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周口大地,树木葱茏,麦浪飘香,一派生机景象。沐浴着80多年前杜岗会师的红色雨露,感受着抗战时期吉鸿昌将军的铮铮铁骨……周口市人大代表、天使圆梦计划创始人、周口妇产医院院长张平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2021年六一儿童节之际,特地走进散布在周口乡野大地的困境儿童的家里,为孩子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建党百年党史教育活动。
一份手抄报·生动讲述党史故事
“雪涵(化名,下同),又长高啦。今天,我和媛媛阿姨一起看你来啦。”5月25日18:30分许,周口市川汇区西杨庄村困境儿童雪涵家门前,穿过迂回的村庄道路后,张平和雪涵一见面就拉起了话匣子。缓步入屋后,一同前来慰问的周口市妇联副主席孙媛媛,指着天使圆梦计划结对帮扶人徐慧杰拿着的红军长征手抄报,与张平一起给雪晗娓娓道来红军长征的故事。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经历湘江战役后,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湘江战役惨胜直接导致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是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雪涵认真听着孙媛媛的讲述,不时地点头,时而蹙眉,时而倾身向前。
“革命先烈通过多年的浴血奋战,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包括早已普及的九年义务教育,困境孩子都能上得起大学,这些都是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的。中国共产党就是我们坚定的信仰,所以我们从小就要爱党、爱国、爱劳动,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听着张平妈妈的谆谆教诲,雪晗双目炯炯有神地盯着红军长征手抄报。
“原来的生活那才叫一个苦,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不一样了。”追忆往昔,雪晗七十多岁的奶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据了解,像看雪晗一样,张平和天使圆梦计划志愿者一起,利用非上班时间,分别为每一位受助的困境儿童都送上了关于建党百年的特殊六一儿童节礼物——一份关于党史故事的手抄报。一个个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鲜活故事跃然纸上,增强了孩子们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了解,让他们从小在心中就树立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思想信念。
一张手绘卡·拳拳书写童心向党
“中国共产党党旗是党的象征和标志之一,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锤子、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5月25日17:00许,周口市川汇区建设路困境儿童心如寄居的院落里,在阳光的映照下,一面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格外耀眼。孙媛媛指着张平和结对帮扶人鹿琛共同撑起的党旗上的锤子和镰刀,向心如讲述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和党徽的来历。
随后,张平特意为心如讲解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和抗疫功臣钟南山爷爷等共和国功勋人物的手抄报,以及他们爱党、爱国的感人故事。她还特别回忆起了之前送给困境儿童们的红色图书《红岩》中小萝卜头的故事,希望心如学习革命先辈和英雄人物一心向党、永远爱国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站在一旁的心如津津有味地听着,觉得自己面对党旗,非常地骄傲和自豪。
“祖国,我爱你!”“祝祖国繁荣昌盛,党在我心中!我爱您,祖国!”“中国,我爱您!”像心如一样,天使圆梦计划帮扶的困境儿童,在聆听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党旗、党徽的讲解后,纷纷在手绘卡上,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出了自己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如今,已是少先队员的心如,向张妈妈坦露了她的心声:“我以后上大学时,也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封快件信·传承浓浓爱党情怀
“张妈妈给我带来的书籍我有阅读,《红岩》这本书就讲的是共产党员不屈不挠的精神,尽管敌人怎么拷打追问都不会讲出背叛队友和党的一点信息。这本书告诉我们,现在的安稳生活来之不易,都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也让如今的我们更加珍惜现在。”5月29日,一封快递信件送到了张平的手上,寄信的正是天使圆梦计划帮扶的第一个上大学的困境孩子杜青苗。在六一儿童节之际,读着她的来信,张平甚是欣慰。
如今的青苗,已是河南科技职业大学一名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就在两年前,她还面临着失学的困境。通过张平和天使圆梦计划的悉心帮扶,青苗得以进入大学学习。从刚进大学时的懵懂腼腆到如今的落落大方,学习成绩也名列班级前茅,青苗慨叹自己的幸运:“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和生活,要做一个爱党、爱国、好好学习的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以后工作当中,帮助更多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迄今,天使圆梦计划已帮扶184名困境孩子,其中贫困学子80名、留守儿童50名、困境儿童54名。对于长期帮扶的54名困境儿童,张平每月都送去500元助学帮扶金、红色励志图书、学习生活用品等,并与结对帮扶人一起对孩子们进行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辅导。“希望受助的这些困境孩子们以革命先辈和先进人物为生动教材,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赓续红色血脉,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操,在今后的成长中为社会及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张平说出了她的殷殷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