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武夫,却钟爱灵秀的青花压手杯,皇帝也有道不出的情感往事

醉蝶看文化 2023-02-09 12:05:02

压手杯的特点为胎体厚重,重心在杯的下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时,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给人以沉重压手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称。

明初,尚无规定官窑器须落款,故洪武、永乐瓷器有款的不多,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双狮绣球内书年款和花心内书年款的永乐青花压手杯。另有杯心为鸳鸯卧莲图案者,系明万历时期仿制。此种品质精良且带有永乐年款的压手杯,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仅故宫博物院收藏有4件。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谈及明永乐时的青花瓷器,最受人称道者可谓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它是迄今为止所见传世和出土永乐官窑青花瓷器中唯一署有年款的器物,而且能与明代的文献记载相互印证。

明末谷泰撰《博物要览》记载:“若我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若粒米,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

青花压手杯(狮球心)

青花压手杯(狮球心)

永乐压手杯的款识,蝇头小字,清晰可辨。在画面上的安排非常巧妙,款识与花纹融合在一起,不是单纯为了写款而写款,而是与瓷器装饰相结合,既告知器物的年代,又使人赏心悦目。狮子滚绣球是民间表示吉祥的一种舞蹈,以此为题材画在杯的内心,将“永乐年制”四字写在球内,这种巧妙的安排充分反映了景德镇陶瓷工匠们高雅的艺术修养。

青花压手杯(花心)

青花压手杯(花心)

正因为永乐青花多无款,所以,以往将其推断为宣德所制者有之,或干脆言“永宣不分”。但是,窑址考古还原真相。如大英博物馆、伊朗阿德比尔神庙分别珍藏的青花缠枝四季花卉纹扁瓶,原定为宣德瓷,但后来的考古发现与珠山御窑厂永乐地层出土遗物一致,因此,此类无款扁瓶必为永乐之物。

青花锦纹绶带耳蒜头口扁壶

青花锦纹绶带耳蒜头口扁壶

永乐青花外销瓷的器型极其丰富,永乐青花外销瓷的纹饰亦让人目不暇接。然而,永乐青花瓷风格与暴君朱棣的个性大相径庭,偏爱永乐瓷的藏家不少,其缘由,传世永乐青花瓷不多,物以稀为贵为其一,但更重要的是,永乐青花无可超越的秀气是其真正魅力所在。

朱棣,一介在马背上横冲直撞打打杀杀的赳赳武夫,为何对精美易碎的瓷器如此情深意长?那凝重灵巧的压手杯,或许能道出朱棣的心事?

人曰:“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篆‘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女子,莫非王妾,可也有敢言“此路不通”的弱女子,骨子里的轻视乃至无视,是最伤男人的。难道永乐压手杯中的双狮心、鸳鸯心、花心隐瞒着朱棣皇帝的心酸恋情?

一个冰清玉洁的婉约女子浮出水面:她是明代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三女儿,小名三妹,家中兄弟姊妹8个。大姐14岁为燕王妃,始终对夫君忠贞贤惠,患难与共,靖难之役,散尽了自家积蓄;朱棣南下,建文帝派军北上,朱高炽奉命死守北平,眼看破城时,徐大姐率全城妇女风风火火奔上城头,指挥若定,士气大增,竟扳回了危局。

可叹的是,永乐五年,46岁的徐皇后就撒手人寰。二姐为代王朱桂妃,四妹为安王朱楹妃。只有这徐三妹,心高气傲,又兼战乱频仍,早已错过佳期,年近三十仍待字闺中,迟暮美人却如当今剩女,我行我素,琴棋书画,孤芳自赏,乃超前时代之女性独立者。

丧皇后的朱棣把后宫看遍,目光坚定于徐家三妹,感谢上苍为他储存了此冰清玉洁女子。于是下旨徐三妹进宫接替皇后之位,谁知却碰了个坚硬的软钉子,人家出家为尼,法号妙锦,过起不食人间烟火的岁月。本以为踏遍铁骑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工夫之事,却成了如此尴尬结果。是史实还是野史,是文人杜撰还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谁也说不清楚。

徐三妹——徐妙锦,就成了朱棣的压手杯,冰凉却温润,沏上香茗,暖意缓缓沁进手掌手指,呷一口,可口可心却咫尺天涯……

0 阅读:8

醉蝶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