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将领青山清少将,曾以第二十三师团司令部副官、第十一师团步兵第43联队长和第一一四师团步兵第83旅团长参加了侵华战争,日本战败投降后,率领所部在山西临汾缴械投降。

日军占领下的山西县城
青山清(1893—1970)是日本爱知县人,1893年2月1日出生,1914年5月28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6期步兵科,与栗林忠道、大野广一、木下勇、影佐祯昭、和知鹰二、花谷正、山县武光、冈崎清三郎、冈本德三、大内孜、宫崎繁三郎、雨宫巽、中永太郎、若松只一、平野仪一、落合甚九郎、谷口春治、正井义人、安部孝一、石川忠夫、梨冈寿男、田中隆吉、服部尚志、海福三千雄、牧野四郎等人同学,同年12月25日晋升步兵少尉,此后不曾考入陆军大学校。

日军用火车运输火炮
青山清早期经历不详,1939年9月6日被调到日本关东军,以步兵中佐军衔出任第二十三师团司令部副官,该师团是日本关东军参加“诺门坎战役”的主力师团,在与苏军的对抗中遭到重创,此时退出战场进行战后休整,青山清到任后,辅佐师团长井上政吉中将和参谋长木村松治郎大佐进行战后重建工作,任内于1940年8月1日晋升步兵大佐,同时升任高级副官。
1940年12月2日,青山清被调到第十一师团,接替村田孝生大佐出任步兵第43联队长,时任师团长为牛岛满中将,参谋长为梅津广吉中佐,此时该师团驻屯在黑龙江东安(即密山)地区,隶属于日本关东军第五军作战序列,由于密山隔兴凯湖与苏联相望,因此主要是担任防御苏联的警备与作战任务, 并对东北抗日民主联军进行讨伐。

日军进山讨伐抗联
1944年1月27日,青山清被调回日本,接替石田丰藏大佐出任山形联队区司令官,该联队区是步兵第32联队编成地,该联队原本隶属于第八师团,1939年10月被抽调编入第二十四师团。
青山清负责山形联队区的征兵和新兵训练等工作,联队区司令官通常由大佐或少将军衔者担任,联队区司令部设两个课,第1课分管内部人事、征兵动员、在籍军官管理等事务,第2课分管在乡军人会、青年训练所等民间军事组织的管理等,主要是征召和训练预备役青年,为在海外作战的步兵第32联队补充兵员。

联队区训练的新兵
1945年3月1日,青山清晋升陆军少将,同年3月31日,被调到中国派遣军,接替大井川八郎出任第一一四师团步兵第83旅团长,该旅团下辖独立步兵第199大队、独立步兵第200大队、独立步兵第201大队、独立步兵第202大队等。
日军第一一四师团是以独立步兵第3旅团为基干,于1944年7月10日在山西临汾第二次编成的,并被部署在临汾地区担任警备与作战任务,与第一次编成的第一一四师团完全没有任何交集,此时师团长为三浦三郎中将,参谋长为高津康雄大佐,隶属于日军第一军作战序列,该军司令部设在太原,时任司令官为澄田赉四郎中将,参谋长为山冈道武少将。

日军第一军司令部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澄田赉四郎代表日军第一军所属部队,于1945年9月13日上午11时,在第一军司令部大楼三楼会议室,向坐在受降席上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和参谋长郭宗汾呈献了指挥刀和军旗,以示向中国军方受降代表缴械投降。
日军驻山西占领军陆续被遣返回国,但阎锡山为了打内战之需要,与澄田赉四郎、三浦三郎等人密谋留用了一部分日军部队,这些被留用人员,甘愿为阎锡山打内战效力,双方一拍即合,并达成这一秘密勾当。

被阎锡山留用的日酋
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为了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始终没有放弃对阎锡山的诱降,而老奸巨猾的阎锡山,也始终是与日本人眉来眼去,但其在原则问题上还是守住了底线,只是与日本人虚与委蛇,但他在豢养日本雇佣军这件事上,与蒋介石宽恕和赦免冈村宁次等人都是如出一辙的。(林海青蛙原创,抄袭搬运可耻)

被阎锡山留用的日军
青山清战后经历不详,死于1970年1月18日,其军旅生涯不曾获得任何等级的金鵄勋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关于青山清晋升陆军少将的时间,有些史料记载的是:1945年6月10日,究竟真伪如何?还真是难以判断,而这两种说法,也都有各自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