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总”到“阶下囚”:娱乐圈权力黑箱与未成年保护的崩塌之问

小小西看大世界 2025-02-21 14:34:49

近日,电影《美人鱼》中“郑总”的扮演者郑某峰因涉嫌猥亵儿童被刑拘的消息引爆舆论。随着多名演员实名指控其长期侵害行为,一场关于娱乐圈权力滥用、未成年人保护缺失的讨论被推至台前。这场事件不仅撕开了行业光鲜的“画皮”,更暴露了资本与权力交织下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

一、事件回溯:从银幕“顶流”到性侵嫌犯

1. 光鲜身份下的双重人生

郑某峰曾以《美人鱼》中“郑总”一角被观众熟知,其多重身份——导演、编剧、出品人、商人——让他成为圈内“资本玩家”。然而,警方通报显示,他在2025年1月以“指导舞蹈动作”为名,对未成年演员实施猥亵,最终被刑拘并报请批捕。

2. 多名受害者的血泪控诉

演员阚琳娜公开揭露,12岁时在电影《猪八戒·传说》剧组遭郑某峰反锁办公室强行搂抱、试图亲吻,并以删戏份威胁其沉默;另一化名“小王”的演员称,郑某峰在排练时借指导之名触碰其隐私部位,多名未成年女孩因此长期处于恐惧中。

二、行业病灶:权力黑箱与未成年保护的真空

1. “选角”沦为侵害工具

郑某峰利用导演和出品人身份,将招募演员的权力异化为满足私欲的渠道。多名受害者表示,因担心失去机会或遭到报复,她们选择忍气吞声,暴露出行业中对弱势群体的系统性压迫。

2. 未成年演员的“高危地带”

未成年演员缺乏法律意识和保护机制,加之行业对拍摄时间、内容等缺乏明确规范,使其成为性侵高发群体。郑某峰案件中,受害者年龄最小仅12岁,且多人未满18岁。

3. 资本与权力的共谋结构

郑某峰通过投资影视公司积累资源,形成“一言堂”式的话语权。这种结构下,受害者往往被迫在“梦想”与“安全”间抉择,而加害者却能长期逍遥法外。

三、社会反思:如何打破“沉默的枷锁”?

1. 法律震慑与行业自律的双重缺失

我国刑法对猥亵儿童罪明确“从重处罚”,但实践中取证难、报案率低的问题依然突出。此次事件中,多名受害者因“无实质证据”多年未报警,折射出法律执行与行业监管的漏洞。

2. 重建“透明化”的娱乐生态

专家呼吁建立未成年人演艺活动审查机制,例如强制监护人陪同、限制拍摄时长、设立独立举报渠道等。同时,行业需推行“黑名单”制度,对劣迹从业者终身禁入。

3. 公众舆论的监督力量

此次事件中,受害者的勇敢发声与舆论压力推动了警方行动,凸显社会监督的重要性。网友疾呼:“娱乐圈不应是法外之地,任何光环都不能成为犯罪的遮羞布。”

四、未来之问:梦想何以不沦为噩梦?

1.受害者的心理重建与司法公正

阚琳娜坦言,事件导致她长期失眠、恐惧独处。法律惩罚之外,社会需提供心理援助,同时确保司法程序公开透明,避免“资本干预司法”的猜疑。

2. 行业改革与公众期待的落差

尽管周星驰团队否认“投资换角”传闻,但公众对娱乐圈“潜规则”的信任危机已然形成。唯有通过制度性改革,才能重塑行业公信力。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0 阅读:84

小小西看大世界

简介:小西西,分享日常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