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那么聪明,为什么不提前讨好或巴结一下嘉庆呢?

江湖夜雨十年灯 2025-04-17 20:36:57

在和珅刚开始发迹的乾隆中后期,乾隆帝对于皇子皇孙结交大臣十分忌惮,即使是互相普通人情往来,都会遭受重罚。比如定亲王之子绵德,即因此革爵。乾隆四十一年正月甲戌谕:

前据迈拉逊奏拾获匿名揭帖一纸,内有开写绵德阿哥赏给礼部郎中秦雄褒字画食物并经相见送礼一节,随密谕福隆安查访。今据奏称,拏获曾在绵德阿哥处雇工之马成、苏二,讯供秦雄褒曾进见绵德阿哥致送画册炉瓶等物,绵德阿哥亦赏给绸纱字扇属实。此事甚有关系。阿哥在内廷读书,理应谨慎自持,不当与外人交接。况秦雄褒不过一礼部汉司员,与阿哥等毫无干涉,非若书房行走之翰林等可比。秦雄褒何所为而必欲谒见绵德,绵德亦何所为而必欲认识秦雄褒乎。秦雄褒系秦道然一家,从前秦道然在康熙年间即有交通塞思黑之事,其家风本不醇谨。今秦雄褒复敢如此,幸而早为发觉,尚不致久滋事端,此即阿哥等之福。若不示以惩儆,恐诸皇子皇孙无所畏惮,渐失我朝家法。绵德,著革退王爵,即令绵恩承袭。

此时绵德不过是一个皇孙,虽然继承高宗长门定王系,但是并未被考虑为皇储。其与一个中级官僚互相馈赠一些礼品,虽有不检点处,但是却被处以革爵的重责。

而此事发于乾隆四十一年,正是和珅开始逐步平步青云的时候,看到绵德的下场,和珅此时断然是不敢结交皇子的,如果他是皇子师傅,倒是可以有一段师生情谊,但他并未承担这类职能。

到了乾隆末期,和珅此时已经逐步由宠臣变为重臣甚至权臣(当然,此权臣是弄权之臣,而非擅权之臣),此时正逢皇权交接前夕,他也的确想过巴结和靠拢嘉庆。他干冒天下之大不韪,违背秘密建储的制度,私下将立储消息透露给嘉庆,并据此认为自己有“拥戴之功”。

对于和珅认为自己有“拥戴之功”,我认为有必要展开讲一下,如果和珅完全觉得自己靠泄露秘密建储信息给嘉亲王就有了拥戴之功未免把和珅想的有些幼稚了,很可能是和珅自己也知道无法兼顾即将退位乾隆和即将成为皇帝的嘉庆,因此自己造势宣扬拥戴之功,一是自我心理安慰;二是以此来震慑群臣,让新君对其投鼠忌器;三是反反复复提醒嘉庆自己的忠诚,希望嘉庆能够理解自己所处立场的难处。

然而嘉庆心里对其这种行为极为痛恨和防范,根据嘉庆在乾隆去世后的执政表现来看,嘉庆虽然仁厚,但是对祖制和规矩相当尊重,以至于有时候过于迂腐,和珅的泄密举动不会让嘉庆感激,因为他很清楚他的皇位来自乾隆,和珅此举完全是挟乾隆之恩威擅作威福。

但是嘉庆帝此时对和珅却处处忍让,因为他很清楚和珅是其父亲行使太上皇权威的代言人,这也让和珅有了一种已经成功傍上嘉庆的错觉,从而失去了最后的脱身机会。

《清实录》“朕于乾隆60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递如意,漏泄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

《清代通史》:嘉庆初元,珅自负拥戴功事详后节,鸱张益甚,外而封疆大吏,领兵大员,内而掌铨选,理财赋,决狱讼,主谏议,持文柄,大小臣工,顺其意则立荣显,稍露风采,折挫随之。

《啸亭杂录》:丙辰元日上既受禅,和珅以拥戴自居,出入意颇狂傲。上待之甚厚,遇有奏纯庙者,托其代言,左右有非之者,上曰:“朕方倚相公理四海事,汝等何可轻也?”

珅又荐其师吴稷堂省兰与上录诗草,觇其动静。上知其意,吟咏中毫不露圭角,故珅心安之。及纯庙崩后,王黄门念孙、广侍御兴等先后劾之。上立命仪、成二王传旨逮珅,并命勇士阿兰保监以行。

在嘉庆登基,乾隆训政时期,此时乾隆与嘉庆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方面太上皇不愿意放权,和珅也成为了太上皇制衡皇帝的一枚棋子。另一方面,皇帝必须曲事太上皇,但是面对如此强势的太上皇,难免心理不会有些隔阂。但是毕竟是父子,所以此时的和珅就成了皇帝记恨的对象。嘉庆甚至将和珅视为“李辅国”这种奸佞(这里其实也可以稍微看得出嘉庆对乾隆帝的一些怨气,试想和珅如果是李辅国,那么置乾隆于何等君主?),这个时候和珅已经无法讨好嘉庆。

而嘉庆清算和珅,或许有泄愤的情绪在里面,但是更多的则是其着手改革乾隆后期政治的需要。

《清稗类钞》:上皇(乾隆)召和珅,嘉庆在侧。上皇闭目,口中喃喃低语。久之,忽启目曰:“其人是谁?”珅答:“高天德、苟文明。”嘉庆大愕。翌日密询珅,珅曰:“上皇所诵为西域密咒,诵之,所恶之人虽在千里外必有奇祸。奴才知上皇所咒必为教匪悍酋,故以二人名对也.”嘉庆益骇.

《清代名人轶事 》 珅取以白上皇曰:“嗣皇帝欲市恩于师傅耶?”上皇色动,顾董文恭公曰:“汝在军机刑部之日久,是于律意云何?”公叩头曰:“圣主无过言。”上皇默然良久曰:“卿,大臣也,善为朕以礼辅导嗣皇帝。”乃降旨,朱圭仍留两广总督之任,旋又改巡抚安徽。

《啸亭杂录》:及帝即位,若苟正辅国之罪,肆诛市朝,一武夫力耳!乃舍此不为,以天子之尊,行盗贼之计,可愧甚矣!”乃知睿谋久定于中矣。

《清史稿》:和珅继用事,值高宗倦勤,怙宠贪恣,卒以是败。仁宗尝论唐代宗杀李辅国,谓:“代宗为太子,不为辅国所谗者几希。及即帝位,正其罪而诛之,一狱吏已办。”盖即为和珅发也。

清代权臣大致分为三个等级,以其所持权柄降序排序依次为:

1、专权之臣:摄政时期的多尔衮为代表

2、擅权之臣:辅政时期的鳌拜、顾命时期的肃顺为代表

3、弄权之臣:乾嘉交替时期的和珅、道光晚期的穆彰阿为代表。

以和珅而言,虽然其权柄并非传统上认为的那么强大,但是在时人甚至嘉庆眼中,其依然是权臣甚至是权奸,以嘉庆眼光来说,在很长的时间内是认为其有成为曹操王莽这类专权之臣的野心,后经大臣开导和讲解,依然认为其属于李辅国类的擅权之臣。当然我们从现代角度研究来看,认为和珅不过是依附于乾隆的弄权之臣。

《清史稿》: 诸劾和珅者比于操、莽。直隶布政使吴熊光旧直军机,上因其入觐,问曰:“人言和珅有异志,有诸?”熊光曰:“凡怀不轨者,必收人心,和珅则满、汉几无归附者,即使中怀不轨,谁肯从之?”

嘉庆所著《味馀书室稿》中: “代宗虽为太子,亦如燕巢于幕,其不为辅国所谗者几希。及帝即位,若苟正辅国之罪,肆诛市朝,一武夫力耳!乃舍此不为,以天子之尊,行盗贼之计,可愧甚矣!”(这一段在之前《啸亭杂录》中也有记录)

和珅是否是乾隆有意留给嘉庆的“财富”

其实我认为,和珅可以说是乾隆后期乃至末期的白手套,但是所谓乾隆养肥和珅留给嘉庆,是值得商榷的。

(1)乾隆本身是一个极度自恋的完美主义者,包括所谓“十全武功”“古稀老人”“五世同堂”“千古第一全人”在内,他一直在将自己塑造成古往今来最完美的君主。而和珅几乎是其后期政治的代言人,如果乾隆养肥和珅留给嘉庆,则嘉庆杀和珅时候必然要给和珅安放罪名,这必然会损害到乾隆的执政的“完美度”,以乾隆的性格似乎不大可能。

(2)关于和珅的巨额财富。和珅肯定是乾隆朝的巨贪。但是和珅所谓的“八亿财富”其实是清末民初才流行的,而“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则是清亡后《清稗类钞》提出的。而在《清实录》里面,当时和珅抄家的资产不足2000万两,大约1000余万两左右,当然也是极其庞大的数字,但是却并不值得乾隆为此损害自己的政治权威,也不值得嘉庆为此干冒诛杀父亲执政大臣的政治风险。

“臣等奉旨查抄和珅及伊家人刘全等家产,所有查出和珅家二两平金三万三千五百五十一两,银三百一万四千九十五两三钱三分,俱已交广储司收讫,业经奏闻在案。续查出和氏借出本银钱所开当铺十二座,及家人刘全、刘印、刘陔、胡六自开、伙开当铺共八座,亦经奏闻在案。臣等自正月初八日起,迄今查得和氏契置取租房计一千零一间半;取租地计一千二百六十六顷零。通计价银二十万三千三百两零;价钱六千一百吊零。此外查出和氏借出应追本利银二万六千三百十五两,并自拴大车八十辆,每辆银一百二十两,共发出车价银九千六百两,分给各户领办,今已在各户名下追出二两平银三千九百六十两……其未经呈交之车价造具清册,移咨内务府就近着追。”(故宫博物院《史料旬刊》第七期)

1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