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领袖,是信众的精神支柱,然而实际上真正的操控者是东王杨秀清,曾经有外国人到太平天国考察,发现内部一应事务都由杨秀清管理,而洪秀全几乎没有露过面,以至于有人怀疑洪秀全是个虚构的人物。
杨秀清本是一名大字不识的烧炭工,能够凌驾于洪秀全之上,并非他有什么过人的胆识和谋略,只是因为他擅长“装爹”,遇到问题就装爹,连洪秀全都得对他服服帖帖。
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传教,由于种种原因,工作迟迟没有进展,洪秀全决定放弃这个地方转战他处,但冯云山认为还有希望,应该再坚持坚持,两人为此发生多次争执,最后决定分头行动,洪秀全回广州进修,冯云山继续留在广西传教。
广西十万大山,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老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冯云山利用民众想要吃饱穿暖的愿望,辗转各地传教讲学,告诉他们只有信教才能改变现状,才能过上好日子,激发民众的热情,最后成功吸纳了一批教众。
杨秀清也在这批教众里,当时他只是个寂寂无名的烧炭工,生活困苦,吃了上顿没下顿,被冯云山描绘的美好生活深深吸引,于是加入其中。
说起杨秀清也是个苦命人,他祖上是广东人,多年前逃难到广西,没有田地资产,一家几代人在深山里砍柴烧炭为生。
杨秀清命运坎坷,5岁丧父、9岁丧母,由伯父抚养长大,伯父家也是一贫如洗,只能保证他不被饿死,上学读书什么的都是做梦,等他年龄稍长,也当了一名烧炭工。
那时候杨秀清最大的愿望就是挣几分薄田,娶一房媳妇儿,再生几个大胖小子,老婆孩子热炕头,此生足矣。
可惜杨家太贫困了,这样朴实的愿望对他来说都是痴人说梦,大概率他的结局会是孤独终老,然后饿死、冻死或者病死。直到遇见冯云山,了解了太平天国,他意识到原来这一切都能实现。
起初,杨秀清各方面都不突出,在诸多教众中毫不起眼,别人讲话的时候他只能在底下听,别人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他只求温饱,其他的都不在乎,更不敢想将来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呼风唤雨的大人物。
冯云山在广西发展的教众越来越多,欣喜之余他写信给洪秀全,希望对方能来这里一起谋事。
洪秀全收到信以后又意外又惊喜,意外的是他没做到的事情,冯云山竟然做到了,惊喜的是他们终于在广西打出名声,宏图大业指日可待,于是马不停蹄地返回广西。
虽然广西的队伍是冯云山一手拉起来的,但是在传教的过程中,他不停地向教众介绍“洪先生”,宣扬“洪先生”的全知全能,以至于所有教众都对洪秀全非常崇拜。因此,洪秀全的到来在引起巨大的轰动,人人都想一睹洪先生的风采,人人都想和洪先生一起做事。
杨秀清亦是如此,每次开会时洪秀全讲话,他都会伸长了脖子认真听,生怕错过一个字,每次看到教中管事和洪秀全站在一起,都会羡慕不已,心想什么时候他也能站到洪先生旁边呢?
没想到机会很快来临,杨秀清不但实现了和洪秀全平起平坐的愿望,还一跃凌驾于洪秀全之上,成为拜上帝会中谁也不敢置疑的人物。
洪秀全到广西后,一边管理教众,一边思考怎么继续扩大宣传,他和冯云山等人经过讨论,决定干一件大事,让拜上帝会扬名立万,而他们准备干的大事就是捣毁甘王庙。
甘王庙在当地的名气很大,周围的人都在上香祈福,长久以来香火旺盛。只要捣毁甘王庙,让寺庙的信徒转而信奉拜上帝会,他们的势力将会急速扩大。
说干就干,洪秀全领着一干教众推倒佛像,把甘王庙砸了个底朝天,却不想惹出了大麻烦。
事情并没有向洪秀全预期的方向发展,反而引起了当地地主势力的仇视,地主联合团练包围拜上帝会的活动地点,将洪秀全和冯云山等人送进衙门,很快就给他们按了个“结盟聚众、不服律法”的罪名,不久之后就要斩首示众。
经过艰难的斡旋,洪秀全最后被放出来,他一刻也不敢耽搁,火速返回广州筹措赎金、寻找支援,留在狱中的冯云山等人就惨了,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救援,只能眼睁睁等死。
眼看着拜上帝会将要树倒猢狲散,杨秀清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念一夕崩塌,原以为洪先生多么厉害,原来在官府面前照样不堪一击,什么上帝、什么神子,都是唬人的玩意,转念一想,既然洪秀全能“造神”,他杨秀清为什么不能?
这样想着,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里慢慢浮现。
拜上帝会的残部聚在一起商量对策,杨秀清忽然两眼一翻晕倒在地,等众人查看时,他又悠悠醒来,神色肃穆地看着大家,大声说道:“吾乃天父,来传圣旨!”
他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渡过难关,一方面积极营救冯云山等人,一方面迎回洪秀全,稳定局面,在他的带领下拜上帝会逐渐恢复生机。
杨秀清带领大家渡过难关,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只有洪秀全的心里很不痛快,我自称上帝次子,你自称是天父降世,这下你的身份比我还高,我都要听你的,凭什么?
洪秀全心里清楚杨秀清的伎俩,但是又不能戳破,一来有很多人信服杨秀清,如果戳穿他的把戏,好不容易团结起来的教众会再次分裂,二来戳穿杨秀清等于打自己的脸,毕竟两人用的手法相同,你说他是假的,他也能反过来说你是假的。
最重要的是,大部分教众更认可洪秀全,杨秀清根基尚浅,短时间内构不成威胁,与其内部勾心斗角,不如集中力量解决外部问题,继续扩大势力。
洪秀全的考量不能说错,在当时的情况下确实是最佳决策,但是他低估了杨秀清的能力,也为将来大权旁落、自己被架空埋下了隐患。
假冒天父事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杨秀清都非常担忧,他不知道洪秀全会不会承认他,等啊等,等啊等,终于等来管理层的最终决议,承认他的天父资格,允许他进入拜上帝会核心管理层。
从此之后,杨秀清正式成为拜上帝会的领导人之一,历史的大幕,为他徐徐拉开。
1851年初,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在东乡登基为帝,自称“天王”,建立太平天国。这年年底,杨秀清被封为“东王”,职权在西王、南王、北王、翼王等诸王之上,成为太平天国中仅次于洪秀全的人物。
太平天国势力席卷全国,杨秀清率领部队东征西战,取得卓越的功勋,将士们也都对他十分信服。
除了领兵打仗,他管理内务也是一把好手,立法安民,整顿法纪,取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和信任,太平天国内外好评一片,高层在商量对策的时候,所有人都唯他马首是瞻,就连洪秀全都要听他的,倒不是他的决策多么英明,而是因为他有一个撒手锏,那就是天父代言人。
杨秀清提出的想法和建议,只要有人质疑,他立马请“天父”上身,指责众人怀疑杨秀清,就是对天父不敬,这顶大帽子扣下来,谁还敢说一句不是,洪秀全也只能乖乖闭嘴。
仗着这个特殊身份,他在太平天国中可谓说一不二,看谁不顺眼就假借天父之名将人铲除,想要什么特权就以天父命令来索取,逐渐成为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相较于猖狂的杨秀清,洪秀全就显得低调多了,他尽量避免和杨秀清发生正面冲突,然而,他的忍让换来的却是对方得寸进尺。
1856年,杨秀清故技重施,假借天父的名义向洪秀全传达旨意,要求把他的“九千岁”加封为“万岁”,万岁就是皇帝,他的心思昭然若揭。
这一次洪秀全不再妥协,秘密召回在外作战的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杀杨秀清,这就是“天京事变”,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下等两万余人全部被杀。
从一个身份卑微的烧炭工,到一人之下的东王,杨秀清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大字不识,却能统领数万大军,他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却能成为太平天国的实际掌权人,除了天父代言人的加持,他确实有很多过人之处,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然而,“贪”字过头便是贫,若是他能没那么得寸进尺,或许他也不会被杀。
杨秀清靠“装爹”取得巨大的成就,也在“装爹”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对权力的迷恋,对地位的向往,最终让他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