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会议,非常信号

刘晓博说财经 2025-04-10 23:40:08

原创 刘晓博

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七常委出席。

会后发布的新闻通稿说:

1、我国幅员辽阔、边界线长,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要以全球视野审视周边,增强做好周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倡导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对于读者来说,“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的名称有点另类。看了通稿,大家也都能理解,说的是中国跟周边国家的关系。

为什么不用“邻国”一词?因为“周边国家”范围更宽泛,包括了不接壤、距离近、关系重要的国家,比如日韩和很多东盟国家。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2013年国家曾召开过一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也是七常委出席。此前和之后,没有举行过类似的会议。

跟2013年那次会议相比,今次会议从名称上看规格更高一些,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2013年的会议名称里,没有“中央”、不是“工作会议”,而是“座谈会”,还有“外交”这一限定词。

中央在关税博弈最激烈的时候,召开这样的会议,意义深远,也传递了非常信号。

关税战的实质是:美国想对二战以来国际秩序、经济秩序做一个大调整,以更有利于维护美国的霸权,遏制中国的崛起。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分水岭,它结束了欧洲统治世界的历史阶段,美国一跃成为全球秩序的制定者。

从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到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贸易组织,都是美国主导建立的,也在这个体系里占尽了便宜。

最近10多年,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看到全球化、低关税时代对自己不利了,于是有了改变秩序的想法。比如近年来,美国一直在淡化WTO的作用,试图通过一对一谈判,重新建立有利于自己的贸易秩序。

特朗普随意加关税,是这种想法达到高潮的表现。

中国该如何应对?除了继续高举全球化大旗,维护多变贸易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外,还要搞好跟周边国家的关系,推动周边贸易。

美国也有类似的战略。

比如美国通过拒绝加入CPTPP,修订北美自贸协定等办法,成功地把两个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变成了自己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已经下降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在邻国、周边国家中搞紧密的贸易圈,有明显的好处:

第一,大家山水相连或者相近,运输成本低,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效率更高。

第二,周边国家是“搬不走的邻居”,很难彻底翻脸,脱钩断链可能性比较低。

第三,随着地缘政治冲突日益激烈,一些关键的国际航道比如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红海等,随着可能断航。如果你的主要贸易伙伴在周边,这种风险对你影响就不大。

比如,万一将来美国占领了巴拿马运河,限制中国船舶通过,就会带来很大麻烦。但这不会影响中国跟东盟、日韩、南亚、俄罗斯以及“几个斯坦”的贸易。

通过欧亚大陆桥,中国还可以避免走海路,保持跟欧洲的贸易往来。

几年前,中国曾公布过“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规划,这其实就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备份通道。

当东南沿海交通遇阻的时候,中国还可以保持跟东南亚、中亚和欧洲的联系。

以前,有人会认为搞战略备份是“杞人忧天”。从最近几个月,特朗普一会儿要占领格陵兰,一会儿要出兵巴拿马,一会儿要吞并加拿大,一会要对中国生产船舶停靠美国港口征收特别费等来看,手里多拿几张牌非常有必要。

当你有了充足的牌,做好了各种备份,麻烦自然不会来找你了。

只要你有“阿喀琉斯之踵”,人家就会算计你。

下图来自国家统计局2024年统计公报。可以看到,东盟已经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占了中国出口额的16.4%,进口额的15.3%。如果再加上日韩、中国台湾和香港,以及俄罗斯、印度,出口占比就达到了37.3%,进口占比达到了43.1%。这还没有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西亚和中亚各国。

也就是说,周边贸易伙伴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权重,正在向50%迈进。

如果中国未来再修通了横跨南美洲大陆的铁路,横跨非洲大陆的铁路,巴拿马、苏伊士运河对中国的重要性将大大降低。

强化周边战略,是中国打出的一张新牌!

2 阅读:494

刘晓博说财经

简介: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