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去世之后,两位接班人先后被杀,原因何在?

顾道惊城 2022-05-31 21:44:35

晋献公去世之后,应该由谁来继承君位呢?

这本来不该是个疑问,因为在临死前,晋献公明确表示:骊姬生的奚齐就是我的接班人。

可问题是:国君能否继位,合法性只是其中一个要素,却不是最关键的要素。

如果国君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那么他坐在那个位置上,最好的结果也是给别人当傀儡,最坏的结果就是被人一刀宰了。

很不幸,奚齐摊上了最坏的结果,他上位之后没多久,甚至晋献公都没来得及下葬,奚齐就被人一刀宰了。

按说,杀死晋献公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奚齐,这是妥妥的乱臣贼子啊。

可这帮乱臣贼子也有说道:“奚齐之所以能当国君,是因为他母亲骊姬狐媚惑主,晋献公老糊涂了,所以才会废长立幼,而且为了立奚齐,他居然把太子申生给杀了,更逼得重耳和夷吾这两位年长有德行的公子流亡在外,我们如果不站出来伸张正义,晋国就完啦!”

说得多么动听啊,可实际上不过是看人家奚齐年幼好欺负吗?

在这件事上,荀氏是最难做的。

在临终前,晋献公不但将奚齐指定为接班人,更是将他托付给了荀息,并任命荀息为相国,希望他能守护自己确立的接班人。

结果晋献公尸骨未寒,奚齐就被杀了。

面对奚齐的尸体,荀息哭天抢地,表示自己对不起晋献公的临终托孤,不如一死了之,去九泉之下向先君谢罪。

这时,有人劝他说:“晋国目前乱作一团,如果您真的忠于先君,就应该再立一位新君,让晋国重新安稳下来。”

荀息听过之后,立刻决定照做,于是又立了晋献公的另一个小儿子——卓子为君。

这番对话听起来有些奇怪:接班人被杀了,不想办法为他报仇,反而立刻接受事实另立新君,这怎么看也不像忠臣所为啊。

实际上,荀息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他面临的问题有些过于严峻了。

我们在前文中说过,骊姬被晋献公当成了刀,太子申生因此被杀,重耳、夷吾也因此流亡。

这三位公子,在晋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实力,骊姬得罪了这三个人,想要在晋献公去世之后得逃活命,委实有些困难。

虽然根据《史记》的记载,杀奚齐只是里克的个人行为,但从后续的发展来看,这个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杀奚齐收拾骊姬,显然是三大公子背后的利益集团在集体行动,里克只是在台前操刀而已。

而荀息所在的荀氏,就是当时在晋国前排就坐的超强实力派。

首先,荀息本人是先君晋献公最信任的臣子;

其次,荀氏并没有派人跟随重耳流亡,可重耳回国之后,依然要大力拉拢荀氏;

最后,荀氏在日后分裂为数派,其中任何一派,都足以与赵魏韩三家相提并论,比如智氏就是荀氏的分支。

这无不说明一点:荀氏在晋国拥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荀息这次站在风口浪尖,很有可能会让荀氏面临灭顶之灾。

荀氏越强,就意味着他们所拥有的资源越多,也越容易引起别人的觊觎。

而荀息迎立奚齐这件事,往小了说,只是在尽人臣的本分;

可是往大了说,荀息分明就是骊姬在朝中拉拢的重臣;

再往大了说,就是整个荀氏都早已秘密倒向了骊姬。

如果大家揣着明白装糊涂,非要把荀氏和逼死太子申生、逼走重耳夷吾这些破烂事儿强行关联起来,然后大家群起分食,荀氏必然挡不住。

所以荀息就想一死了之,表示千错万错都是我荀息的错,和荀氏没任何关系。

旁人建议他另立国君,就是因为这样做,可以让他与骊姬脱钩,或许能保住性命。

然而事实证明,当时晋国的内讧已经到了失控的边缘,卓子也是刚当几天国君,又被里克给宰了。

这就说明,大家对于荀氏的敌意越来越明显。于是荀息再也不抱希望,牙一咬心一横,自杀了。

荀息一死,其他人自然也没理由继续朝荀氏发难,所以这件事算是告一段落。

反对奚齐上位,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为,是三位公子背后的利益集团在实施报复;

杀死卓子,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各大利益集团准备拿荀氏开刀。

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吗?其实也有。

晋国当时的权力格局,与其他国家大不一样。

经过大宗小宗五十年的分裂斗争之后,晋国的公族早已衰落,我在前文中说过,晋献公并不打算处死重耳和夷吾,主要依据也在于此。

晋国的大宗小宗之争,是在晋献公手里完结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晋国公族目前所面临的局面有多危险。

杀太子申生,只是为了防止齐国可能到来的渗透,而对于重耳和夷吾,晋献公没有任何下杀手的可能,骊姬也不可能在这方面对他施加干预。

可由于重耳和夷吾神经过敏直接逃出国,这使得晋国的公族空前虚弱。面对此情此景,如果再立一个幼子,就意味着这个幼子将被拥立者直接控制。

这样一来,其他各大家族还怎么混呢?

所以对于此时的晋国而言,谁也别指望“挟国君以令诸家”,只能找一位成熟稳重的公子继位,而且这个人必须尊重各大家族的利益。

这才是晋国两位小国君先后被杀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夷吾和重耳能够回国继位的根本原因。

6 阅读:819
评论列表
  • 2022-06-04 16:34

    荀息是以死践诺,保证荀氏家族的利益。荀氏如果太强大了,各大家族一定会联手翦除,荀息死或不死改变不了结果。

  • 2022-06-22 06:51

    主少国疑,百姓不信,大臣未附。就是为了防范一个不接壤的齐国的渗透?

  • 2022-06-06 19:40

    荀息不是个智者吗,计谋频出。[得瑟]

    纸船 回复:
    聪明可以当菜吃,但是不能当饭吃
    柠檬很酸 回复:
    给你看看百度原文:晋献公身前文臣以荀息、士蒍为首,专门为献公出谋划策。武将以里克为首,邳郑父为辅,是献公的爪牙,主要掌管军政要务,手中握有实权。连接文臣武将的纽带便是国君献公。一旦国君崩逝,新主又不能驭制臣下。那么文臣若不依附武将,便完全失去了用武之地。不管荀息如何多谋,如何忠心,都是无济于事。

顾道惊城

简介:写写字,说说话。不专业的人,不专业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