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45年8月6日早上8点,广岛迎来盛夏的闷热。城市活动井然有序,工地开始施工、儿童刚到学校、军人在做晨练……没人会想到,15分钟后,这里将成为人间炼狱。
这时候,广岛的防空人员发现东边飞来了一架美国B-29轰炸机。但因为只有孤零零的一架,日军觉得这只是美军平常的侦察任务,所以就没拉警报。
然后,B-29轰炸机在广岛的天空中掠过,就像啥也没干似的。
八点十五分那会儿,“小家伙”被扔到了广岛市中心,一下子炸了开来,天上立马冒出一朵老大的蘑菇云......
那天负责在广岛投掷原子弹的是美国飞行员保罗·缇贝兹,他是个经验丰富的美国空军老飞行员。
那时候,老练的保罗透过轰炸机的后窗,亲眼目睹了“小男孩”原子弹爆炸的场景。他惊讶得眼睛瞪得圆圆的,原本以为投下的不过就是一枚厉害的炸弹,压根儿没想到威力会大到这种程度。
那会儿,保罗头也没敢回,直接朝着回家的方向飞去...
为了放松紧绷的心情,保罗跟同行的榴弹兵开起了玩笑,哼着小曲儿,还琢磨着回去后要吃点啥好吃的。
广岛被投下的原子弹“小男孩”,从扔下到炸开也就43秒时间。大家可能好奇,为啥投弹的美国轰炸机还能安全飞回去,没被原子弹的威力给卷进去?保罗·缇贝兹开的那架飞机,到底是怎么躲过一劫的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挺简单。投弹之后,轰炸机立马转头就跑,速度快得惊人。而且,投弹的高度和距离都拿捏得刚刚好,确保了飞机能在爆炸前远离危险区域。再加上当时的风向和风速也帮忙,把爆炸的冲击波和辐射都吹离了飞机的航线。保罗·缇贝兹作为飞行员,技术和经验那肯定都是一流的。他在投弹后的一系列操作,比如说迅速调整飞行姿态、加速远离等等,都做得非常到位。这样一来,轰炸机就能稳稳当当地飞回去,机组人员也都安然无恙。所以说,广岛原子弹爆炸时,投弹的美军轰炸机之所以能平安返航,没受到波及,靠的就是飞行员的精湛技术、准确的投弹时机和天气的帮忙。
【原子弹的威力】近代科学认为,所有爆炸都是能量的释放。
起初,大家琢磨怎么放出能量,办法就是烧些特定的东西。这些玩意儿一化学反应,能量就蹦跶出来了,爆炸威力杠杠的,就像老式的TNT炸药那样。专家们讲,不管啥反应,东西的总重量不变,总共的能量也是稳稳当当的。
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后,大家才明白,原来质量和能量是可以互相变的。说白了,原子弹为啥能爆炸,就是因为用粒子去撞原子,把原子结构给弄乱了。这一乱,原子键就断了,然后就爆发出特别大的能量。
那时候,大家伙儿弄清楚了铀238的连锁反应。说白了,就是拿东西去撞那些不稳定的铀原子,让它们开始一连串的反应,一边变出新东西,一边放出老鼻子能量。原子弹就是靠这个理儿运行的。
广岛被投下的那颗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弹,重量差不多有四吨重。它爆炸的威力,就像1.5万吨TNT炸药一块儿炸了,破坏力大得吓人,能把爆炸中心周围3公里的地方都给炸成平地。在那片区域里的人们,碰上将近1亿摄氏度的高温,一下子就会被蒸发掉,连个人影子都不剩,直接变成了气体,跟空气混在一块儿。
在三到七公里这个圈里头,会受到很大的冲击。爆炸最厉害的地方,那股热浪就跟冲着你脸来似的,啥房子都得给整塌了。
那时候,日本大都是简单的木头小屋。碰到那么猛烈的冲击,这些木屋就像是鸡蛋碰石头。在那个区域里,人们不是被震得内脏都碎了,就是被冲击波直接带走,再不然就是被倒塌的房子压死。反正,能活下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离爆炸中心7公里开外,那股猛烈的冲力就小多了,不过威力还是比13级台风还要猛。那些不结实的房子,很容易就会倒掉,大多数楼房的玻璃都碎了一地,电车、汽车也被翻了个底朝天。
但是呢,在这个范围内,大多数人都能活下来,伤亡人数会少很多。
但是,原子弹最让人害怕的地方,其实是核裂变释放出来的那种粒子辐射。
质子是构成原子核的关键部分。要是铀里的一个质子被打飞,它会嗖的一下,速度比声音还快,往周围乱窜。因为这质子特别小,所以普通的衣服根本挡不住它释放的辐射粒子。
粒子一旦进入人体,就会把人体里的DNA给砸得稀巴烂,这样一来,人体的遗传信息传递就会乱套,各种奇怪的癌细胞就可能冒出来。被辐射到的地方,不是烂掉,没法自己长好,就是变成癌细胞,然后肿瘤越长越大,最后把身体挤得满满当当,让人疼得要命,最后就没了。
所以广岛人的死亡方式真的挺多样的:有的人瞬间蒸发,有的人被震没了命,有的被重物砸死,有的被强风吹走性命,还有的是因为辐射慢慢死去......
听说,广岛被原子弹轰炸后,伤亡人数超过了20万,直接死亡的就有7.8万。那些后来受伤的人,很多都因为辐射得了癌症,最后身体烂掉,在极度的痛苦中离世。
接着,到了8月9号那天,长崎被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结果有8万5千人直接就没了命。
两架轰炸机的出现,终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混乱局面。那个曾扬言“一亿国民玉碎”的日本军政府,在8月15日那天,火速宣布投降,不再抵抗。原子弹这种新式武器的诞生,给二战这场疯狂的战争大戏,强行按下了暂停键。
广岛被投下的原子弹“小男孩”,从离开轰炸机到爆炸,就那么一眨眼的43秒。大家可能会好奇,那时候飞在天上的B-29轰炸机,难道就一点事儿没有?那些美军轰炸机和飞行员,到底是怎么在这么短时间内逃出生天的呢?
【飞行员究竟如何逃生?】根据保罗·缇贝兹的回忆,他当时接到的任务是投放炸弹,他根本不清楚飞机上装的是原子弹。在他的理解中,也许这是一个威力惊人的大炸弹,顶多炸出一个直径2公里的深坑。
那时候,保罗收到了两个任务:
一个是得在9000米的高空中扔下去,对准确度没啥要求。
第二点,咱们得确保炸弹在大概五百米高的空中爆炸。
延迟引信扔出去后就会开始工作,因此得确保在9000米的高度上稳稳当当的。
保罗接到任务后,只能按命令行事。直到广岛市中心升起那片吓人的大蘑菇云,他才看到。虽然保罗在高空9000米,炸弹炸不到他,但他接下来会碰到两重危险。
回程路上,飞机遇到了强气流,抖得特别厉害,这对飞行来说真是个大麻烦。那时候,保罗和他战友顶着周围人的抱怨声,拼命想让飞机爬升。他们心里明白,要是再往下飞,可能会撞得更狠。
第二个让人头疼的风险,保罗压根儿没想到,那就是辐射问题。就算B-29装备了超厚的钢板来防护,那些辐射粒子还是能找到缝儿钻进去,直接给飞行员来个下马威。
不过还好,保罗在执行完轰炸任务后,去做了好一阵子的身体检查,结果啥问题都没查出来。
可能辐射还没到上万米的高空,飞机早就飞远了;又或者辐射的力量不够大,没怎么伤害到人体。反正,保罗和他的队友们在完成使命后都顺利逃脱了。
另外,保罗能捡回一条命,关键就在于那个“小男孩”其实还没造完,只是个半成品。
在长崎那次扔原子弹的任务结束后,飞行员和飞机都安然无恙地回来了。
然后,在美国的打造下,保罗摇身一变,成了顶尖飞行员。
二战打完后,广岛每年8月头几天都会办个纪念活动。在这个活动上,保罗·缇贝兹的名字总是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日本人觉得,保罗就是造成广岛市民死亡的那个人,他们想把保罗送上军事法庭,但申请了一次又一次,都被拒绝了。
1970年的时候,那个以前精神抖擞的保罗,头发已经全白了。他接受日本NHK电视台记者访问时,眼睛里那股子坚定劲儿,还是一点没变。
“你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心里头会不会觉得过意不去,有点自责呢?”日本记者这样问。
“不,一点都不会。”保罗答道,“我就干一件事,那就是把日本人彻底打败。”
很明显,日本人特别痛恨保罗,但保罗却一点不觉得内疚,他心理素质超强。
其实,在保罗那个飞行中队,飞行员们大都心理素质过硬。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受同一个上司的影响,那就是李梅。
【柯蒂斯·李梅】柯蒂斯·李梅,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空军司令,37岁被被提为美国空军少将。
他能够升职,真的是出乎大家的意料。
1943年以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里头是越打越不行,硫磺岛那一仗打完,他们就只有本土那四个岛了。
那时候,日本军国主义政权决定跟美军拼个你死我活,他们疯狂到让还没十岁的孩子去摆弄引信,打算把这些孩子变成活生生的炸弹;同时,他们也动员妇女和老人拿起枪,准备打持久战的巷战。
美国军方推算,要是日本真打算全民动员,豁出去跟美军同归于尽,那美军可能得搭上近百万人的性命。这种惨重的伤亡,对美国来说可是伤筋动骨,足以把美国也深深拽进战争的漩涡里。
那时候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作战指挥室里火冒三丈,他下令要对日本本土动手,得让日本人从心底里感到害怕,得用咱们超强的实力,把日本彻底打趴下。
很快,罗斯福打算换人,他考虑的新人选当中,李梅也在列。
麦克阿瑟觉得,李梅简直就是个彻底的战争疯子。
李梅这人平时不咋爱笑,也不大爱和人打交道,他心里头整天琢磨的就是怎么在战场上多干掉几个敌人。记得之前在柏林上空那场空战,李梅一个人开着战斗机,愣是把德国的五架飞机给打下来了。这家伙,简直就是美军里的战斗狂人,头号狠角色。
李梅飞到太平洋战场之前,日本老家那边已经挨过炸了,东京、大阪、横滨这些大城市都被轰了一轮,但效果不咋地。日本工厂不像咱们想象的那样扎堆,而是东一个西一个藏在城市里。而且,日军的防空也挺给力,让美军的好多轰炸机都栽了跟头。
李梅到任以后,他看了看美军在欧洲战场上碰上的那些麻烦,整理了一份报告出来。
报告里头说了,美军的空袭常常是动静大但实际效果差。究其原因,就是飞行员太惜命了。他们为了躲开那密集的防空炮火,飞机还没到该降的高度,或者还没到指定的地方,就急着扔炸弹往回飞了。这样一来,空袭没啥成效,还给空军平添了好多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李梅打定主意,要亲手带出一支英勇无畏的飞行员队伍,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任务。就算日军的防空炮火再猛烈,他们也得豁出去,毫不犹豫地低空俯冲投弹。
最具标志性的行动,得数李梅主导的东京大火袭击。
1945年的时候,李梅才不管日本老百姓的死活呢,他直接下令对整个东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汽油燃烧弹轰炸,而且是不分青红皂白地炸。那时候,为了让航母不暴露位置,300架B-29轰炸机一升空,航母就赶紧掉头往回跑了。炸完东京后,那些飞行员得自个儿想办法,在中国浙江找机场降落去。
说白了,李梅对不管是敌人还是自己人,都毫不留情,下手极狠。
火烧东京的威力特别大,东京城区有近三分之一被烧成了废墟,超过十五万人葬身火海。有些日本人为了逃命,躲进了河里,但没想到河水都被大火烤得滚烫。听说,好几千人在那滚烫的河水里被烫死了。
李梅搞的那个空袭计划,说真的,挺狠心的,但它确实把东京各地的兵工厂给一锅端了。尝到甜头后,他又照着这个法子,在大阪、京都、横滨这些地方接连放了几把火,结果算下来,差不多有四十万日本老百姓被凝固汽油弹给烧死了。
另一方面,李梅也带出了一批很出色的飞行人才。
在那批人里,保罗算是李梅一手带出来的,是最早一批学习驾驶轰炸机的飞行员。
保罗心态相当稳,遇到事儿反应也快,是个中高手。能被选中去轰炸广岛,他心里头别提多得意了。
【写在最后】
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经过实际使用后,研发进展迅速提速。
冷战那会儿,苏联搞出来的原子弹,爆炸起来跟7000吨TNT差不多猛,这威力嘛,大概是小男孩原子弹的一千倍,厉害得很,足够把五个像广岛那样大的城市给整没了。
以现在这原子弹的威力,用轰炸机去扔已经不靠谱了。一来呢,防空技术进步了,不可能再像当年日本那样,天空随便炸;二来原子弹越做越沉,轰炸机根本驮不动这么大的家伙。
关键问题在于,爆炸会形成巨大的蘑菇云,直冲上万米高空。但要确保投弹准确,轰炸机必须在万米以下飞行。这么一看,要是还像二战时那样用飞机扔原子弹,飞行员和飞机铁定会被爆炸波及。更糟糕的是,万一飞机在投弹时被打下来,原子弹说不定会在半空爆炸,那损失可就惨重了。
因此,考虑到上面提到的三点,用飞机扔原子弹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保罗呢,他也会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几个扔过原子弹的飞行员。以后就是导弹的天下了,战场上,战略核打击可能会用更精确、弹头更多、速度更快的手段来进行。
人们现在不把原子弹当作打仗的主要武器了,主要还是因为认识到了它的巨大破坏力。国际上把核武器看作是防御手段,这也不是随便说说的。
但是,以后我们再也不必为投掷核武器的飞行员担忧他们的安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