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另一半出轨了,你会恨他吗?
答案似乎很明显,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大概是:是人哪有不恨给自己戴绿帽子的?甚至很多陌生人都乐意随口骂一骂八卦里的出轨男。可也有一类女性,即便在面对伤害了自己的男人,她们依然固执地不愿有任何负面想法,甚至为此而困扰。
一位女性在网上倾诉道:
“发现老公出轨后我的内心一直有黑暗想法,甚至想让他去死,我该怎么自救?
之前发现老公出轨,但为了孩子我坚持不离婚,反而是老公想要逼我离婚。我只想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但自从出轨后,老公对孩子也不冷不热,对我更是没一句话。尽管我如此努力,也许是进入青春期的缘故,我和孩子也无法沟通,我时常无法冷静,终于在一天孩子写不完作业时,我突然崩溃了……此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咒骂老公赶紧去死。
我觉得很委屈,为什么这个世界还是在惩罚善良……”
世界很无辜,让你委屈的不是世界,而是你自己。
世界没有惩罚善良,只是如实反映你选择的结果。当你把自己束缚在“善良”的标签里,一次次把自己的感受、判断、底线让渡给他人,以崇高的名义合理化自身困境时,委屈就成了必然的副产物。
你受的伤,是你用“我必须善良”的刀一点点刻在自己身上。
你的委屈,源于你混淆了善良与软弱,是非不分。
真正的善良是以勇气和智慧践行公义,让做错事的人受到惩罚,引导其悔悟。不是忍气吞声,不是纵容他人侵犯你的底线。
你的老公背叛了你,他明明犯了错,你却依然连一句怨言都不肯让他承受,这在情理上说得过去吗?你的行为岂不是助纣为虐,哪里称得上善良?
正如溺爱不是爱,无底线的纵容与软弱也并不是善良。
别再以德报怨了,你的自救始于学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当你开始实践更成熟、更有力量的善良时,你就不用再等待所谓的世界向你降下公平,你可以主动为自己和孩子创造更公平、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你不再是只能在崩溃中诅咒的无力者,而能够点亮火炬,照亮自己的前路,温暖孩子的童年。
1想自救,你要学会分清孰是孰非
想要自救,你首先要把自己从“善良”的枷锁里解救出来。
善良怎么会错?你错愕地辩解道:我只是不想变成一个恶毒的人!我再怎么受伤,也不会恨别人,否则我不就和他一样了吗?
的确善良是一种美德,和任何品质被推至极端,其性质就会发生微妙而危险的转变。当你强迫自己“善良”到连面对伤害你的人都不允许有怨言,这就不再是善良,而成了是非不分。
善良不意味着盲目,恰恰相反,善良需要有判断力的智慧,才能践行真正的公义。
打个比方,你觉得给别人递刀子肯定是不对的,可如果是因为对方意外身处险境,急需工具解救自己呢?你也可能觉得施舍有需要的人肯定是正确的,可如果对方是个穷途末路的赌徒,拿着钱马上就会输个精光呢?
面对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对象,唯有做出正确的选择才是真正的善良,而不是像机器人一样恪守本不存在的“善良规章”,却反而弄巧成拙,纵容了不负责任的行为,剥夺了犯错的人面对自身问题、承担后果并得到成长的机会。
当你在底线被侵犯的情况下还一味坚持温良恭俭让,就如同在战场上遭遇侵略却放弃防守,这只是迂腐与自我毁灭。
有智慧的善良应建立在三条基本原则之上:
01看清对方是否值得你的善举善良不是无条件的道德义务,你可以选择性地善良,不必一定要做个中央空调。
这不就是看人下菜碟吗?你心里可能嘀咕着,这怎么能称得上善良呢?
但是你想一想,如果你不分好歹对所有人都表现得同样善良,对你好的人有一份,对你坏的人也没差,这对那些好人难道就公平吗?这不就成了惩善扬恶,你在抱怨这个世界惩罚善良,但你也在做相同的事情。
你的老公用出轨伤害了你,面对你时也并未表现出悔意,此时你依然连一句重话都不肯对他说,你的行为不会被对方解读为善良,只会被认为是软弱。你以为你的做法是体面克制,至少能为孩子维持完整的家庭,但孩子把父亲的不负责任看在眼里,孩子在扭曲的家庭氛围中也不可能健康成长,反而跟着你学会了回避冲突、退缩忍让、不敢反击。
02确认你的行为存在建设性,而非强化错误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善良得到好的结果,那你就不能仅仅摆出一副“看起来善良”的姿态然后眼巴巴等着世界慷慨地给予你奖励。
我们又不是生活在小说里,会有作者负责分配善有善报的结局,记住和你在世间发生碰撞的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为了体现你的善良而存在的配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与立场,欲望与想法。如果你的行为本身不存在建设性,那不作为的“善良”不过是在强化伤害你的人的错误罢了。
你以为不口出恶言是善良,对方却把这当作你不知反抗;你以为为了孩子不离婚是善良,对方却觉得这是你为了绑住他的借口。
你需要看清楚,你的善良是否真的在构建更健康的夫妻关系,或者实际解决了问题?比如你的拖延离婚是否能更好地守住你的利益,比如你不对老公说重话是否让他对你感恩戴德从而回心转意……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那所谓的“善良”就只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像泡沫般一戳就破。
希望被善待,想要做个温柔的人都没错,但如果是为了维护正确的价值观,你就必须勇敢直面冲突,做好战斗准备。
佛门有菩萨慈悲,亦有金刚怒目。
为了维护更重要的价值,例如忠诚、尊重、公平,我们需要对犯错的人进行讨伐,即便这样的行为,表面上看来会有点“不善良”,似乎是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但你如果在对方持续破坏这些基本价值观时选择息事宁人,那你实际上就是在和对方同流合污。为了一副“善良”的面具而抛弃真正的善与公义,此乃伪君子所为。
冲突不是坏事,是亲密关系中的正常现象,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契机。即便过程令人不适,但冲突能促使双方直面问题,并推动改变的发生。当你为了表面和平而回避冲突,你就在放弃解决问题的机会。
如果你把改变现状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老公身上,自己只是在表演“善良”,而不是主动采取行动去保护自己或维护家庭氛围,这就成了逃避责任。
明白了吗?真正的善良不是无条件压抑自己,是要懂得何时给予,何时拒绝,何时温柔,何时坚定。
2你的黑暗想法,正是你的力量之源
当你心中涌起“管他去死”的念头时,你感到恐惧、羞耻,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本性,因为这个想法如此极端、如此有破坏性,似乎与你一直想要自己拥有的温良面貌背道而驰,你接受不了这样的自己。
不要害怕,这样的想法并不黑暗,不过是你的内心向你发出的震耳欲聋的求救信号,同时也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前困住你的思维定势。
这个想法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但也绝不是你本性邪恶的证明,不过是你内心中被压抑的愤怒、长期积累的无力感以及看不到未来的绝望等情绪抵达临界点的爆发。
这些情绪积压过久,于是以变形的方式冲破意识防线,以一些你可能无法接受的念头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真想结束眼前的一切……”
“真想离开这里永远不回来……”
“真想伤害我的人消失……”
这样夸张的想法代表你心理能量的枯竭、认知系统的混乱,看似极端的话语背后藏着的不是一个坏人,只是一个活得太辛苦的女人。
你的愤怒、怨恨、咒骂都是合情合理的,你已经试过了所有你能想到的维系方式,你忍耐另一半的冷言相向,忍耐他对孩子的失职,忍耐孩子在青春期的坏脾气,忍耐你的善良得不到任何回应的孤独与无助……你的这个念头是在所有方法都失效后,你的潜意识在用最激烈的方式向你表达——继续这样下去不行了!
这个“黑暗想法”不是你的敌人,它不是来毁掉你的,而是来提醒你:
不能继续忍耐了,你现在必须立刻马上,采取另一种方法来自救。
另一方面,你的这个想法的内容也暴露了一个关键问题:你解决问题的焦点仍然牢牢锁定在外部,你把获得解脱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对方的消失上,却忽视了内在力量的发展,你尚未意识到你自己就拥有改变现状的能力。
别再仅仅期待伤害你的人消失,认清你也拥有改变自身处境的能力。
你需要的不是老公消失,而是从“他的作为决定了一切”的逻辑中退出。
其实你不是没有力量,只不过过去的你总是把力量用在压抑自身情绪,维系一个不想要你的人身上,是时候把这些力量收回来,认识并运用自身的能力吧。
你有力量构建对你和孩子有利的家庭新秩序;
你也有力量离开持续伤害你和孩子的环境与关系;
你完全可以寻求来自外部的支持,让自己不再孤立无援。
你内心中黑暗想法背后的巨大能量(愤怒、冲动、对解脱的渴望)都可以转化成建设性的行动:
愤怒是你设定边界、捍卫权利的动力;
冲动让你能破釜沉舟,寻求根本性的改变;
对解脱的渴望指引你重塑生活的蓝图……
你可以从纠缠不休的怨恨中抽身,不再害怕这个想法,也不让自己沉溺其中。把它视为一道警笛吧,倾听其中的信息,然后放下。
他消不消失都无所谓,只要你自己甩脱枷锁,从痛苦的模式中退出就好。
不要害怕黑暗,光明不是没有黑暗,只要我们勇于穿过黑暗,黎明曙光便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