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保缴费确实设有“缴费档次”。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可按当地社平工资的60%-300%区间选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直接设置缴费档次12档(如年缴200-6000元/12档),政府对应补贴。
但是,根据当前社保政策,养老金本身没有设定的固定档次,但养老金的实际领取金额会因个人缴费情况产生显著差异。因为养老金差异的核心逻辑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养老金计算基于个人缴费基数、年限等指标,虽无固定"档次",但存在阶梯式差异。
从养老金计算公式来看——
(1)职工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基础养老金 = 退休地社平工资 × (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 2 × 缴费年限 × 1%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总额 ÷ 计发月数(2)城乡居民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政府固定)+ 个人账户养老金
从养老金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缴费越长,缴费越多,个人账户积累越多,养老金越高。
当然,也有一些因素造成养老金差异,值得关注——
一是地区差异。社平工资高的城市基础养老金显著高于社平工资低的城市。
二是行业性质。大型国企、机关事业单位往往按实际工资足额缴费,私企普遍按最低基数缴纳。他们之间也存在差异。
三是历史政策。2014年养老并轨前,机关事业单位无需缴费却能领取高额养老金,目前仍在过渡期。待遇相对要高。
四是补充养老金。部分单位提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导致养老金较高。
总的来看,养老金有多少的差异,没有档次之分。要想得到多的养老金,自己能做的,就是多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