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封国时期的姬姓诸侯,到明清移民潮中的先行者,再到今天遍布荆楚大地的345万人口,湖北王氏的迁徙史
湖北王氏的根源,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被封于王城,成为姬姓诸侯国的开国君主。周公旦的后裔,以封地为姓,奠定了王姓的根基。此后,王氏家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逐渐成为华夏大地上的重要姓氏。
除了姬姓王氏,湖北王氏还有部分源于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这些不同的支系,在湖北这片热土上交汇融合,共同构成了湖北王氏的多元血脉。
今天的湖北王氏,人口约345万,占总人口的5.98%,是名副其实的荆楚大姓。他们广泛分布于黄石市、黄冈市、咸宁市等地,其中黄冈蕲春县更是王氏的聚居地之一。在荆州、宜昌、恩施等地,王氏家族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湖北王氏的历史上,王占元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位北洋军阀时期的湖北督军,以封建宗法关系为纽带,形成了“鲁人治鄂”的局面。他在政治上的专制独裁,对经济上的肆意盘剥,让湖北民众苦不堪言。

在湖北团陂,有一个关于王氏始祖九龄公的传奇故事。据宗谱记载,九龄公出生于宋建炎年间,寿命长达97岁。他在宋绍兴年间游学至蕲地,被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所吸引,决定在此落籍。
九龄公落籍后,以教书为业,凭借自己的文笔和才华在乡里赢得了极高的声望。他的后裔在团陂一带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庞大的王氏家族。如今,九龄公的后裔已多达十万之众,他们遍布全国各地,但始终不忘祖先的迁徙史诗和家族的文化传承。

在湖北王氏的族谱中,字辈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王氏,字辈各异,却都承载着家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例如:
襄阳王氏:“王维錫命,王士鲁正,王世敬德,辅国永清……”团陂王氏:“九龄公后裔字辈:文焕、文兴、文炳……”湖北王氏历史名人
一、王昭君:四大美女,和亲使者
二、王树声:开国大将,革命先驱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湖北麻城人。他早年加入共产党,参与创建了麻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西路军副总指挥等职,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功勋。抗日战争时期,他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为中原解放区的创建与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他被授予大将军衔。
三、王平:开国上将,铁汉柔情王平(1907-1998),湖北省阳新县人。他早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红三十一军政治部秘书长等职。在长征途中,他多次立下战功。抗日战争时期,他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为中原解放区的创建与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不仅在战场上勇猛无比,而且在生活中铁汉柔情,对战友和家乡人总是伸出援手。
四、王兆翔:革命党人,云南名将王兆翔,原名京戒,字申五,湖北秭归人。他早年加入同盟会,参与武昌起义和云南“重九起义”。在云南,他历任云南讲武堂高级教官、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校长等职,为云南的军事教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思想日趋消沉后,辞去军政要职,就任云南佛学院院董。1949年12月9日,前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率领云南军政人员起义,王兆翔应聘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治军事顾问。

五、王同轨:明清小说家,鄂东望族王同轨,明清时期小说家,鄂东王氏家族成员。他的著作《耳谈》中有一则“陈玄超因丫鬟秋香一笑而成就美好姻缘”的故事,后被冯梦龙移花接木,变成了《警世通言》里的《唐解元一笑姻缘》。这个故事对明清小说、戏曲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六、王家璧:清代名臣,文献大家王家璧,清代名臣,鄂东王氏家族成员。他不仅对家族文献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辑佚工作,而且自己著述丰富。他著有《王氏家谈》一书,对家族历史和名人进行了详细的记载。他的藏书涉及政书、奏议、宗谱、家传、方志、小说等多个方面,对后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七、王述银:非遗传承人,楚乐守护者王述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康县马良镇赵家山村王氏家族成员。他作为沮水呜音的传承人,不仅掌握了呜音的演奏技艺,而且积极传授给后人。他通过举办呜音培训班、与高校音乐专业师生联手等方式,让楚乐瑰宝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