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这是一种严肃的感情表达,因为指甲带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孝经》是孔子与弟子关于孝道的论述汇编,出自孔子之手,写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记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孔子的画像也经常描绘这位指甲极长的著名思想家。
虽然尚不清楚古代中国人何时养成留长指甲的习惯,但有关于指甲重要性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韩非子》中记载的一则故事,秦朝一位达官贵人丢了一个指甲,急于找到它。看到侯爵一脸焦急的神情,不少属下都剪下自己的指甲,递给侯爵,声称找到了赵氏的指甲。这说明他们会采取不诚实的手段来获得政治上的恩惠,侯爵以后远离那些下属。
上流社会的男女,尤其是文人墨客,都把指甲留长作为财富的象征:长指甲表明主人不必做体力劳动。但是,尽管中国古代普遍认为指甲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些君王会通过牺牲指甲来证明他们对某一方面的承诺。据战国时期吕氏《春秋》记载,商朝开国(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成汤(成汤)剪掉头发和指甲,在他的领土上发生干旱时向天堂祈求雨水的祭品。
指甲被认为非常珍贵,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生长,因此保护它们也非常重要。在明朝和清朝,指甲护手或“护指”,字面意思是“护指”,实际上被上流社会妇女用作保护器和配饰,成为流行的装饰品。
这些弯曲的爪状物品通常由金属、贝壳甚至玉制成,饰有各种设计和图案。牡丹是一种流行的选择,因为它们象征着好运和财富。这些护甲大多是宫廷女性佩戴在无名指或小指上,以显示其尊贵地位。
佩戴这些护甲的最著名的可能是慈禧太后,她是清朝的实际统治者,从 1835年到1908年。慈禧因其引人注目的6英寸长的指甲而臭名昭著,据称这花费了她超过上万两银子的维护费。修整、彩绘、染色,并由奢华的指甲卫士保护,慈禧的指甲成为清朝精英统治后期浪费、颓废和超脱的象征——这些特征最终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反清统治的领导人洪仁玕在他的《新政论》中批评长指甲的痴迷是“奢靡消散”。洪终于如愿以偿,1911年清朝灭亡后,护甲器逐渐消失。
虽然指甲油和美甲在今天仍然风靡一时,但与彼时所代表的意义却是完全不一样。现如今美甲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用以展现当代女性的时尚、个性、柔美及气质。
留长指甲不是为了掏耳屎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