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1644—1661年)朝,历时18年,由于新政权是在明末战乱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动荡,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那么新王朝将会把青花瓷引向何处呢?
(1)胎釉
顺治青花胎体偏厚重,胎体有粗、细之分,粗为渣胎,有灰白或灰黄色;细的洁白坚致,瓷化程度较好。
顺治青花釉面多数是白中闪青,呈鸭蛋青色,釉层较厚,透明度较差。为了迎合西方人的需要,此时出口的瓷器釉色偏白、偏薄、透亮。为了降低成本,内销的日用粗瓷釉色乳浊肥厚。
大部分器物,如大缸、大盘、净水碗、香炉等口沿普遍施一道酱釉。

青花云龙纹炉
许多琢器的底足不施釉,露胎。修胎不太规整,并能看到明末瓷器中常见的放射状跳刀痕。

青花五彩锦鸡牡丹纹尊 底部跳刀痕
器物底部多不沾砂,一改万历以来民窑瓷器普遍沾砂的现象。
自万历以来,景德镇瓷器出口量大增,为了节约瓷土原料、降低成本,民窑瓷器不管精粗,一律垫砂烧制,所以此时瓷器的圈足或多或少都沾砂。
(2)青料
顺治青花使用的青料有质量较好的浙料和质量较差的江西土青。
青花有多种发色,最好的一种呈翠青色,纯净而略含紫色,这是以浙料为对象而提炼的青料,主要用于画出口瓷器;
青花花鸟纹盖罐
其次的一种呈淡青色,深沉釉底,含蓄而有韵味,是以浙料和江西土青为对象精炼的按比例调制的青料,主要用于画内销高档摆设瓷和庙宇供奉瓷;再次的一种呈灰青色,由于是青料中的下脚料,含杂质较多,青花中普遍带黑褐色斑点,纹饰不清晰,主要用于画粗瓷。
青花“加官进爵”图盘
(3)造型
顺治青花的造型,物形体多高大厚重,轻巧的器形不多见,风格上风格趋于简单,朴素典雅、端庄大方。
顺治青花以生活用瓷为主,陈设瓷为辅,造型侧重实用性,新创的器形不多,基本是延续明代的传统式样,形制上虽多具明代之遗风,但也出现一些新颖的品种,并在过去基础上加以适当的改进和变化。
常见有日常生活用的盘、碗、碟、杯等,还有笔筒、筒瓶(象腿瓶)、蒜头瓶、橄榄瓶、洗口兽耳瓶、观音尊、直口罐、莲子罐、将军罐。

清 顺治 青花幽居对弈图莲子罐
(4)纹饰
顺治青花纹饰画面构图饱满,绘画一改过去单线平涂的方法,采用双勾填色的技法。勾勒线条流畅稳健,填色准确,很少溢出轮廓线,与明万历以来的随意填色有明显区别。

青花花鸟纹盖罐 盖顶纹
总体看,顺治青花装饰上以山水、洞石花卉纹出现最多,其次是人物纹。纹饰都粗壮稚拙,单纯的带图案性质的花卉纹很少见。

清 顺治 青花洞石花卉纹香炉
(5)款识
顺治官窑写年款的很少,主要是青花碗和茄皮紫釉盘。

茄皮紫釉暗刻云龙纹盘
朝代款中有的画双圈,也有不画双圈,画双圈的一般圈都很大。

清顺治款青花天女散花碗
字体书写有的具有明代弘治遗风,柔中有刚,字体清晰,书写排列不是太规整,大多歪斜,间距不一。
民窑青花既有楷书也有篆书款,主要写干支纪年款,如“顺治丙戌年(1646年)”“庚子年制(1660年)”“大清丁亥年制(1647年)”“顺治丁酉年(1657年)”等,另外还见“大青丁亥年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