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阎锡山在妻子的劝说下纳了一房小妾,洞房当晚他还跟小妾说心里只有妻子,可没承想,转头他就把自己说过的话给忘了。
阎锡山的发妻叫徐竹青,出生于1883年,两人同龄。
16岁那一年,阎锡山和徐竹青在父母的安排下结了婚,刚开始那几年日子过得很不错。
可是后来,阎锡山和父亲做生意赔了一大笔钱,为了躲避债务只得跑回河边村暂避。
那段时间,阎家的生活过得极为艰难,阎锡山和父亲天天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生活上全靠徐竹青和婆婆没日没夜地给人家做帮工、做针线活来维持。
徐竹青也是出身大家族的千金,出阁之前从来没有做过这些粗活儿。
但是她嫁给阎锡山之后,家里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也没有办法,为了糊口什么活儿都得干,也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怨言。
阎锡山很感动,发誓要一生一世爱妻子,跟妻子携手到老。
1911年,曾经跌倒了的阎锡山又站起来了,成了山西的提督,结束了那段颓废的生活。
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妻子和父母接到了身边,跟着自己一起享福。
可是有件事却让阎家人很头疼,那就是徐竹青嫁给阎锡山多年,却一直没有生育一儿半女。
阎锡山对此倒是毫不在意,但是父母和祖父一直惦记着这件事。
无奈之下,阎锡山带着妻子去医院做检查,结果发现是徐竹青的问题,才导致夫妻俩一直没有孩子。
阎锡山带着妻子回河边村看祖父的时候,老爷子的身体已经不太行了,唯一念念不忘的遗憾就是没能看到重孙子。
徐竹青本来就很内疚,被爷爷这么一说更是伤心不已,阎锡山当时还安慰妻子不要想太多。
老爷子带着遗憾离世后,阎锡山的父母坐不住了,劝儿子纳个小妾,别说给不给人家名分,最起码得把阎家的香火延续下去。
不管父母怎么劝,阎锡山就是不听,觉得纳了妾就对不住妻子了。
老两口劝不了,又找来徐竹青的姑姑徐该龄帮忙。
不能说徐该龄不用心,在侄女婿面前说得口干舌燥,却像是在对牛弹琴,最后得到的答案还是“不行”。
徐该龄也没招儿了,总不能因为侄女的问题,让人家阎家绝后,于是又找到了侄女徐竹青。
最初得知公公婆婆的意思后,其实徐竹青心里面是不愿意的,但对这样的事情也无可奈何,只得选择置身事外,不反对,却也不支持、不参与。
可是姑姑都找上门了,她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丈夫背上“不孝”的名声,就含泪答应试着劝劝丈夫。
枕边风的威力从来都不容小觑,谁都说不动的阎锡山,在妻子的几番劝说下也动了心。
不过,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那就是以后家里还是徐竹青说了算,小妾只是个传宗接代的工具,以后生了孩子也都得喊徐竹青“妈妈”,小妾只能当孩子们的“姨”。
在阎锡山的父母看来,只要儿子松了口,提什么条件都无有不允,于是就把儿子纳妾的事都交给了儿媳操持。
徐竹青让副官李德懋去乡下,挑选一个身体素质好的小姑娘。
李德懋很干练,没几天就把14岁的许姑娘带了回来,徐竹青和公公婆婆对这个身体敦实的小姑娘都很满意。
阎锡山也算是说话算数,直接让许姑娘把名字改成了“徐兰森”。
之所以要这么做,跟他之前提出的条件有关,徐竹青、徐兰森,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以为两人是“姐妹”。
洞房当晚,阎锡山还郑重地告诫徐兰森:“我心中只有一个妻子徐竹青,你就是给我生孩子的,以后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
从诸多事情上看起来,阎锡山还是很念及夫妻情分的,但自从徐兰森陆续生育了几个孩子之后,画风可就变样了。
徐兰森一口气给阎锡山生了好几个孩子,除去早夭的孩子,还剩下三子二女,对于阎家来说可谓是劳苦功高。
正因如此,不仅阎锡山对徐兰森的态度变了,就连公公婆婆也都很高看这个儿媳。
没有生育的正妻徐竹青,随着徐兰森在家里的地位越来越高,逐渐失去了阎家女主的地位。
尽管徐兰森一直记得刚进阎家时,徐竹青对自己的呵护与照顾,不仅自己尊重大姐,还教育孩子们孝顺“大娘”。
可即便如此,徐竹青的心里面也不是个滋味,后来跟阎锡山大吵了一架,自己到外面独自生活去了。
此后的岁月里,她跟徐兰森和几个孩子们还是相处得很融洽,唯独难以原谅阎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