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动企业回归理性竞争,是当下行业发展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此起彼伏,让整个电池隔膜市场形势变得极为严峻,从长远来看,严重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日,电池网梳理了锂电领域上市公司业绩,2024年,中国锂电产业在产能过剩、价格战与需求结构性调整的多重压力下,迎来盈利格局的深度重构。
锂电池方面,2024年,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中,已上市公司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瑞浦兰钧、正力新能。截至发稿,除了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尚未披露年报,TOP10上市公司业绩均表现亮眼。
具体来看,2024年,宁德时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比亚迪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00%;中创新航归母净利润为5.91亿元,同比增加101.02%;瑞浦兰钧净亏损收窄至13.53亿元,同比减亏30.4%;正力新能净利润为9101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与电池头部上市公司表现截然不同,下游降本压力传导下,上游电池材料环节整体业绩承压。其中,锂电四大主材之一的隔膜,在2024年价格基本腰斩,产能结构性过剩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下滑。
以头部企业恩捷股份及星源材质为例,恩捷股份预计2024归母净利润将亏损5.15亿-6.65亿元,同比下降120.38%至126.32%,或将迎来上市以来首次亏损;星源材质尚未公布2024年年报,前三季报中,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49亿元,同比减少47.66%。
今年年初,电池网分析隔膜产业竞争格局时指出,2024年,整个锂电池隔膜行业的竞争依然非常激烈,总体产能仍处于过剩状态。特别是在干法隔膜领域,部分隔膜企业以低价抢占市场份额,以缓解较高的库存压力。有消息显示,由于2024年干法隔膜厂商普遍亏损,叠加成本上升,2025年年初,已有隔膜厂商开始上调隔膜出厂价格,涨幅超过20%。
4月17日,据SMM市场调研,当前主流干法基膜产品价格已跌至低位,14μm/16μm报价均价分别为0.46元/平方米和0.43元/平方米,部分订单成交价已跌至0.4元/平方米。这一困境源于过去三年行业产能过剩与价格战的恶性循环,2024年国内干法隔膜实际需求仅为46亿平方米,而产能高达83亿平方米,产能利用率不足60%。
SMM分析,近年来,干法隔膜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导致干法隔膜成本倒挂。面对成本倒挂引发的持续亏损压力,干法隔膜企业年后挺价情绪高涨。多家企业内部人员表示,当前价格区间已跌至行业成本线,且回款账期较长,若长期维持将导致经营风险,“以价换量”模式难以为继。
2025年4月,中国塑协电池薄膜专委会发布《共促锂电池隔膜行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倡导企业避免行业内的过度竞争与无谓内耗,推动电池隔膜行业沿着健康、高质量发展道路稳步前行。
推动企业回归理性竞争,是当下行业发展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此起彼伏,让整个电池隔膜市场形势变得极为严峻,从长远来看,严重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出货量同比增长28.6%,达到227.5亿平方米,其中湿法隔膜出货量达到174.9亿平方米,干法隔膜出货量达到52.6亿平方米。
隔膜企业TOP10的出货量门槛由2023年的3亿平方米提升至2024年的4亿平方米。从出货量来看,整个锂电池隔膜行业的竞争依然非常激烈,总体产能仍处于过剩状态。
展望未来,EVTank在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中预测,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899.3GWh和5127.3GWh。
进入2025年,锂电池领域,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强势出手开启新一轮扩产潮,以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锂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加,而隔膜作为锂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市场需求自然水涨船高。今年以来,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等头部隔膜企业订单量持续攀升,增长态势显著。
在市场的动态演进中,需求增长始终是重塑供需平衡的关键驱动力,隔膜价格触底后有望随供需优化回升。
破局周期性低谷,推动隔膜行业从价格战迈向价值战,聚焦于产品品质提升、技术创新突破、服务质量优化等多元维度,方能构建稳固且长远的市场竞争力。值得期待的是,随着供需关系的逐步优化,由干法隔膜率先发力,我们期待隔膜整体价格迎来回升曙光,行业发展回归卷研发卷价值卷服务的良性发展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