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台之初曾踌躇满志,认为凭一己之力能弥合法国政坛多年来的“左右分裂”痼疾。然而,他既没有拿破仑的骁勇善战也没有戴高乐的政治铁腕,更遑论二者的高智商。所以法国不仅没有在他的带领下走出长年的经济滞胀,反而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特别是“黄马甲运动”的爆发,一举点燃法国社会积累已久的各种社会矛盾。可马克龙在处理“黄马甲运动”的过程中操作操作堪称业余,既未能坚决贯彻律法,惩治暴徒,也没能有效缓解矛盾,减少阶级对立。
更为糟糕的是,搞内政不行并不意味着马克龙就能在外交上有所作为。由于没有接受过最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龙非常缺乏基本的政治常识和社会经验,再加上智商平庸,屡屡被美国领导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从阿富汗撤军问题上拜登不靠谱的“保证”到美澳联手夺走法国潜艇大单,美国多次公开羞辱法国,而马克龙则如小丑一般一次又一次沦为“背景板”。
糟糕的执政表现让马克龙一度成为全世界的笑话,很多评论都认为马克龙是后默克尔时代欧洲最糟糕的领导人。但俄乌冲突的爆发却意外让马克龙的外部形象获得很大改善,除匈牙利领导人外的一众智商欠费的欧洲国家领导者中,马克龙“脱颖而出”。虽然他也支持乌克兰并提供相当数量援助,但在英德美之间的“坦克扯皮”中他成功让法国置身事外,最大限度避免在乌克兰这个“赔钱货”身上投入更大。同时,他还公开表示法国不会支持所谓的“碾压俄罗斯”。
据法新社2月18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声称希望俄罗斯“败给”乌克兰,但警告那些想要“将碾压俄罗斯放在首位”的人,表示这“永远”不会是法国的立场。报道指出,马克龙接受法国《星期日报》、《费加罗报》和法国公共电台于2月18日晚上进行的联合采访时宣称,他希望俄罗斯在乌克兰战败,也希望乌克兰能够捍卫自己的立场。但他同时相信事情最后不会以军事方式收场,俄乌之间必然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并不会像某些极端人士希望的那样“彻底击垮俄罗斯”。他刻意强调,他不像有些人那样认为应当把俄罗斯完全击垮,或向该国领土进攻。那些观察人士想要将碾压俄罗斯放在首位,但这从来不是法国的立场,也永远不会是。马克龙认为,上述观察人士似乎主要是东欧的那些较为强硬的人,他们曾在2022年5月严厉批评马克龙发表的不应“侮辱”俄罗斯的相关言论。
这场采访是2月17日晚上在他搭乘的从德国返回的飞机上完成,他在那里参加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会议。采访中,马克龙反复重申希望推进一个以谈判告终的结局。此前,他曾解释称,应当“加强”对乌克兰的支持,才能走向“可信的谈判”。此次采访中,他非常详细解释所谓的“支持乌克兰”会达到怎样的限度。面对三家媒体,他指出,对乌克兰的支持应当是足以让乌军从正面战场发起一场较大规模的军事攻势。其目的并不是所谓的“收复领土”,而是打乱俄罗斯当下的战线部署,以便让谈判得以恢复。在马克龙看来,双方都不会取得完全胜利,乌克兰不会,俄罗斯也不会。他给出的理由是,双方动员的效果不如预期那样大,且两国本身能力也有限。
针对欧洲某些激进政客提出要让普京下台的言论,马克龙还特意指出,当前的体制内,弗拉基米尔·普京以外的所有选项相比于这位现任俄罗斯总统似乎都更加糟糕。外界猜测,他影射的是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尼古拉·帕特鲁舍夫和准军事集团瓦格纳的首领叶夫根尼·普里戈任等强硬派。
即使和很多欧洲低智商领导人一样,马克龙也盲目带领法国介入俄乌冲突,可相比于朔尔茨之流的愚昧,马克龙还是略存有一丝理智。通过他的言论可以发现,他的大脑里还是有一些关于“国家利益”的零碎感性认知。
首先,马克龙认识到乌克兰失败的必然性。虽然很多政客和专家动辄将俄乌冲突描绘成“自由和专制的斗争”,但稍具智商的人都会明白,引发冲突的直接导火索是乌克兰对乌东俄罗斯族人的屠杀及乌中央政府同纳粹组织的深度合作。也正因此,俄军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受到民间力量的太大抵抗,占领区的秩序也基本得到恢复。
同时,当地人的大力支持也让俄军兵力的劣势得到缓解。30万左右的作战部队竟然一字排开,分成五个较大的作战区域且在大部分战线上保持攻势。如此违反常规的部署和与之不相称的战况已经证明,乌克兰政府在中部和东部已经失去民心。即便俄罗斯同意撤军,当地的民众也会自发与乌政府军和纳粹武装战斗,乌克兰已经再也回不到过去。所以马克龙的停战设想就是让乌克兰发起一次梭哈般的攻势,给俄军造成一定损失即可。至于彻底打败俄罗斯,那对乌克兰及欧洲诸国而言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其次,马克龙对美国尚有一丝警惕。多次被拜登戏耍后,马克龙虽然没有让法美关系彻底破裂但也开始对美国保持一些戒心。特别是公开批评美国高价销售天然气的行为,充分展示出马克龙不甘心当美国“韭菜”的态度。而此番欧洲国家之所以被美国这般恣意收割,根本原因就是没能妥善处理俄乌冲突。如果俄乌冲突不结束,欧洲只能任由美国一轮又一轮收割欧洲财富。可如果以彻底击垮俄罗斯为俄乌冲突的结束目标无疑会将大半个欧洲送上不归路,且不说以欧美国家当前的实力甚至没有胆量与俄全面开战,即使有可能击败俄罗斯也会付出惊人代价。届时,已经耗尽元气的欧洲根本没有力量对美国的财富收割说不,因此俄乌冲突越早结束对欧洲诸国越有利。
但若是以给俄军造成一定损失为目标,理论上还是有可能做到。如果欧洲国家以本国士兵为主体组成欧洲联军,集中数百辆坦克和大批战机直接下场,于地势相对平坦的哈尔科夫东南部同俄军进行主力会战,那俄军将被迫从其他战线收缩兵力全力对阵欧洲联军以防止顿巴斯战线被彻底打穿。虽然这意味着与俄罗斯直接开战,但无疑会给俄造成很大损失,从而创造出有利于乌克兰的谈判形势。一旦俄军因受损严重而谈判,则法德等国的颜面得以保留,乌克兰也不至于输得太惨。
最为重要的是,法国可以公开恢复与俄的能源贸易,抵挡美国的进一步收割。此外,如果俄罗斯真的被打垮也不利于欧洲。因为当下,有能力牵制美国的国家屈指可数,欧洲正是依靠他们的掩护才能在夹缝中苟且偷生。俄罗斯倒下对欧洲并不是福音,只会让欧洲彻底沦为美国的半殖民地。所以对法国而言,保持一个有能力牵制美国的俄罗斯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