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芯片问题目前是我国首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从中兴到华为,各种情况都在说明芯片的重要性以及我国企业对芯片的依赖。而像美、日、韩这种芯片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对芯片的掌控能力又十分的优秀,我国的芯片产品每年对进口的依赖需求庞大,这一点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华为事件,影射国产半导体弊端 美国“实体清单”自从发布开始已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当中,多家国产企业都受到了影响,其中华为的影响最为庞大。因为不仅仅是华为本身受到影响,旗下的多数子公司也都被列入其中,华为在美国的实验室以及业务也都被迫中止。
今年美国也是两次对华为的芯片业务进行阻碍,从限制台积电制造芯片到如今购买芯片需要申请,种种情况目前都已经说明了华为的难处。但即便是这样,其他企业也帮不上什么忙。因为纵观所有的国产企业,从芯片原材料到最后的制造,都没有企业在这方面有什么核心技术。
国家正式出手,“三板斧”重砸芯片行业 针对这种被“卡脖子”的情况,我国也是正式出手,开始大力扶持国产芯片行业。我国准备根据芯片企业的经营年限以及所制备芯片工艺的水平来给予国产企业一定的免税补贴。这个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增加了资金利用的问题,毕竟半导体行业是一个比较“烧钱”的行业,资金的大规模投入必不可少。所以此次的免税规定毫无疑问是直接给予了国产芯片企业一次资金上的补助。
另一方面,我国相关部门对于芯片自主化也给出了要求,要求国产芯片在2025年实现自给率的70%,这个目标对于国产企业来说可谓是相当巨大。因为在2019年的时候,我国芯片自给率的情况仅占整体的30%,要在短短的五年之内提升40%,可见此次我国在芯片自主化方面的决心和目标。
当然,个人认为既然给出了这个目标,其实就是在证明国产企业有这个实力,只要使点劲,是非常有可能完成的。因为现如今华为、中兴等企业所遭遇的困境已经说明了一切,如果不努力实现自主化,未来每一家科技企业都有可能会成为被打压的目标。
最后就是根据相关部门的讨论,决定将集成电路设置成为了一级学科,为的就是能够大力培养行业的人才,继而让国产企业有人才可用,减少国内人才的流失情况。毕竟人才也是科技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点与任正非的决定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任正非多次到高校准备吸引人才,所以不难看出,人才才是重中之重,而任正非的决定也并没有错。
“破冰行动”开始,华为迎来新希望 此次国家出手,“三板斧”正式助力国产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毫无疑问也是从华为的事件当中吸取了经验,而如果到了2025年之后,我国的芯片自给率真的能够达到70%,想必华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也会获得一定程度的解决。所以这“三板斧”其实也是为了能够帮助华为挺过难关。 当然,这条路并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企业有了坚强的后盾,研发动力也将十足,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国产企业能够实现自给70%的这个目标。国产芯片打破垄断的“破冰行动”也正式开始。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