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1.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隋唐时期日本派到中国的使团称“遣隋使”“遣唐使”。跟随直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遣唐使团中的阿倍仲麻吕是留学生中的杰出人物。
3.隋唐对日本的影响?
①日本仿照唐朝的先进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中央管制、地方行政制度、律令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制度等;
②都城平城京的建造仿照长安城;
③唐朝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画艺术、建筑技术、社会风俗、佛教等传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时期:唐玄宗时。
2.鉴真的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具影响的人物。
3.东渡经历: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受日本的邀请东渡,先后五次都没有成功,还因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最终抵达日本。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后人所塑的鉴真像,为日本一级国宝。
4.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三、与新罗的交往
1.背景:隋唐和古代朝鲜半岛的国家往来频繁。
2.唐与新罗的交往
①新罗统治朝鲜半岛部分地区后,派遣使臣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最著名的是崔致远,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唐朝的官员。
②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双方陆上和海上贸易往来都非常活跃。
③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学技术,建筑、艺术、服饰多受唐朝的影响。
④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4.遣使入朝……并献方物,前后相属……所输物产为诸蕃之最。
——《唐会要·新罗》
新罗号为君子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
——《旧唐书·新罗传》
说说唐朝与新罗的交往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政治制度、科学技术、建筑、艺术、服饰等等。
四、玄奘西行
1.目的地:天竺。
2.时间:贞观年间(唐太宗统治时期)。
3.经历
(1)出行:玄奘不畏艰险,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学习:玄奘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在当时被认为是佛学最高学府的那烂陀寺游学,并在多地讲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3)归国: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4.《大唐西域记》
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5.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第六次才获得成功,在日本传授佛法,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玄奘,不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其口述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五、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
1.与东罗马帝国的交往
(1)贞观年间,东罗马帝国的使臣到长安。
(2)开元时,东罗马帝国多次派使臣来华,进贡狮子、羚羊等。
2.与大食的交往
(1)唐朝称古代阿拉伯人建立的帝国为大食。
(2)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史书记载的就有40多次。中国的造纸术还通过大食传播到西方,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3.“唐人”的由来
唐朝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中国人被称为“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