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战临战前,连长带去一个地方,战士们沉默了:那是他们的墓地

教老公学做菜 2025-04-21 11:02:19

迎战篇:边境线紧绷如弦在边境线上,紧张气氛达到了顶点。这里,每一刻都充满了警觉与戒备,仿佛空气都凝固了。边防战士们眼神锐利,时刻注视着前方,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他们深知,这条线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分界线,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因此,他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雪交加,他们都坚守在岗位上,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守护着这片土地。边境线上的生活充满了挑战与艰辛,但边防战士们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忠诚与担当,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这条紧绷如弦的边境线上,他们是最坚实的防线。

参战队伍:13军39师115团里,突击营1营2连有个副班长也上了前线。

以前看电影电视或者真实宣传资料时,经常看到一群士兵要上前线,都是被那些让人激动的口号给鼓动起来的,一个个热血沸腾,大话连篇。这确实让老百姓觉得他们英勇无畏,不怕死。但其实士兵也是普通人,普通人有的软弱和害怕他们也有。只是我们的影视作品太爱把他们塑造得跟神仙似的。

对越自卫反击战,那是咱们国家三十多年前的一场战斗。通过老兵杨云风的回忆记录,咱们又能感受到当年战士们上阵前的那种真实模样。

1979年春节快到的时候,杨云风在小芭蕉村完成了战前集训,然后就跟着部队到了一个离越南特别近的地方,直线距离都不到三公里,就在那儿等着命令。他们和越南之间就隔着一条河,叫红河,这条河对他们来说是个大难题,因为之后的登陆战必须得跨过去。

因为双方侦察与反侦察行动频繁,咱们部队隔三差五就会收到消息,说越军特工悄悄溜进咱国家地盘搞侦察,还想抓咱们的人。

为了防止越军搞偷袭,连长下令每个战士吃饭睡觉都得枪不离手。营地那边,站岗的时间全天候覆盖,人数也涨到了连队的两成,而且都得上实弹,子弹时刻准备着。要是碰到口令对不上,或者看着不像自己人的,哨兵有权直接开枪,这是连长给的命令。

这样一来,哨兵站岗时就特别紧张,尤其是瞅见不认识的面孔时。周围那么多兄弟部队,不认识的人一大堆,所以口令就成了进门的关键。要是碰到答不上来的,根本不用多想,直接开枪,你不下狠手,人家可就要你的命了,领导们老是这么叮嘱我们。

说到那种备战的时候,哨兵站那儿,枪有没有突然响过呢?那当然有了,而且还不一定就是碰见了敌人。

有一天早上,天边才微微亮,战士们还沉浸在梦乡里,突然,一阵“砰砰砰”的快速枪声打破了宁静,在山谷间回荡,一下子就把战士们从梦中惊醒,让他们进入了战斗准备状态。

有人突然大叫:“不对劲!”话音刚落,全连的战士们猛地站起来,一股脑儿冲出帐篷。

“赶紧领实弹,动作要快!”负责人员都已经到位了。

“枪声是从哪个位置传来的?”

“那边站岗的,赶紧,跟我走。”

杨云风这辈子头一回在边境线上撞见枪声响起,之前这儿静悄悄的,安静得让人心里发毛,怪吓人的。

我一瞬间想到的就是越军可能悄悄摸上来偷袭我们的岗哨,岗哨上的兄弟已经开枪示警了!得赶紧派人去帮忙,不然咱们的哨兵很有可能就被越军给抓走了。

大家听到枪声后,连忙往声音传来的地方跑,但到了那儿一看,连个敌人的影子都没见到。正准备再继续找找看,这时候,负责站岗的二班长喊了起来:“哎,大伙儿别急着走,回来回来,枪是我开的!”

干部急忙插话问:“是你开的枪吗?快说说具体咋回事?”

“没事,搞错了,是我弄错了。”二班长说话吞吞吐吐,满脸通红,挺不好意思的。他赶紧解释:“我刚结束站岗,打算换个空弹匣来检查枪支,没想到拿的还是装满子弹的弹匣,一不小心就扣动了扳机。”

结果是场空欢喜,杨云风松了口气,转头看向边上的干部,那张涨红的脸仿佛要冒火,他对着那个不小心走火的士兵大吼起来:

哎,真是累死了,站了那么多天岗,弹匣早就没剩几个了!今天你咋这么糊涂,把全连都给骗过来了。你不知道枪声代表啥吗?枪声会给咱弟兄们惹来啥麻烦你心里没点数吗?枪声要是让河对面的敌人听见了,那后果你想过没?你真是个废物!还班长呢,玩了这么多年枪,咋还能走火?你到底是怎么搞的!

连长简直像发了疯,啥理智都没了,一个劲儿地朝那个倒霉士兵吼叫,把所有怒气都撒在他身上。就好像只有这样,他心里的火才能灭掉,大家被吓到的神经也才能缓过来。

批评结束后,大家很快就平静了下来。不过杨云风发现,连长的脸色还是苍白得很,看得出来他心里头还是慌得很。杨云风挺能理解干部为啥发那么大火,虽然骂得确实有点狠,但要是走火这事儿不严加管教,让大家觉得没啥大不了的,一笑而过,那不就乱套了嘛。

那时候,边境附近的部队早就停止了用真子弹练习,不再像加强训练那会儿,天天枪声响个不停。所以在边境那条线上,真要准备打仗的话,那就是要么不动枪,一旦动了枪,那每一声枪响都得有它的用处,枪声就好比是命令,枪一响,那就是战斗开始了。所以杨云风对那个不小心开枪的士兵,一点都不同情,他觉得那家伙就得吸取教训,长长记性。

开枪走火是肯定会被人嫌弃到不行的。不是因为有多危险,主要是大家精神都已经绷得很紧了,一点点刺激或惊吓都受不了。这时候如果走火,导致误报敌情,没人会像平常那样,慢悠悠地去找原因,问东问西搞清楚状况。特别是大半夜枪一响,大家急着去支援时肯定会更加谨慎,说不定为了保险起见,直接就往枪声那边开枪,那结果可就惨了。

---关于第二点,咱们得聊聊另一个重要的事儿。这事儿跟咱们之前说的不太一样,但同样关键。你得知道,在很多情况下,第二选择往往也很重要,它可能就是你备用方案里的那颗救命稻草。别小看了这个“二”,有时候它能帮你解决大问题。就像生活里,你总得有个B计划,对吧?这样万一A计划不行了,你还有个后路可走。所以,记住,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第二选择都值得你认真考虑。---

战场急救是每个当兵的必须学的技能,领导强调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救和帮别人。不用说,大家都知道点伤口包扎的知识对全队的生存很重要,但有个问题是,全连只有一个卫生兵。因为医疗人员不够用,所以领导大方地腾出很多时间,让战士们每天跟着卫生兵学怎么包扎伤口。

战地救护要学的东西真不少!从脑袋到脚丫子,止血方法、固定技巧、包扎手段,都得一一掌握。每项技能都得考核过关,不光得帮别人包扎好,自己受伤时也得能给自己动手包扎。

这位卫生员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讲解起来特别有耐心,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虽然他有没有上过战场我们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肯定见过各种各样的伤员。所以,当他讲到像腹部中弹、手脚断裂、肌肉被弹片撕裂、肠子外露这些吓人的情况时,他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这就是所谓的“讲的人不害怕,听的人心里慌”,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以后在战场上可能会遭遇的命运。要想不往这方面想,唯一的办法就是心里准备好牺牲,勇敢面对死亡。但话说回来,怕死是人的天性,军人也是人,他们也会有普通人的心理反应,这是没法硬压下去的。

在士兵和军官里头,那种胆小、害怕、不想死的感觉就像是一种无声的病毒,悄悄地扩散开来。

有一天,整个连队突然紧急集合,上级通报了一个事儿。说是38师有个步兵连的副班长,趁着大家外出训练,他一个人在营房里,居然把鞋子都脱了,然后对自己开了枪,打伤了左脚的大拇指。这哥们儿的目的嘛,说白了,就是为了不上战场。

一个兵熊也就熊一个,可要是将领怂了,那整个队伍都得受影响。这个副班长,居然自己伤害自己当逃兵,领导们骂得可狠了。这种来了又说不想干的,对大家士气影响特别大,得在全军通报批评,然后再用军法狠狠处罚。

说实话,这种事哪儿的军队都免不了。杨云风倒不是真看不起那家伙,就是觉得他有点傻,就逗了他一下:“老兄,你这是唱的哪一出啊?还脱啥鞋呀!你要是想假装枪走火,直接开枪不就得了,谁会信你脱鞋开枪是因为别的呀?这不明摆着是想当逃兵嘛。”

这事儿可把各级领导吓得不轻,你想啊,在部队里头,一个兵要是真想伤害自己,那简直太容易了,并且这样一来,他还真就能达成当逃兵的目的。

尽管杨云风所在的连队还没碰上这种丢人的事儿,但难保哪天不会有哪个愣小子跟着学。连里的指导员因此反复提醒:“当逃兵那可是遗臭万年的事儿,会让人一辈子看不起,永远都翻不了身。咱们宁可硬气到底,也不能窝囊活着!你要是真想一辈子被人戳脊梁骨,那就开枪吧!”

斗志影响作战力,为了稳住军心,指导员用了安慰加激励的双重方法来鼓劲,他在讲话时对战士们说,这回对付越南这个小霸王,咱们有点儿“大材小用”了,简直就是拿大炮打蚊子。你们知道啥是拿大炮打蚊子吗,兄弟们?就是用打大炮的劲儿,去对付一只小小的蚊子,毫不含糊,轻轻松松。想想看,咱们的炮火数量是越南军队的十倍,到时候成千上万的大炮一起开火,像下雨一样地轰炸,炮弹落得密密麻麻,每五十平米就能落上一颗,把军事目标都给炸得干干净净,越南北边的土地,简直就是给越南佬准备的大坟墓。

经过一顿猛烈的收拾后,咱的坦克大军,就像一股子冲天的铁水,轰隆隆地就要把敌人给淹没了。那些敌人吹嘘的什么“站在高处谁都打不上来”的山头阵地,被子就结束了,啥也没耽误,敌人根本没啥反抗的余地,咱们赢得轻轻松松。

最后,指导员得意洋洋地大声吆喝起来:“你们的任务,就是把剩下的敌人清理干净,把战场整理好。”说完,下面的战士们掌声像放鞭炮一样响亮,一起大声叫好。

指导员的一番讲话激情满满,让人热血沸腾,结果杨云风心里头有点儿飘了,战前就生出了一丝轻视的情绪。

说真的,听到这些动员的话,我心里真是乐开了花!虽然越南军队打了好久的仗,有经验,还有“老毛子”给他们当军事顾问,但我们这边步兵有超多的火炮支援,天上还有那么多飞机帮忙,肯定能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我心里清楚,那些越南的士兵和军官,其实都是咱们以前培养的,能力也就那样。他们用的很多步兵武器都是咱们给的,就连那种全自动步枪,咱们都不用了,他们还当个宝。听说他们的士兵穷得叮当响,连饭都吃不上几口,个子也小小的,要是跟咱们拼刺刀,那绝对不行。咱们这边优势大得很,怕啥呀!

战场上的真实情况到底咋样?一上了战场,啥都明白了。大部分时候吧,确实像指导员说的那样,但里头也有些夸大的地方,就好比空军出击那事儿,压根就没成。可话说回来,杨云风现在想想,还是得给指导员点个赞。

他是个真爷们儿。上过前线的人都明白,说自个儿不怕死的,那都是瞎扯。说自个儿一丁点儿都不慌的,那也是骗人呢。连指导员心里也发憷,这事儿对指导员来说太难了,让一个自己也害怕的人去劝一帮同样害怕的人别怕,你能琢磨透这事儿吗?换做我,早就顶不住了。

三里屯这个地方,真的挺有特色的。它不仅是北京的一个热门地点,还是时尚和潮流的聚集地。你走在那里,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穿着打扮都特有个性。而且,三里屯的吃的喝的玩的,那叫一个丰富多样。不管是想吃地道的北京小吃,还是想尝尝国际美食,这儿都能满足你。晚上,灯火通明,各种酒吧、夜店热闹非凡,年轻人特别喜欢来这儿放松娱乐。还有啊,三里屯的购物也挺不错的。各大品牌店、潮流店铺应有尽有,想买什么时尚单品,来这儿逛逛就对了。总之,三里屯就是一个集吃喝玩乐购于一体的好地方,特别值得一去。

1月27号那天,杨云风他们部队是在中国过的1979年除夕,对有些战士而言,那次春节成了他们在国内过的最后一个年。

那天吃饭时候,连长没像往常一样让大家吃得又快又安静,而是让大家尽情闹腾。他放下了平时的严厉,突然变得特别热情,腋下夹着军用水壶,走到每个战士身边给他们倒酒,大声说:“兄弟们,说不定这是咱们在人间的最后一个春节了,咱们为这最后一个年,好好喝一杯!”

杨云风听完之后,心里突然间就对那未知的将来有了一丝感应,好像跟它产生了共鸣。

没错,谁能预料到下一个春节会在哪儿度过呢!到那时候,大家心里头或多或少都会有点落寞和无奈的感觉。

过完春节,热闹劲儿一过,气氛就变得比平常还紧绷。有天,连长突然走进营房,表情有点纠结,但还是笑眯眯地告诉大家:“今天咱们先不训练了,有个咱们连队的老规矩得传下去,那就是写一封特别的信给家里人,就像古诗里说的‘烽火连三月,家书值千金’。大家放开了写,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想写多长就写多长,不用急,关键是要把心里话都跟家人说了,别留下啥遗憾。说不定以后去了越南那边,连个帮忙带信回国的机会都没了。”

大伙很快就琢磨出了连长话里有话,有个士兵逗乐子道:“连长,是不是咱们的大限快到了?你直接说要我们准备后事信不就得了?”

你这家伙,心里明镜似的还瞎问?大过年的,咱们图个喜庆,非得让我把话说透吗?连长有点不耐烦地说。

杨云风这下可真犯嘀咕了,最后一封寄回家的信竟然是遗书,他拿着笔杆在那儿琢磨来琢磨去,到底该写点啥呢?既没有遗产留下,也没个女朋友可以提,年纪轻轻的,既没有啥人生大道理可以传授,也没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想说点深刻的话来让人称赞,可自己哪够格啊?那些让人一听就鼻子酸的矫情话,更是一个字都说不出口,那不是白白让家里人担心嘛?再说了,他现在心里头更多的是平静和自在,心里事儿一多,上战场可就不利索了。这可真是难为他了,让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去挤兑出那种临死前的感悟,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嘛?这差事,可真难办!

其实吧,不光是他,大伙儿都拿着笔犯难呢,瞅着那张白得跟啥似的信纸,一种感觉越来越明显了。

生命在悄悄流逝,每一天都在朝我们逼近终点,那股让人害怕的阴影正慢慢笼罩着我们年轻的心。

没过多久,连长这个大忙人又风风火火地回到了营房,他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扯着嗓子跟大家分享喜讯:“兄弟们,告诉你们个好消息,工兵兄弟们已经给咱们连的安息之地整利索了。”

战士们一听,先是愣了愣,随即觉得挺新鲜。这人还好好活着呢,烈士墓竟然已经给挖好了,这究竟是什么古怪规矩。

一个士兵好奇地问连长:“连长,咱那墓地是啥样的啊?咱俩到时候会不会埋一块儿?”

另一个人接着问道:“连长,一个墓里头能躺下几个人啊?我可不想自个儿孤零零躺一个坑,心里发怵。”

战士们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连长有点招架不住,他摆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你们担心的事儿,工兵兄弟们早就考虑周全了。别担心,那地方宽敞得很,咱们全连都能住下。大家赶紧去实地看看吧!”

说着,每个班级都挑了个同学做代表,他们跟在连长身后,吵吵嚷嚷地一路小跑,直奔墓地而去。

到了地方,战士们突然都不说话了,刚才的热闹劲儿全没了。

那座坟啥样啊?

站在山脚往上看,满眼都是光秃秃的,工兵们开着推土机、挖掘机,把山上的花草树木都给清掉了。那边连着好几个山头,都是墓地。每座山都像梯田似的,一阶一阶地往下延伸到山脚。每一阶就是个平台,平台上都挖满了墓穴,这些墓穴啊,长度、宽度、深度都一样,间隔也相同,排得整整齐齐的,比咱们连队里站队列还要规整呢。

有个战士声音带着点哽咽,打破了四周的安静,他手指头直哆嗦,朝着眼前这一大片山一指,说道:“那儿,就是咱们以后待的地方。”

连长难得展现了他刚中带柔的一面,他伸手拍了拍那名一米八高战士的后背,接着看向一脸沉闷的战士们,开口说:“都咋了?一个个摆着臭脸干啥呢?这可是咱们连作为尖刀连的特别福利,其他连队哪有这待遇?不信你们问问认识的战友。多少人还没你们这福气呢,能清楚自己将来魂归何处,你们就该偷笑了!”

连长讲的在理,都打起精神来,叫你们来是参观的,可不是让你们来哭丧着脸的。

这就是上面特别给咱们的优待,看看这地儿,真够宽敞的!不管以后咋样,是生是死,咱们战友啊,就跟平时一样,一直在一起,不分家。

氛围再次热闹了起来,这群二十岁出头、活力四射的年轻人,简直就像是在品鉴杰作一样,仔细端详着自己的安息之地。

说白了,那次“活动”真的挺狠心的。到现在我都没琢磨透,咱的首长到底是咋想的,为啥要让那些马上就要为国献身的战士们,先去瞅瞅自己将来的墓地呢?这是想显示国家对咱们的深情厚谊吗?还是说,就为了显摆国家给咱们备下的风光大葬?

别的兄弟部队也有提前挖好烈士墓的情况。55军的163师487团,有个参加过战斗的班长回想起来,2月10号那天,他们整个营被叫去山坡上,挖了足足600个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墓坑,用来建一个临时的烈士墓地。

这简直就是叫那个场面,得多让人心酸!也就咱们中国的军人,能有这份胆量!我还真没听过哪个国家的士兵,在往前冲之前,得先给自己挖个坑的。

跟杨云风他们那队不一样,他们墓是自己动手挖的,心里头有数,总共挖了六百个。可杨云风他们呢,墓是工兵给挖的,他压根不知道那山头上到底有多少个墓,连长也没透露过具体数字。

到现在我也不清楚提前建好的烈士墓到底有多少,因为这属于顶级机密,它能实实在在显示出军委领导们对于惩罚越南时,对我军首轮伤亡能忍受的最大心理底线。

一个国家怎么对待烈士的身后事,就能看出这个国家的人民有多尊敬和爱戴烈士。负责烈士事务的领导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绝不会让烈士的遗体留在越南,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把烈士接回家。要是烈士被敌人扣着,那我们就是抢,也得把他们抢回来。”

士兵们都被长官的那番讲话打动了,心里头很是激动。

铲掉的青草被薄薄一层土盖上,微风一吹,那股草和泥土混着的味儿,带着点儿生命消逝的感觉,直往鼻子里钻,真是刺鼻。不过到了明年,这些草还会再冒出来。可人啊,一旦年轻时候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遗嘱已经立好,坟墓也建好了,离启程的那天,不远了。

从这一刻起,咱们得更加珍视对方!

1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