”的战术。
可能比“大、集、显、重”的传统模式更有效。
美军的“富贵病”:没有合适的工具MQ-9无人机听起来很厉害,但它本质上是一架大型螺旋桨飞机:
最大飞行速度仅约480公里/小时。
机身庞大,翼展20米(比一辆大巴车还长)。
没有隐身能力,雷达信号明显,机动性极差,无法做高难度闪避动作。
胡塞武装使用的苏联萨姆6(SA-6)防空导弹系统,是上世纪60年代末研制的武器,距今已有50多年历史。
但这个老古董对MQ-9这样的目标时,却显得异常有效:
最大射程约25公里,导弹速度约2.5马赫(约3000公里/小时)。
半主动雷达制导能力,专门设计用来对付低空、中空目标。
萨姆6导弹的速度,是MQ-9的7倍以上。
MQ-9从发现导弹发射到实施规避动作的时间里,萨姆6已经飞行了十几公里。
更要命的是,MQ-9的规避能力极差,基本上只能按预设航线飞行,很难做出突然的转向动作。
MQ-9的弱点,不仅限于无法躲避导弹。
实际上,它飞行高度和速度都在老式高射炮的打击范围内。
也门胡塞武装,并非依靠多么先进的技术取得成功,而是通过准确识别对手弱点,并灵活运用现有装备。
美军最大的问题不是武器不够先进,而是没有适合这场战争的武器。
打胡塞武装,美军缺的是什么?
廉价、持久的侦察平台,能24小时不间断“盯梢”。
能随时消灭发现的目标,能快速做出决策并实施打击。
相反,美军有什么?
一堆为对抗俄罗斯、中国这样的大国设计的“豪华武器”。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罕见。
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时,带着欧洲最精锐的军队。
却败给了俄国的广阔战场和分散游击队。
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中,美军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却无法有效控制村庄和丛林;
苏联在阿富汗投入大量重型装备,面对游击队时却显得笨重且反应迟缓。
现代战争中,“制图权”就是制胜权。
要打赢胡塞武装,美军需要做到:
给胡塞武装头顶“开地图”。
就像电子游戏里的上帝视角,24小时看清敌人动向。
发现目标后几分钟内,就能实施精确打击。
不论白天黑夜,不论沙尘暴还是大雨,都能持续监视。
这需要大量低成本、高续航的无人机和侦察平台轮流值班,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天网。
美军引以为傲的F-35和F/A-18战机,造价分别高达1.2亿和6600万美元一架。
这些高性能战机:
作战半径只有1100公里左右。
航母起飞后最多巡航1.5小时。
主要设计用于突破高级防空系统和空战。
但,豪车不适合泥地赛道。
用它们打击胡塞武装,就像用法拉利去送外卖——既浪费资源,又不够高效。
更要命的是,这些战机数量有限,无法实现24小时无缝覆盖战区。
用对的工具做对的事。
有时候,一支铅笔比一台电脑更有用;
一把菜刀比一把宝剑更适合切菜。
中小型察打一体无人机中小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正在改变现代战场规则。
为什么这些“廉价”的无人机,可能是对付胡塞武装的最佳选择?
中国翼龙2,约200-300万美元一架,MQ-9的十分之一价格。
土耳其TB-2,约500-700万美元一架,被称为性价比之王。
中国彩虹3/4,价格更低,约100-200万美元一架。
一架MQ-9死神可以换20架翼龙2!
中小型无人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就是它们惊人的续航能力:
翼龙2,20小时以上。
TB-2,27小时。
彩虹4约14小时。
这什么意思?
用3-4架这样的无人机,就能实现对目标区域的24小时不间断监控!
中小型无人机在现代战场上创造了一种新的作战模式——我称之为“蚂蚁战术”。
单个个体力量不强,但数量众多,协同作战,持续存在。
当武器被视为消耗品时,军队往往能发挥更大的作战效能。
一战时期,英法联军最初珍惜每一门大炮,限制炮弹使用;
后来采取“弹药优先”政策,大量生产炮弹并不吝啬使用,才扭转了战局。
美军明明有能力生产这类无人机,为何不大量采用?
几个可能的原因:
军工复合体利益,高价武器带来更高利润。
思维定式,习惯于高技术、高性能装备。
采购新型武器系统需要漫长程序。
美军更关注大国对抗,轻视非对称战争需求。
但,适应环境的武器系统,往往比最先进的武器系统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