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古代佛教,有个词儿肯定得提,那就是梵文。为啥呢?因为好多传到咱们这儿的佛经,一开始都是用梵文写的,然后再翻成汉语的。梵文啊,就是写梵语的文字,梵语和梵文在古代南亚那块儿,好几个宗教都用它们当标准语言和文字,佛教也是其中之一。说到这儿,你肯定要问了,梵语和梵文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它们跟现在印度的那些语言有啥关系呢?
梵文呢,是印欧语系里头印度-伊朗这一大家子里,印度-雅利安这一小分支里的语言。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梵文和咱们今天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交界那地方,兴都库什山脉里的努利斯坦语挺像的,说不定还是一个老祖宗呢。再说,梵文和以前波斯那边流行的阿维斯坦语、古波斯语也挺接近,说不定还被它们好好影响了一把。
梵文是印欧语系中文字出现得很早的一种语言。大概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南亚那边就有了古代婆罗门教,也就是印度教的前身,的经典书籍《梨俱吠陀》,这本书也被叫做《歌咏明论》,是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梵文资料。不过啊,那时候的梵文和后来佛经里用的梵文,差别还是挺大的。所以,为了区分开来,人们通常把早期的梵文叫做吠陀梵文。
吠陀梵语和梵文一经形成,立马就成了古婆罗门教的宗教专用语言和标准书写方式,因此在南亚地区迅速拥有了神圣的地位。到了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南亚地区开始流行起来,梵语和梵文自然而然就被选用为撰写佛经的语言和文字了。
但那时候,距离梵文文献初次露面都快1000年了,梵语变化得特别大。《梨俱吠陀》里的梵文,能看懂的学者没几个。所以,大概在公元前4世纪的时候,有些学者就按照那时候大家说的梵语,给梵文的语法来了个大整理,弄出了个跟吠陀梵语很不一样的古典梵语。这里面,有个叫波你尼的学者特别关键,他写的那本《八篇书》讲语法,对后来的梵语语法影响可大了,大到差不多1000年后,跑到印度去的玄奘还在自己的书里提到了波你尼和他的《八篇书》。
因此,后来大部分的佛教经典都是用古老的梵语写成的。打从汉朝那会儿起,佛教就慢慢传到了咱们中国的中原一带,梵文也跟着一块儿进来了。所以,后来那些从中国跑到印度去求取佛经的大师们,比如法显、玄奘他们,其实个个都是梵语、梵文的高手。
咱们得说清楚,虽然都管它叫梵文,但这玩意儿在不同时候,用的写法可大不一样。它换过婆罗米、笈多文、夏拉达文、悉昙文还有天城文好几种写法呢。这些写法吧,虽说有点亲戚关系,但差别也挺大。玄奘那会儿,大家爱用悉昙文来写梵文,所以唐宋时候,咱们这儿流行的梵文书籍,基本都是悉昙文写的。
说到这儿,咱们得聊聊“梵文”这名字在汉语里的由来。在南亚那边,梵语叫Sanscrit,意思就是“完美之作”,也能说是“高雅的语言”。但等梵文成了古婆罗门教的正式书写语言,大家就开始说这是他们的信仰里造物神梵天造出来的字。后来佛教火了,梵天又变成了佛教里的守护神,佛教也跟着认为梵文是梵天造的。就这样,佛教传到咱们这儿的时候,就把这种文字叫成了梵文。
因此,到了后来,梵语和梵文的流传和推广主要跟佛教连在了一起。而佛教在南亚地区逐渐没落之后,梵语和梵文也跟着在一定程度上走了下坡路。
从13世纪起,伊斯兰教的力量开始慢慢从北边往南渗透到南亚。没多久,原本主要用梵文的克什米尔地区就被伊斯兰教掌控了,梵文书籍也迅速消失。后来,随着伊斯兰教在南亚的地盘越来越大,当地的头头们开始更多地采用波斯和阿拉伯的说话方式和写字方法。等到16世纪莫卧儿帝国差不多把南亚次大陆统一了,梵语在南亚就彻底没落了。
尽管那时候,南亚有些地方的印度教领袖又开始用梵语和梵文,特别是在莫卧儿帝国被英国东印度公司推翻后,梵文在南亚有了点复兴的苗头,但说到底,这种复兴也就局限在学术界,在老百姓中间,梵文一直没再火起来。根据印度近几年的人口普查,全国十多亿人口里,能流利说梵文的,也就五万人左右。
然而,现代南亚地区人们常说的印地语、孟加拉语、古吉拉特语和旁遮普语这些语言,其实都属于印度-雅利安语系。这意味着它们里头有不少词汇和语法规则,跟古老的梵语有着一定的联系。虽说这些语言和梵语之间存在挺大差异,但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们还是可以被视为和梵语有亲属关系的语言。
另外,佛教的广泛流传,也让梵语对东亚语言,特别是汉语,带来了一些影响。你看,现代汉语里常说的佛、禅、菩提、菩萨、阿罗汉、比丘、涅槃、刹那这些词,其实最早都是从梵语那儿借来的。而且,这种从梵语借词的情况,在日语、朝鲜语/韩语,还有东南亚语言里更常见,这也算是梵语以前国际影响力留下的一个痕迹吧。
另外,从公元16世纪到19世纪,有些欧洲的学者们碰到了像《梨俱吠陀》这样的梵文写的南亚老书。他们在研究这些书的时候,竟然发现里面的词汇和语法跟古代欧洲的语言有点像。这个意外的发现,后来就成了印欧语系这个概念出现的一个启发。这也能算是梵语在历史上留下的一个额外影响吧。(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