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上的大国,两国有着漫长的边境线。我国和印度的边界线全长2000公里,分为三段,东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西段沿着喀喇昆仑山脉走向,中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也就是原来的中国和锡金边境。1975年,印度吞并锡金后,这段边境线成为中印中段边境。
中国和印度的边境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印度直到现在仍然侵占着我国的藏南地区。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印度的第二大陆上邻国是巴基斯坦。印度和巴基斯坦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两国历史上都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印巴分治后,两国一直矛盾重重,爆发了多次战争。基于和印度的边境问题,我国和巴基斯坦有着共同的利益基础,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那么如果中国和印度爆发战争,巴基斯坦会帮助中国吗?
第一,巴基斯坦对华友好。中巴关系的接触初期充满试探性。1951年,中巴建交,此后的十年间,中巴两国实际上并不友好。这是因为当时巴基斯坦奉行亲美政策,试图借助美国的力量制约印度。比如在1953年到1960年,联合国关于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巴基斯坦连续八年跟随美国投了反对票。
但巴基斯坦发现,美国并不可靠。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北部抵达喜马拉雅山脉,南部深入印度洋,地缘价值重要。美国试图拉拢印度,提升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遏制苏联。因此美国一边援助巴基斯坦,一边和印度眉来眼去。到了1961年,美国暴露了真面目,当时美国向巴基斯坦提供的13亿美元军事援助,却明确限制不得用于对抗印度,这种"带枷锁的援助"使巴基斯坦深感失望。
此后巴基斯坦开始寻找其他可以制约印度的力量,而我国同样和印度存在边境矛盾,而且实力雄厚,就这样,巴基斯坦开始对华友好。我国为巴基斯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我国对巴基斯坦进行了军事援助,同时在中印边境的大规模调动,有效牵制了印度兵力,减轻了巴基斯坦的军事压力。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时期,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动用否决权阻止不利于巴方的提案。这些在巴基斯坦危难时刻的扶持,让两国关系不断升温。
第二,巴基斯坦帮助中国。在喀喇昆仑公路扩建工程中,巴基斯坦动员数万民众参与建设,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世界屋脊"上,中巴建设者用生命铺就了两国的友谊之路。还有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期,巴基斯坦动用战略储备,将全部22260顶帐篷运往灾区。而且为装载更多物资,巴基斯坦甚至拆除了运输机座椅,机组人员在长途飞行中全程站立。
当时巴基斯坦救援队连续工作,当中国工作人员建议他们轮休时,巴基斯坦救援队的队长阿什拉夫的回答令人动容:"我们多坚持一分钟,就能多救一个兄弟。"后来的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曾经在国民议会发表演讲表示:"即使我们只剩最后一块面包,也要分给中国兄弟。"由此可见,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好,历经了几十年的风雨考验,中国人也将巴基斯坦称为“巴铁”。
第三,巴基斯坦的选择。巴基斯坦奉行对华友好,但国家间的友好,实际上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一个国家的对外方针,首先会考虑自己国家的利益,因此面对战争选择时,自然都会非常谨慎。比如1962中印战争时,巴基斯坦并没有参战支持中国,只是在外交上对我国声援。因此当中国和印度爆发战争年时,巴基斯坦肯定会帮助中国,可能包括物资帮助,外交支持等等,但不会实际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