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PC品牌,暂停对美国市场销售了?

互联网乱侃秀 2025-04-16 11:27:56

据《工商时报》报道,六大PC巨头惠普、戴尔、联想、华硕、宏基、苹果已暂停销往美国的PC整机,甚至还包括显示器、键盘等零部件。

这一罕见举动的直接导火索,是特朗普政府针对全球的大规模关税。

以一台中国大陆组装的800美元笔记本电脑为例,叠加125%关税后,进口成本将飙升至1800美元。即便品牌方自行承担部分成本,终端售价也需上涨50%以上,远超消费者承受范围。“没人会花2000美元买一台轻薄本。”一位经销商坦言。

一、关税背后的“窒息链”

1. 转嫁无门的成本美国市场主流笔记本电脑售价集中在600-1500美元区间。若按125%关税计算:

联想ThinkPad X1 Carbon(1399美元)成本升至3147美元;

华硕ZenBook(999美元)成本达1318美元。即便品牌商承担一半关税,售价涨幅仍超30%,这无异于将大众产品推向“奢侈品”价位。

2. 全球产业链的“死结”PC制造的全球化分工,让关税冲击避无可避:

全球82%的笔记本电脑在中国大陆组装;

65%的半导体元器件来自中国台湾;

锂电池、屏幕等核心部件高度依赖两地供应链。即便将组装环节转移至美国,其70%的零部件仍需从中国大陆进口,最终仍被计入“中国制造”征税。

二、美国市场的“断供危机”

1. 高度依赖的消费现实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

76%的笔记本电脑、73%的智能手机来自中国大陆;

90%的无线耳机依赖中国供应链。零售商警告,若断供持续,3个月内电子产品货架将空置40%。

2. 短暂的“豁免喘息”4月11日,美国海关紧急豁免手机、电脑等20类产品关税,但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随即泼下冷水:针对半导体的新关税将在1-2个月内落地。可见“豁免只是缓刑,不是赦免。”

三、“制造业回流”的幻象

特朗普试图用关税迫使制造业回流,但现实残酷:

1、一部笔记本电脑需1800多个零部件、200余家供应商协作,美国本土缺乏配套产业链;

2、若强行将产能迁回美国,笔记本电脑成本将增2倍,售价恐突破2000美元。

“这不是靠政治口号能解决的。”Wedbush分析师艾夫斯指出,亚洲供应链的成熟度是30年积累的结果,美国短期内无法复制。

四、谁在为关税买单?

关税政策的反噬效应正在显现:

消费者:若笔记本电脑涨价50%,普通家庭换机周期将从5年延长至8年;

财政:若进口量腰斩,125%关税的实际税收反降37%;

就业:每保住1个制造业岗位,零售、物流等行业或损失4个岗位。

“关税看似在向中国收钱,实则是从美国消费者口袋里抢钱。”经济学家评论道。

1 阅读:328

互联网乱侃秀

简介:尽量不吹牛,实事求是聊聊科技、数码、互联网、创投等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