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回故里,见到乡亲们期盼的目光,留给他是愧疚与煎熬,半个世纪妻子重回看到家乡新面貌告慰英灵

村人说史实 2019-08-17 09:31:06

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会地武平县最北端崇山峻岭之中,有一个坐落在深山之中的村子,名叫湘店乡湘洋行政村月形下自然村,别看村子不咋大,驱车行进到村子,除了一路迷人的绿色风光,公路两侧安宁寂静到只能听到各种悦耳的鸟鸣声。就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走出了一位叱咤风云的开国上将、共和国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

如今,在村子里的一个大坪位置,矗立着一块“飞将军”的标志性大石,从这个地方眺望整个村子,前方修葺一新的白墙黑瓦房马上映入眼帘,这便是刘亚楼上将的故居,来这里参观的人可谓是络绎不绝,一边看着将军的生平事迹,聆听村里老人讲述着将军流传至今的动人故事。

刘亚楼,1910年4月8日出生在这个村子,他16岁就参加革命,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支队政委、团政委、师政委、师长、纵队副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参谋长、东北军区参谋长、四野兵团司令员等职。

他先后参加了文家市战斗、第二次攻打长沙、吉安战斗、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鸟江、进攻遵义、四渡赤水、夺取泸定桥、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苏联卫国战争、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等。新中国成立后,任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志愿军空军司令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刘亚楼从十几岁离开老家参加红军,由于一直以来战事很紧张,他常年都在部队里,而解放后祖的各项建设百废待举,他身兼要职,工作非常的繁忙,因此,根本无闲暇回老家看一看,直到有一次,他的弟弟写了一封信,他才决定回到阔别三十年的故乡。

少小离家老大回,刚离开家乡时,刘亚楼是年仅19岁的热血青年,再次归来后已经是威震海内的三军名将、空军司令。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家乡,刘亚楼回乡的消息早已传遍整个村庄,欢迎的队伍排了长长的几公里,村民都在村口响起了鞭炮,迎接着这位革命英雄。他看到这一幕非常的感动。

当年回乡

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种欢迎的气氛之中,突然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长长的队伍之中跑出来一个批头散发,疯疯癫癫的女人,哭着喊着对刘将军说要让刘将军给她做主,刘将军也是很疑惑了,这是谁啊,当地的警卫队告诉刘将军这女人是一个疯子,让他不用理会。

这个时候,写信给将军的他弟弟告诉他,这女人就是信中说的张涤心的遗孀,因为当年“肃反”时不幸被被错杀,导致一直没有落实政策,如今来请曾经一起战斗过的刘将军来替她作主。刘亚楼一听很痛心,当即找了当地领导,要求给张涤心补办一张烈士的证明,要按照对待烈士家属的待遇,对待这个女子。

刘亚楼一进村子刚刚落座,看到人群中一位白发苍苍,满面皱纹的老人走上前来,她颤颤抖抖的说道:马头(刘亚楼将军的乳名),我家文贵没和你一起回来吗?刘老人刚说完,刘亚楼再也无法压抑自己的情绪,止不住的流下眼泪来,原来文贵在长征途中已经牺牲了。

这次回乡后,刘亚楼将军再没回去过,他不忍心再看到烈士父母的哀伤和忧愁,更无法释怀心中的愧疚和煎熬。历经生死的将军,最怕的也就是这些了。他时刻惦念着家乡,却又不敢再回首!

直到数年后的1965年,刘亚楼临终之时,嘱咐自己的妻子,要代自己到故乡去看看,完成自己未了的心愿,就是家乡人民幸福小康生活。

将军夫人在村里参观故居

如今,刘亚楼将军的老家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村里家家户户都住上新房,生活得和和美美。

将军夫人在村里看望干部群众

村里为了纪念刘将军,还将两处老房子进行了修缮,一处老房子是他的出生地——祖上几房兄弟共有的家庙,当年刘将军的家仅有右厢房不到十平方米的一间,现在整个家庙被改造成纪念馆。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2010年,已经是耄耋高龄的刘亚楼将军夫人翟云英,带着将军临别之时的重托,又来到湘店乡湘洋村月形下组,她看到将军老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她代将军看望乡亲们,探望革命烈士的后裔。

将军夫人在村里会心笑了

看到这一切,将军夫人翟云英会心地笑了,足以告慰将军在天之英灵。

0 阅读:2

村人说史实

简介:讲叙发生在各地的名人史实,介绍那些过去的风云。