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北宋的政治》

竹影星露 2025-04-24 14:48:30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北宋的政治》

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1.陈桥兵变

960年,后周朝廷派禁军统帅赵匡胤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东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准备好的黄袍披到赵匡胤身上,拥护他当上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

2.北宋建立

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3.分裂局面的结束

(1)宋太祖依照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陆续消灭南唐等割据政权。

(2)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4.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用意是什么?

借助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级将领们交出兵权,以此加强中央集权。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上

①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②任用文臣管理军务,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切断将领与士兵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在中央

①为加强君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割宰相的权力。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3.在地方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任期制;

②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③宋太祖加强对地方税收的控制,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4.文教上

①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及名次直接由皇帝掌握,进士成为“天子门生”。

②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二)宋朝统治者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影响?

①科举制度的发展,为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

②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三)宋朝的崇文抑武方针有什么影响?

积极影响:宋朝的崇文抑武方针,使文官得到重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文臣掌兵,大多不熟悉军务,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官职。官员互相推卸责任,办事效率低下,同时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这些导致北宋统治出现危机。

(四)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儒林公议》卷上

这段话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价值取向?

体现出北宋重文抑武的价值取向。

四、王安石变法

1.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2.原因

①北宋中期,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次战败,政府官体和军费开支不断膨胀,给朝廷财政造成很大负担;

②土地高度集中,赋役不均,弊端丛生,改革呼声日益高涨。

3.时间及主持者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4.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5.结果:

①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

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扩大了税收范围,损害了大地主、权贵的利益,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五、拓展延伸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谷”“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权”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力。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任期制;②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钱谷”指的是地方财权。宋太祖加强对地方税收的控制,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兵”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①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②任用文臣管理军务,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切断将领与士兵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查找资料,了解王安石变法在教育领域采取的措施,谈谈你的认识。

措施:主要有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等具体措施。

认识:改革科举制度,把科举的立足点放在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的天平上,扩大考选名额。整顿太学,实行分上、中、下三班不同程度进行教学的太学三舍法制度。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太学生成绩优异者可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为官;提举经义局,修撰儒家经典,编纂《三经新义》;设置武学、医学、律学专科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唯才用人,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使许多低级官员和下层士大夫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