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家房企员工账本公布,已有房企在清场!

地产情报轰炸 2025-04-29 08:34:41

前几天,有消息称象屿地产内部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组织调整:

原天津公司和唐山公司被合并至沪浙区域,而重庆公司则归并至江苏区域。

调整后,象屿地产在全国范围内仅剩下3个区域公司!

一般而言,区域合并往往伴随着人员变动。这次象屿地产调没调人不清楚,但最近,有人在社交平台告知炸天团,象屿地产的母公司象屿集团此前启动裁员,一些相对边缘的业务板块都进行了裁撤。

从象屿集团上市平台厦门象屿发布的年报数据来看,公司2024年员工人数为7929人,比2023年时少了600多人。

这勾起了炸天团的好奇心,连主业非地产的国企象屿集团都缩编,不知处于深度调整期的地产企业们又如何?

为此,炸天团简单统计了29家上市房企的“员工账本”,一个扎心的真相浮出水面——

29家样本中,23家房企在裁员,只有6家勉强扩招。

地产行业真是进入了全面裁员时代:裁员比例超10%的企业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直接“腰斩式缩编”。

碧桂园一口气裁掉2万员工,金辉控股裁员比例超50%,即使是被看作实力代表的央企、国企也难逃减员的魔咒。

这场无声战争背后,是房地产行业从“黄金时代”跌入“黑铁时代”的残酷现实。

为了应对行业调整,房企们也不得不通过“裁员瘦身”这剂猛药,换取活下去的资格。

但也应该看到,一片哀鸿中,也有逆势扩招的“孤勇者”,比如华润置地2024年新增了4127人,中交地产员工数量暴涨59%……

是真扩张还是假繁荣?且听炸天团一一道来。

01

先来看目前仍在扩招、逆势加码的“孤勇者们”。

从数据上来看,这份名单上有中交地产、华润置地、建发国际、华发股份、华侨城以及陆家嘴,清一色的央国企!

不过每家企业扩招背后也有些说法。

华润置地:“央企铁军”的野心

当同行们忙着裁员时,华润置地却以4127人的新增员工数稳坐“扩招王”宝座。

这家央企扩招的底气,大概源于其“开发+运营”双轮驱动的战略。

2024年,华润置地实现销售额2611亿元,行业排名已经跃升至TOP3。

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华润置地大举进军商业地产和长租公寓等存量业务板块,这些经营性业务2024年为华润置地贡献了超40%的利润。

用华润置地一位内部员工的话说:“别人在收缩,我们则是在抢赛道。”

中交地产:轻资产转型的“烟雾弹”

2024年巨亏53亿元的中交地产,员工数却暴增59%,反常的数据背后,实则暗藏玄机。

今年年初,中交地产就宣布剥离地产业务至控股股东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全面转型轻资产,聚焦于物业服务、资产管理与运营等业务。

炸天团翻阅中交地产年报发现,这家公司2024年披露的人员构成与2023年披露的不太一样。

通过对比能够明显看出的是,2023年技术人员为0,2024年专业技术类别的人变成了272人;同时,2024年有一栏是物业服务类人员有261人。

再结合中交地产转型战略来看,或许真如业内某位人士调侃:

工地上的工程师少了,穿西装的物业管家多了?

华侨城:文旅地产的“幸存者”?

与中交地产一样,2024年,华侨城显巨额亏损,归母净利润-86.62亿元。

这不是华侨城首次亏损,有数据统计,过去三年,华侨城累计亏损了240多亿元。

即使如此,2024年,华侨城还逆势扩编382人。

诚然,卖房子不如卖体验,作为文旅地产“幸存者”,或许华侨城的底层发展逻辑有所不同。

若真是如此,与其说它“招兵买马”,不如说是“换血求生”?

但效果如何,还真得打个问号。

02

裁员,在地产行业早已不是新鲜事。当下,裁员更是成了不少房企断臂求生的生存法则。

尤其是对于一些暴雷房企而言,裁员仿佛“死亡倒计时”。

而在炸天团统计的这份上市房企样本中,暴雷房企的名单,几乎与“裁员黑榜”高度重合:

金辉控股裁员50%、正荣地产裁员40%、中梁控股裁员32%……

目前来看,暴雷房企因为很难有新增项目,而伴随老项目逐渐去化,基本上是完工一个项目就裁撤一个团队,而且为了降本生存,暴雷房企裁员、降薪也都并不让人意外。

碧桂园:“宇宙第一房企”的至暗时刻

其实,碧桂园这个“裁员王”的帽子从2023年就戴上了。

可能它也很委屈,因为规模太大了,随便裁一点就上万人。

但2024年,这顶帽子碧桂园戴得也不亏,毕竟人员减少了2万多人,减员比例超47%,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人员比例,缩减程度都在行业前列。

有碧桂园的前员工苦笑说:以前是“开盘即清盘”,现在是“清盘即失业”。

由于债务和资金压力,这家曾以“高周转”横扫三四线的行业巨头,也逐渐陷入了项目做一个少一个的困境中。

万科:员工减的比想象中克制

相比碧桂园的“断臂”,万科2024年仅裁员3459人(比例2.6%),更像“刮骨疗毒”。

这家一度被传资金链断裂的地产“老大哥”,通过收缩区域公司、合并部门悄然减负。

如今,新的管理层也已明确,万科的这些举措也引来业内争议不断:“万科到底是在保命,还是在为下一次扩张蓄力?”

越秀地产、保利置业:进步飞速却裁员的“异类”

在一片裁员声中,越秀地产和保利置业显得格格不入。

2024年越秀地产实现销售额1145亿元,行业排名从第12上升到第8位。而保利置业全年销售额540亿元,行业排名更是从27上升到第17位。

两家进步飞速的房企,2024年的员工减少幅度却都超过了15%。

尤其是越秀地产,2023年还在扩招(2022年18400人,2023年19300人),到了2024年却开始缩编。

保利置业的问题可能在于,在大本营上海越来越拿不到地了,毕竟房地产的三项要素:人、地、钱都是息息相关的。

03

当房地产行业进入全员“瘦身”的时代,我们也不禁在反思:

裁员真的是唯一出路吗?

这个答案炸天团给不出,但这场裁员潮背后,毫无疑问,地产行业正在经历三大裂变:

模式之变:从粗放的、高杠杆的拿地模式转向更加精细化、高效的运营模式,物业、代建等都在成为房企新战场。

人才之变:单一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行业环境,尤其是在数字化的冲击下,一些传统的土木工程师、销售人员需要转换思维方式。

生存之变:暴雷房企可能是“裁项目求生存”,而手握资金和资源的央国企则是“裁旧招新”。

虽然不提倡内卷,但任何时候,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总没错。

结语

适者生存。房地产没有眼泪,只有进化。

每个人眼里看到的变化是不同的,有的人看到悲情,有的人却看到希望。

但无论如何,最近几年的人员大洗牌也揭示了一个真理:

房地产的玩法彻底变了,要么进化,要么消亡。

未来的赢家,或许正是今天敢于“一边裁员,一边换血”的狠角色。

关注大爆炸 好运大爆发
0 阅读: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