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对于论资排辈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晚辈对长辈不尊重,就被视为不孝顺。
如果到了酒席上,这种习俗更加严苛,谁坐上位,谁坐下位,也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安排不妥当的话,客人不开心,主人脸上也没有什么光彩。
前些日子,贵州网友分享了一段视频,视频显示在一场宴席上,客人受邀来吃饭,虽然是一顿简单的便饭,但是对于排位,主人却有点犯愁。
最终,大多数人都被安排到妥善的位置,围坐在桌前边吃边聊。唯独一个桌上,只坐了一位老人,不是因为没人愿意挨着,实在是他的辈分太高,没人敢同桌。
常见的情况是,几十岁的老人,论资排辈,可能还不如一个孩子。在婚丧嫁娶的宴席上,这种辈分就牵扯到座次。
主人家恰逢喜事,同村的人都前来帮忙。因为村子本身就不大,都是一个姓,到吃饭的时候,主人出于礼节,不但宴请了前来帮忙的宾客,就连他们的家人也一并喊了过来。
这个举动虽然是好心,但是有一个细节,让主人颇为为难,那就是坐次的问题。如今很多人可能很难理解,但是农村的朋友可能清楚,一个村子,辈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身份象征,什么人坐在什么位置,有着很严格的规定。
主人也不敢怠慢,虽说宴席并不隆重,就是在外面的巷子里摆了几张桌子,简单准备了点酒菜,招待一下大家,但座位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所以最终在安排完后,一位男子就被单独安排到了一个桌子前,一个人坐在边上,着实显得有点孤独。
据主人介绍,虽然从情理上来说,要安排个陪席的,但因为他辈分实在太高,没人敢和他同桌,只能这样应付了。
“不同的地方,可能习俗不一样,在我们这里,辈分高的还是会和别人坐在一起,只不过是在首位,下首留给其他长辈,这样坐太夸张了。”
“传统留下来的东西,有的是精华,但是有的是糟粕,还是需要谨慎对待,这样让长辈自己坐着,个人觉得不合适。”
“辈分是自己赚出来的,可能有的人还很享受这种辈分所带来的优越感呢,既然当事人没意见,外人也不用跟着掺和了。”
笔者观点:排资论辈的习俗由来悠久,过去有人辈分高,受尊重,完全是靠自己双手打拼出来的,生活中帮助邻里,无私奉献,继而获得别人的敬仰,如今很多人,靠的多是年龄。虽然年纪大的人确实也应该获得尊重,但是后辈在行动上,就要懈怠得多。逢年过节,提着东西去看一下,话说不到十句,就起身离开,所以更多的只是一种仪式,而不是内心深处真正的尊重。视频中的这位男子,固然辈分是高了,但换来的却是一种孤独,就连吃饭,都是一个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主人的尊重,仅仅是给了个形式上的面子,毕竟对于真正威望高的长辈,自然不应该是这种待遇。
敬老者福至, 爱老者心安, 是为人间至善。若晚辈越是陪在身边敬酒,有说有笑,充满亲近感,反而越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