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器物中,大概只有瓷器是真正的“五行俱全”

醉蝶看文化 2023-02-09 12:05:06

在如今可以称之为“古物”或“古董”的中国器物品类里,大概只有瓷器是真正的“五行俱全”。而诞生瓷器的东汉,则恰恰是五行理论完全成熟,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时期。这样,瓷器就像个“全和人”一样存在于传统中国器物之中,这无疑也给了它一点哲学的投影,多少是它从一出现就受到珍视的原因之一。

金、木、水、火、土,是乃五行,它们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础。这个思想的初始产生时间不可考,但应该不会太早。它作为一种成体系学说,是在战国时期登场,代表人物是齐国的邹衍。其后,随着政治现实的需要,它逐步与阴阳学说合体,并和儒学相融合,最终在汉代成为新儒学理论的一极。当然,成功升级为国家意识形态元素的五行学说,也就自然从纯解构物质世界的理论,升级为既解构物质世界,也解构精神世界的超级学说。不过,在瓷器这种只表征现实生活的实用器上,五行依然只是作为物质基础元素存在。

(一)金

瓷器之所以为瓷器不再是陶器,取决于两点:一是高窑温使得胎土瓷化(何为瓷化将在后一节详述);二是胎体上釉,并呈现出颜色。胎上有釉层是瓷器区别于陶器的两大特征之一(当然它不是决定性的,因为还有“釉陶”存在)。出现釉色也是瓷器的身份象征,而我们在上面说过,釉色就来自于釉料里的金属元素,如铁、铜、锡、钴等,这就是五行之“金”了。

(二)木

瓷器之“木”指的是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木头,这些木头是作为瓷窑的燃料。中国的瓷窑,最早使用木柴作为燃料。到北宋时,煤作为一种高效燃料,开始进入中国人的经济生活,中国瓷业也随之进入了柴、煤共用时期。从元代开始,煤成为中国人的主要燃料,瓷业也基本进入了烧煤时代。再到近代,更经历了烧油时代,如今是烧气和烧电的时代。但古代最高级的瓷器大部分还都是用木头烧出来的,因为“柴窑”与“煤窑”相比,火力更为均匀,窑中杂质也更少,这样呈现出的釉色就更为靓丽纯净。

(三)水

瓷器无水不成坯,亦无水不成釉。坯即为瓷胎的前身,瓷土需要一定的含水量才能塑形而成瓷坯,如果使用注浆工艺更是要把瓷土稀释成浆水才能成形。而成形之瓷坯进入窑炉烧制,在前400℃——600℃的阶段,主要就是在对高岭土进行脱水,把坯中的水分蒸发掉而使其坚硬。同样地,各种碾成细末的釉料更是要加水使其成为“釉水”,才能施用于瓷坯之上,然后才能入窑烧制最终成为瓷器上美丽的釉层。

(四)火

火赋予瓷器生命。对火的控制能力深刻影响了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因为窑炉里的温度高低和烧成环境完全是由对火的控制决定的。火既让瓷坯产生瓷化,也让釉水里的金属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可以说瓷器就是“火与土”的艺术。

(五)土

“土”就不用多说了,瓷器本来就是由土造就的。不管是它的“筋骨”瓷胎,还是它的“颜面”釉层,都来自于各种土(石)在窑火里的煅造升华。

瓷器融汇五行,理所当然地会被古中国人视为一种“五行之珍”。

0 阅读:16

醉蝶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