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在同一片天空下,有的孩子在宽敞明亮、设施先进的教室里追逐梦想,而有的孩子却被困在冰冷的拘留中心,本该稚嫩的脸庞满是迷茫与无助。
这看似天壤之别的场景,却真实地反映出当下教育体系中隐藏的巨大危机。
当我们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欢呼时,那些被忽视的教育难题正如同潜伏的暗雷,随时可能引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命运。
本文,就让我们撕开教育的表象,深入探寻其中的真相与破局之法,看看如何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站在公平的教育起跑线上。
大学毕业后,Anindya Kundu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学术研究员,而工作地点就在国内最大的少年拘留中心之一。每日,他都会驾车前往位于芝加哥西边的那栋建筑。经过安检站,沿着棕色砖砌的走廊前行,下到地下室,观察入所过程成为他工作的一部分。
进入拘留中心的孩子大多在10到16岁之间,他们多为黑人和棕色人种,大概率来自芝加哥西南部的贫困地区。这些孩子本应在校园里享受学习的时光,处于5到10年级的他们,却被困在这里,等待着对各种罪行的审判。令人痛心的是,有些孩子在15岁生日前,就已经第14次回到这里。
当时充满理想主义、拥有大学学位的他,坐在玻璃的另一边,看着这些孩子,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一个问题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学校为何没有采取更多措施来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大约十年前,他就开始思索为何有些孩子能够顺利走向大学,而有些却走向了拘留中心。那时的他,将目光主要聚焦在学校层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意识到,问题远不止这么简单。
在深入研究与思考的过程中,他了解到许多教育问题根源在于系统性。就拿学校系统来说,它往往在不经意间加剧了社会分歧,使得本应得到修复的问题愈发严重。这就好比医疗保健系统,本应是预防性的,却以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方式,似乎从人们的生病中获利,这样的情况同样疯狂且充满争议。
从教育资源分配来看,2019年EdBuild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多数白人地区每年获得的资金比非白人地区多约230亿美元,即便两者服务的学生数量大致相同。
资源匮乏的学校,面临着诸多困境。低质量的设备、过时的技术成为常态,在纽约,甚至还存在教师工资低的问题。更为严峻的是,这些学校服务的学生中,每10名小学生里就有1名可能在今晚不得不睡在无家可归者收容所。
学生、家长和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下艰难前行,面临着重重问题。然而,有些地方却错误地将责任归咎于他们。
在亚特兰大,老师们绝望到甚至帮助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作弊。2015年,8名老师因此入狱,刑期最长可达20年,这一判罚比许多州对二级谋杀的判罚还要长。
而在塔尔萨等地,教师工资极低,老师们为了养活自己,不得不前往食品储藏室或救济厨房。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一系统却将使用亲戚地址送孩子上更好学校的家长定为罪犯,对那些能通过贿赂进入最精英和美丽大学校园的人却选择视而不见。
尽管教育问题看起来沉重又棘手,但并非无解。
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若在1998年能够缩小不同种族背景学生之间或者不同收入水平学生之间的长期学业差距,到2008年GDP未开发经济收益将增加5千亿。2008年,学生与美国学生间的差距可能使经济损失2.3万亿美元产出。
不过,在他看来,除了经济数字,还有更简单却深刻的原因促使我们去修复教育系统。孩子的未来不应由出生环境决定,公共教育系统不应扩大底层,缩小顶层,这是我们引以为豪且理应坚守的理念。
我们不应将目光转向私有化或者特许学校运动来解决问题,而应深入审视公共教育。
巴尔的摩实施免费早餐和午餐计划,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和出勤率;孟菲斯的大学招募当地热情的高中生,给予奖学金,让他们毕业后在市中心教书且无大学债务负担;在布朗克斯北部,高中、社区学院和当地企业为无“银勺”背景的学生创建金融、医疗和科技实习,让他们获得重要技能并回馈社区。这些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如今,他对教育的疑问已与当年那个在拘留中心地下室工作的理想主义或幼稚的大学毕业生截然不同。因为我们现在有了答案,孩子们能够取得成功。
我们要先拯救我们的学校,从关心他人孩子的教育开始。即使没有子女,我们也应怀揣着对未来的责任感,减少对未来的担忧,努力培养尽可能多的人才,让更多女孩进入理工科,让更多男孩从事教育。
学生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老师则如同现代的钻石和金矿工人,我们应贡献自己的声音、选票和支持,给予他们需要的资源,让教育事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