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当然是一个扯淡的话题,但扯淡的背后告诉了我们一些道理:比如,剥削的真相是什么?是资本,还是权力资本?又比如:共享的理想靠什么来实现,是干掉资本,还是权力资本?
至于人工智能干掉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体力劳动:谁来消费?
如果你对中国的分配制度有足够的了解,自己就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马斯克做了一个前瞻性的假设:所有打工者都将失去了“被剥削”的权力,生计怎么办?
这并不是一个无厘头的假设,快则十年,慢则三十年,人类会深深地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因为自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后,资本家都在努力解决生产中的核心问题:降低成本。
科技型企业之所以有投资价值,因为与劳动密集型企业比,人力成本无限趋近于零,这可以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因为马克思认为劳动才是价值,资本却将劳动彻底清零,从而实现了从资本家到企业家浴火重生的破境。

的确,二百年来的经济史与《资本论》走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路。
真正决定社会分配的不是资本,也不是劳动,是权力;这就是为什么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反而比社会主义国家更重视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因为那完全不是资本家的事,决定社会保障支出在GDP占比的是办公室精英。
如果一个国家很穷,你可以问企业家们,都是怎么混的;如果一个国家很富,老百姓却很穷,你应该问的不是马云,而是办公室精英。因为分配的绝大部分在财政,财政单是收取的企业税收就已经是企业纯收入的三倍以上,这部分也只是占了财政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老百姓挣工资,也要交个税,这部分占了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左右,非税收入包括各种罚没在内,占比接近百分之二十,然后是国企的利润上缴,土地出让金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等。
这样一比较就清楚了,企业的收入与财政比相当于财政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强;那么请问,真要全体失业了,应该找谁要收入?

当然是财政。
财政的收入,不管是来自哪一个分类,民企的、国企的、个人的,终端上都是取之于民,机器人替代了劳动力,资本效率指数级提升,税收只会越来越多,现在的累进税是百分之四十五,那时可能会升级到百分之九十五甚至无限接近于百分之一百。那么,大众要担心的不是没有工作,而是分配制度。
按马斯克的方案:财政建立一个新账本:全民基础收入。
意思是大家不管有没有工作,定期从“全民基础收入”领取收入,该干什么干什么,让万恶的资本家继续为发财而操碎他们的小心思吧。
前提是,谁来限制负责“全民基础收入”账本的办公室精英,会不会像马斯克现在正在干的,让大公无私、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ai定期检查五角大楼开支的漏洞?
ai才是公仆。
我扯了半天的淡,讲述了一个未来的梦幻,想说却还是身边的那些点点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